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学生水墨画素养的教学策略

2017-03-27 05:51张嘉敏巢锦河
神州民俗 2017年2期
关键词:水墨画美术农村

张嘉敏 巢锦河

(从化区流溪小学 从化区雅居乐小学 广东 广州 510900)

提高农村学生水墨画素养的教学策略

张嘉敏 巢锦河

(从化区流溪小学 从化区雅居乐小学 广东 广州 510900)

水墨画课堂实践,让农村学生理解水墨画的特性,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借助水墨画表达心中的兴奋之情,用水墨画抒发自己的感觉,水墨画有感而发、有意而为的自主性创造,提高农村学生的造型能力与概括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陶冶农村学生的情操,提高农村学生水墨画素养。

农村学生 水墨画素养 教学策略

前言

1.农村学生特殊性现状分析。从参加美术新课程教学的十年课堂实践的过程来看,理想状态的水墨画教学犹如“乌托邦”一样,在农村学校的具体实施开展还是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比如一些父母的艺术教育投资意识不强,父母很少关注或从不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孩子书包里唯一的美术工具是六年如一日的蜡笔等普通绘画工具,有极个别的孩子蜡笔还是幼儿园时候带来的;美术学习只能是一种奢谈;现在的学生多数对水墨画接触的比较少,不会欣赏,更不会画。美术课本中,每学期水墨画的内容也只有一两课。因而,很多学校,水墨画的学习只在兴趣小组教学中开展。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农村学生水墨画素养的发展?农村学生水墨画的教学策略是什么?这些问题急需我们进行实践和探索,为农村小学的水墨画教学提供参考。我提出:在完成好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地方特色,加大农村学生对水墨的欣赏和绘画教学的实践,从而提高农村学生水墨画的素养。

2.农村学校学习水墨画可以相结合的可能性,优越性,有效性分析。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天马行空;而水墨画简单、概括性的表现形式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特别适合淳朴的农村学生,有利于农村学生大胆挥洒、毫无顾忌地作画,这对农村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农村学校经过水墨画教育之后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艺术特色。学校通过水墨画教学,使学生认识水墨画,喜欢水墨画,会画水墨画,从而产生美的悟性和感染力;水墨画成为学校特色品牌。

一、以赏入门,以评检测,提升审美

(一)选择经典图例,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美术教师在日常水墨画课的教学过程中,选择经典图例,引导学生欣赏,了解画家不同的用笔用墨的技能,认识毛笔、水墨和宣纸这些特殊工具材料的独特性能,产生不同的笔情墨韵,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如二年级水墨画《鱼儿的自由》一课,欣赏古代名画家朱耷(八大山人)画鱼的作品。欣赏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和领悟水墨画创作的表现手法,师从用笔用墨、用情、画面的整体方面引导学生欣赏,如师问:“八大山人是怎样用笔用墨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生1:“鱼身上的墨色有浓、有淡;”生2:“身上是淡墨,花纹是浓墨;”生3:“鱼背用侧缝,鱼的头、鱼肚用了中锋。”学生在欣赏中学习了八大山人画鱼的技法,八大山人运用毛笔、水、墨在宣纸上通过运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淡等不同的处理,去追求酣畅淋漓、婉转、清秀、遒劲的艺术效果,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到八大山人以笔墨“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以“传神”作为塑造艺术形象,以墨色浓淡为层次,是水墨画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通过水墨画欣赏教学,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到这种水墨趣味,用赏识的眼光感受美的作品,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多元展示、评价结合,检测深化教学效果。

《标准》美术评价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求,建立课堂教学的“全程式”评价。所谓“全程式”评价,即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教学中教师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在集体中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让学生在看到别人成功时,也看到自己的成长;学生每次完成作品后,我都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事情,他们用自己童真的语言表达对美的渴望,对生活的理解。在气氛热烈的交流中,学生按教师对构图、色彩、情趣所定的标准要求进行评价,一方面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形象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如:《美丽的荷塘》水墨画一课展示与评课时,师:“你能说说,画得好的地方吗?”生1:“构图饱满。”师:“你觉得那张画得好?”生2:“这张的花画得很漂亮,线条画的好!”生3:“我喜欢这张画,盐散开来了,很美!”学生在展示与评价中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我校还常开展 “水墨童年”书画展,让学生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也通过欣赏同学们优秀的作品,从中取长补短。我也常与家长取得沟通,让家长给予孩子亲情的支持与鼓励,将孩子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装裱,挂在家中作装饰;家校合作,为孩子创造浓厚的的艺术氛围,促进积极学习态度。

多元展示、评价结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中,学生能用美术术语,结合水墨画特点欣赏作品、评价作品,提升审美能力。

二、游戏水墨,自主体验,感知笔墨情韵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人的自身潜力。学生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的感受力和无穷的想象力。只有让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他们才乐于参与。在水墨画教学过程中我用游戏形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让学生通过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淡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地“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运行……将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

如二年级《蜗牛》水墨画一课,我“不小心”在宣纸上撒了一滴墨,同学们窃窃私语,老师问:“怎么办呢?”有些热心的同学拿着自己的宣纸马上递给我:“老师,用我的吧。”老师微笑着说:“非常感谢这位热心的同学,但我不想浪费这张宣纸啊,大家帮我想想办法好吗?”同学你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眼睛一转说:“我有办法了。”老师拿起笔用淡墨在点外顺势加了一个圈和身体,等半干后,用浓墨画触角、眼睛、嘴巴,一只可爱的蜗牛呈现出来了,顿时哇声、掌声响起一片,在课室里久久地回荡着!同学们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借此,鼓励他们自己试一试,调一调,边涂抹边体会,边练习边掌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水和墨的调和方法。学生通过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产生奇妙的水墨效果;激起了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训练的热情,培养了兴趣,提高了表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基于临摹,尊重个性,突破原作

临摹是水墨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掌握水墨画本体规律的重要学习方法,通过临摹又会将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清代董启运说:“初学欲知笔墨,须临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要传承水墨画的民族文化精神,就得要通过临摹这个途径,掌握传统的绘画语言和技巧及造型规律,领悟文化精神特质。但教师不能用固有的知识结构简单应对学生,更不能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代替学生具有丰富想象的思考。那么如何对学生的临摹学习作正确的引导?

(一)联系学生生活体验,选择好的范本

学生一般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学生临摹所选择的绘画内容是与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事物,我参考儿童水墨画,于是在农村学生身边寻找熟悉而有趣的事物,制定了学习内容,如我设计的课程内容从荔枝、枫叶、蜗牛、瓢虫、鱼、菊花、柿子、江南风景等这些身边熟悉而简单的内容;因为农村学生对这些事物比较熟悉、感兴趣。让学生临摹画家的这些内容,画起来比较容易上手。

(二)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水墨画创作的起点,而求变、求异是儿童的天性。为了能更好地学习水墨画,我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积累资料,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从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如《柿子》一课,北方的柿子与我们南方的柿子外形不一样,在临摹画家作品时,我们联系实际,画我们南方的柿子。我从家乡带来柿子,让学生欣赏、观察、品尝;学生感知柿子,知道柿子为木本植物,果实在深秋成熟。秋风之下,叶将落净,艳红的早实挂在枝头,更为金秋增添色彩。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柿子的外形、叶、茎的特点,当孩子们通过触摸、观察、品尝家乡柿子,欣赏和学习画家作品等一系列活动,在画柿子时,他们作画大胆下笔,无拘无束,任意驰骋,作品单纯而简练,稚气十足,栩栩如生。这样既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又为农村学生水墨画的创作提供了源泉。

(三)鼓励创新,突破原作

水墨画是随机而成的,随机体现出创新。学生性格天真活泼,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形象思维和空间概念、想象力都十分奇特,他们绘画作品从内容、构图到用色往往不拘一格,大胆夸张变形、丰富多彩、作品单纯而简练,稚气十足。如《自由的鱼儿》一课,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感受到八大山人是一个孤寂的老人;我们学习他的水墨表现技法,我将传统的水墨画技法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中感受幸福、和谐的社会,我们爱家、爱小伙伴们!孩子们在作画中,借助水墨画抒发自己的感觉,画出的鱼儿有大有小、快乐自在的!孩子们的作品有感而发、有意而为的自主性创造。

四、示范导学,催化教学,提升技能

“示范导学”是传统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示范是美术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也是美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巧妙的示范教学是美术课堂的催化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观察美、塑造美、表现美的习惯。同时,示范教学也是美术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展示了教师独具智慧的专业学识,受到学生的喜爱,也让美术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鱼儿的自由》一课,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用侧锋蘸淡墨画鱼背,用中锋蘸浓墨画鱼肚子,用侧缝蘸重墨画鱼鳍和鱼尾,用中锋、侧缝蘸浓墨画线和点画花纹装饰鱼身;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举一反山,用浓墨的点装饰鱼鳍和鱼尾,用面和线装饰鱼身;作品上的鱼儿栩栩如生,充满童趣。总之,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法,在宣纸上自由挥洒,表现出水墨的干湿浓淡、线条的粗细变化,在水墨的交融中抒发笔墨情韵。

结语

多年的水墨画教学实践使农村学生不再是单一的蜡笔画或彩色笔画,更热爱用水墨画的形式大胆地表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运用国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用水墨画抒发自己的感觉;水墨画有感而发、有意而为的自主性创造。他们作画大胆下笔,无拘无束,任意驰骋,作品表现得单纯而简练,稚气十足,栩栩如生,变化无穷、淋漓尽致、乐在其中。农村学生的造型能力与概括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水墨画教学陶冶了农村学生的情操,提高农村学生水墨画素养,促进了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资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提高农村学生水墨画素养的研究》课题编号:2014YQJK044

〔1〕才志舜.美术教室——中国画[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8;

〔2〕陈玉萍.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美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3〕杨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庞丽鹃.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刘萍.儿童彩墨花鸟画技法[M]. 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

〔6〕艺术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2012(4);

〔7〕刘争鸣.构建儿童水墨画世界.画刊学校艺术教育.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2;

〔8〕美术(小学义务美术教科书).岭南美术出版社,2012。

张嘉敏(1976--),女,本科,美术小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广州市十佳辅导员”“广州市优秀辅导员” “广州市书香家庭和文明家庭”“广州市美术骨干教师”“从化市十佳辅导员”“从化市教坛新秀”等。广州市美术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小学名教师培养对象。曾参加国家、市、区课题研究;有论文、案例、课例、绘画作品等40多篇获区级奖励。参加全国优质教研成果评比、展示活动,获一等奖。

巢锦河(1975--),男,从化市雅居乐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本科。曾被广州市优秀中小学班主任、从化市课外阅读优秀指导老师,从化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从化市先进团干、优秀团员;从化市优秀工会积极分子;从化区优秀支教老师。多篇论文、案例获得从化市语文论文比赛获二等奖和三等奖;《自主探究学习的探讨——《白杨》案例与反思》获广东省小学语文阅读研究论文及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教学设计二等奖;论文《善用、巧用、妙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被刊登在《中国教育之窗》。论文《善用、巧用、妙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猜你喜欢
水墨画美术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牡 丹 (水墨画)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