高职理实一体课程“车间化”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2017-03-27 19:10李翠翠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电气控制车间素质

【摘 要】本文分析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利与弊,以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提出将“车间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引入课程考核中,形成一个包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综合应用、理论素养的综合形成性考评体系,重点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效果、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测评,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 理实一体 车间化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 形成性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161-03

为提高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目前很多高职课程结合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这种强调过程的教学模式下,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已不再适用于对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进行考量,必须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的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使考评发挥其教育和促进的作用。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探讨构建基于“车间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分析

(一)试卷考核法分析。这是通过闭卷、笔试的方式,使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进行考核,以学生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方法存在以下方面的弊端:第一,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大多不能很好地把握试卷考试的技巧,试卷中理论知识的推导、计算等问题对他们来说是难题,因而考试很难取得较好的成绩;第二,为了取得好成绩,很多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不能长期持续;第三,卷面考核内容过分依附于教材,而对于现代职业教育来说,教材的内容往往达不到现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无法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第四,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学生的要求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应用、职业素质的提升,这些很难从一次卷面的考试中得到真实和全面的体现。

(二)“过程考核+期末考试”法分析。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很多高职院校对该课程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在一个相对集中的4-6个课时中,既有理论的讲授,又有实践的训练,通过项目化的教学引导,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自主学习和探索,为完成某个任务而学习知识,既巩固了理论又强化了知识。但是,“过程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于设置考核要求的项目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但是对于不设置考核要求的一些练习及拓展项目学生就出现懈怠情绪;第二,若每堂课均设置考核要求,每班40余人,约20小组的考核占据大量时间,课堂内容被压缩;第三,由于人数和小组较多,教师并不能监控到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抄袭和雷同的情况时有发生;第四,评价标准不够详细和具体,特别是素质考评主要依赖于老师的个人主观意识,欠缺公平性和职业化。

二、“车间化”考评体系的构架

一般来说,企业/工厂的生产车间都有自己完备的管理制度,从生产纪律、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设备管理与维护、劳动组织与定额、班组管理等方面要求和约束员工,实现快捷、优质、高效、低耗的安全文明生产,提高员工的素质与能力。因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设的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采用“项目学习任务单”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任务单中明确该课程的教与学全过程是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所以将企业车间的管理与考核模式引入课程教学与课堂,让学生身为准员工体会车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通过重新组建班级学生团队,在车间的考核评价标准驱动下,使身为准员工的学生更好地合作完成项目,从而达到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素质培养的目的。

基于以上思路与要求,本课题拟通过引入车间管理与考评制度,研究并建立一个车间化、全程化的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职业素质“7S”考核评价模块。引入车间规范生产现场、规范日常行为的“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个人考核方案,对学生个人的表现包括出勤、纪律、学习态度、协作精神、操作规范、安全常识等内容实施量化考核,强调其就业竞争力,形成职业素质考核评价手册。

(二)学习过程考核评价模块。借鉴生产车间KPI过程考核指标,建立每堂课的单项技能训练项目考评要求,对学生/技术员生产计划完成情况、产品质量合格情况、生产现场安全情况等进行考核与评价,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检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形成学生学习与训练指导手册(含考核细则)。

(三)综合应用能力考核评价模块。根据教学项目,编制贴近工厂实际的综合应用考评体系的设计项目,教师作为甲方提出任务委托书,学生作为乙方承接系统工程项目,综合考核全过程从车间接受工单开始,到技术员根据要求完成设计、安装、调试,组织验收并提供验收文件存档结束;强调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形成课程综合考核的项目库、相应的设计委托书和验收评价细则。

(四)基本理论素养在线测评系统。建立课程理论考核题库,采用客观题在线测评的方式,将考核内容量化,实现职业所需的理论知识系统的考核。

三、面臨的困难与解决思路

对于“车间化”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评价应该着重考虑该体系是否能够模拟真实车间的组织管理模式,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是否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如何确保该课程考核结果的可信度等方面。

(一)以“7S”职业能力为主线,保证职业素质考评体系的全面化和职业性。考核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所学所得为企业、为社会服务,因此“车间化”考核评价标准必须体现职业素质考评的全面性和职业性。表1参考车间“7S”日常管理规范,选取了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中的一个教学项目——交流接触器的拆装,列出了该项目实施中职业素质考核评价的条目和标准。

该任务的实施是通过学生动手拆解和组装一个交流接触器,达到掌握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目的。由于拆解时交流接触器的零散件较多,因此需保持实验台面的清洁明亮和摆放的条理性,以保证后续的安装环节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若交流接触器安装时触头松动,接触不良,通电时瞬时电流过大,会产生电火花并跳闸,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拆解、安装、测试步骤进行操作,特别强调通电安全问题。这些职业素质要求均在表1中得以体现。

(二)KPI分布式考核,保障课堂教学内容与学习过程考核的一致性和时效性。经过反复的观察实践,企业车间KPI法则的“二八原理”在员工(学生)身上同样适用,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必须抓住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这样就能抓住本次教学任务评价的重心。表2给出了“交流接触器的拆装”项目的KPI现场考评标准。

KPI标准强调SMART原则,即具体、可度量、可實现、相关性、有时限。因此,在该项任务的考核标准中,即针对学习内容设置了明确的任务指标(拆、装、调),也有对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操作步骤的行为化考核,明确了时间要求,采用现场实时问答的方式对课本知识点进行巩固,项目扩展要求贯穿于整个实施前中后期,保障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习过程考核的一致性和时效性。

(三)项目验收多元量化,以保障综合应用能力考评的企业性和公平性。应用能力考评是从任务委托到项目验收过程的综合评价,一般设置在课程结束后的实训周进行。采用承包制,教师(甲方)提供若干独立的项目设计委托书,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认真考量,确定承接的项目。从信息的收集筛选,到方案的设计论证,从系统的设计与测试,到项目设计文档的撰写,直至最终的实施与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对该项目的全程参与,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最大限度地模拟企业车间的工作模式,不仅巩固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方法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项目洽谈、报价、合同拟定、合同签署、生产组织、售后服务)的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

另外,为保障综合应用能力考评的公平性,老师作为验收方只根据功能要求逐条是否实现进行量化打分,把各项功能考核量化后,可以避免主观、人情,其余分值由项目团队进行小组评议,表3中给出了“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项目的验收评价细则。

四、结束语

本课题引入车间管理与考评制度进行教学的监控与评价,建立一个车间化、全程化的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按照真实的车间产品生产、检测、验收等组织过程与考核,让学生成为准员工,参与车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教师充当车间主任或技术主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互助地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该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主动参与小组活动,随时关注实时考核成绩,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加强实践、养成习惯,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具有大专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三型”人才,为毕业即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忠,彭小平.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西门子PLC)(理实一体化项目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吴德明.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8)

[3]魏祥林,傅龙飞,王树东.“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教学理念优化[J].电子电气教学学报,2012(34)

[4]陶亦亦,陆春元,吴倩.高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5]鲁娟,何永玲,吴彤峰.基于CDIO的《港口电气设备及控制》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4(4)

[6]侯秀丽,李庆,许美珏.高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2)

[7]牛贞福,国淑梅,徐金强,等.基于职业能力的《食用菌》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5(23)

[8]唐达国.如何做好车间管理[EB/OL].(2011-07-27)[2016-08-11].http://blog.china.alibaba.com/blog/tdg077/article/b0-i25547194.html

[9]杨泽慧,丛杨,周国权.卓越工程师课程教学的“四化”考核评价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

[10]王莉,董春利.基于“车间组织”管理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车间化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桂教职成【2015】22号)

【作者简介】李翠翠(1983— ),女,山东蒙阴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教学与技术研究。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电气控制车间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招工啦
PLC控制变频调速电梯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扶贫车间”拔穷根
对基于PLC的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的几点探讨
把农业搬进车间
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应用分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