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庆山地传统民居保护的相关产业开发研究

2017-03-27 08:52杨俊俊
重庆建筑 2017年3期
关键词:庄园山地民居

杨俊俊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0031)

基于重庆山地传统民居保护的相关产业开发研究

杨俊俊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0031)

重庆山地传统民居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但是保护途径不明朗。把山地传统民居纳入产业链中,作为产业的一部分参与产业发展过程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该文通过传统山地民居的两个方面——传统民居建筑和传统民居聚落的分析,总结出了有利于山地传统民居保护的方法途径,希望山地传统民居的光彩通过有效保护得以长久流传。

山地传统民居;产业开发;民居保护;民居旅游;龙塘村;安居古镇

0 引言

山地传统民居按字面意思可以分为“山地”和“传统民居”两个概念来解释。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广义山地面积(山地和丘陵)占全国总面积的2/3,文中提到的“山地”指的是区别于大漠平原、江南水乡的一种带有情感记忆的特殊地貌类型;传统民居指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留存下来的普通百姓居住的房屋,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民族特征[1]。山地传统民居则是生活在“山地”的人们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环境和谐共融的传统民居。

由于地形条件限制和经济发展滞后等原因,山地传统民居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2004年7月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一批批传统民居聚落被列入保护名单,截至2016年,共公布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528个,山地传统民居数量占半数以上(如表1),中国传统村落调查统计结果:已公布中国传统村落三批共计2555个,同样绝大多数在山区。

国家虽然以法律条例的形式对传统民居进行了保护,但对山地传统民居的保护不是静止的,而应该是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对于山地传统民居的保护,一是国家应加强对山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解除地形条件的限制;二是发展经济,居民是保护的主体,把山地传统民居蕴含的文化要素作为产业纳入产业链中,不仅为民居保护提供了经济保障,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增加了文化内涵,增强了产业竞争能力。

1 山地传统民居的相关产业分析

表1 山地传统民居数量及所占比例

1.1 山地传统民居的主要要素

(1)居住功能要素——除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大部分山地传统民居仍以此要素为主。

(2)传统建造技艺与建造理念要素——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主要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则,因此建造技艺各不相同,建造理念上受宗教及儒家思想影响,体现了天人合一、讲究阴阳风水、敬天畏地、尊师重道及长幼尊卑等思想。

(3)民俗文化要素——“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受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4)历史文化要素——传统民居中不乏保存完好、历史悠久的民居建筑,仍完整记录着主人过往的生活,点点滴滴记录着传统民居的历史变迁和演变,蕴含着居住者的生活智慧和思维方式。

(5)文化创新要素——传统民居聚落是人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留有深刻场地记忆和文化积淀,有利于激发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2]。

1.2 与山地传统民居要素的经济关联

根据山地传统民居的要素进行经济关联,可以运用于民居开发保护的四种相关产业,如表2所示。

表2 与民居保护相关的产业介绍

2 山地传统民居相关产业的开发保护策略

山地传统民居样式十分繁复,风格多样,没有哪一种分类方法可以全部概括。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把山地传统民居按其所包含的建筑和聚落两个内容来分类,并以重庆江津区中山镇龙塘村荣庐庄园和铜梁区安居古镇为例,对两种类型的相关产业开发进行开发策略分析。

2.1 基于对山地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相关产业开发策略——荣庐庄园

图1 龙塘村庄园分布图

荣庐庄园坐落于江津区中山镇龙塘村,龙塘村地形东高西低,平均海拔400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湿。村内有庄园10座,各庄园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荣庐庄园的保存最为完整。

荣庐庄园建于1928年,又被称为荣庐书院,总占地面积4000m2,建筑面积3000m2,庭院面积800m2。建筑布局上,荣庐庄园没有采用传统建筑中轴对称、左右均衡的建筑布局,而是采用依山就势、大小空间组合均衡式布局。建筑风格上,严谨朴素、灵活多变,建筑色彩主要为川渝传统民居风格,木构梁架,生土墙面,小青瓦屋顶。庄园有各色房屋共110间,房屋的功能分布体现了“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传统礼法观念。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积淀,荣庐庄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庄园文化,将其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如表3所示。

根据荣庐庄园的现有资源特色分析,荣庐庄园的相关产业开发模式总结为三种:文化产业—文物博物馆、创意产业—文化创意园、休闲产业—特色民宿生活体验(见表4)。

庄园产业开发主要以精致古朴为主,因此在人群的选择上应该有要求,人数上有限制,以保护庄园的整体环境。

2.2 基于对山地传统民居聚落保护的相关产业开发策略——安居古镇

安居古镇位于安居镇镇域中心,地形北部高平,地势起伏较小,属于丘陵地带,气候冬冷夏热,降雨丰富。安居古镇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由《安居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划定的保护区范围包括传统街区、重要建筑及周边环境。传统街区含会龙街、火神庙街、大南街、小南街等;重要建(构)筑物含万寿宫、禹王宫、大夫第、吴家祠堂等宫庙、宗祠或民居以及巴渝地方特色风貌的古代城墙、城门、渡口、码头、石桥等,总面积约50ha(图2)。论文的研究重点是山地传统民居,因此重点对富有特色的明清民居建筑进行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具体内容见表5。

表4 荣庐庄园的相关产业开发模式

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的保护内容除了传统民居外还应该包括其整体格局和外部环境。安居古镇得天独厚的“秀山丽水”,丰富绚烂的“古街古迹”,使安居古镇的旅游产业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因此旅游业成为安居古镇开发保护的主导产业。根据调研情况分析得出,安居古镇的旅游产业开发保护模式是旅游产业—传统民居展示、手工业—传统手工艺展品一条街、服务业—特色餐饮住宿[5](见表6)。

3 总结

对山地传统民居的保护不仅是对年代久远的建筑单体的保护,更是对传统民居聚落格局,聚落生态环境和生活习俗的保护,它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融入时代发展洪流中的保护,所以恢复传统民居的生机与活力才是保护的根本目标。山地民居之所以衰败究其原因,是经济的落后和传统生产方式的束缚,顺应时代潮流,将民居作为产业资源并入产业化的开发道路上,使产业开发更加有内涵和持续性,民居的经济价值得到利用,民居的文化内涵得以传承,居民对传统民居的认识更深入而对传统民居达到主动自发的保护,最终实现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的复兴。

图2 安居古镇总体规划范围及文物古迹分布图

表5 安居古镇明清民居基本情况调查统计表(数据来源:实地调查)

表6 安居古镇的旅游产业开发保护模式

[1]冯维波.山地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基于景观信息链视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6-7.

[2]焦新德.论天水古民居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J].中国名城,2010(8):47-49.

[3]张文银,姜鸣.丽江模式与创意产业品牌塑造--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文银专访[J].创意设计源,2011(1):22-33.

[4]李军.婺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徽派古民居保护[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32-35.

[5]傅昆仑.基于旅游业的重庆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孙苏,李红

Study on Relevan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Mountainous Dwellings in Chongqing

The traditional mountainous dwellings in Chongqing have high values in protection,which,however,lacks clear ways.One effective way is to embrace them into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get them as a part engaged i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n the two aspects of traditional mountainous dwellings--traditional dwelling architectures and traditional dwelling settlements,the ways propitiou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are summarized in hope of maintaining them for long through effective protections.

traditional mountainous dwellings;industrial development;protection of civil dwellings;civil residence tourism Longtang Village;Anju Ancient Town

K901.2

A

1671-9107(2017)03-005-04

基金论文:该论文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项目“成渝城乡统筹区山地传统民居统筹规划与保护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编号:2013BAJ11B04)论文之一。

10.3969/j.issn.1671-9107.2017.03.005

2017-02-09

杨俊俊(1989-),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

猜你喜欢
庄园山地民居
珍珑·青石子度假庄园
山地草甸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慢屋·青麦庄园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草莓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