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 战略定力不可或缺

2017-03-27 13:42彭新启
船舶经济贸易 2017年2期
关键词:船舶工业定力法治化

弯道超车 战略定力不可或缺

当前,国际主流船舶市场需求持续不振,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急剧萎缩,世界造船业全面陷入困境,我国船舶工业正面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如何把握“弯道超车”的有利时机?最为关键的是要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保持战略定力不放松,以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为核心,以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增长、去产能、调结构、补短板、降成本,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回顾2016年,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船舶工业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落实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船舶行业规范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对规范企业进行动态管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骨干船企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利用自身优势拓展非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三峡升船机等项目取得突破;央企兼并重组迈出实质步伐,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整合13家大型船厂和20多家配套服务公司成立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也不同程度地推进成员单位整合重组、存量产能削减等工作。此外,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通过产能置换、退城还园、改造升级等方式主动压减和化解过剩产能。

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化解过剩产能仍将是一项艰巨任务,特别是债务处置、职工安置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亟待解决。在债务处置方面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妥善处理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业内相关专家建议,对于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可依据《破产法》实施破产清算,让其退出市场;对核心业务仍在健康发展,只是融资来源暂时枯竭的僵尸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去产能”有实质性进展,必须要保持战略定力,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不能因为局部就业压力的短期增大、市场的短期反弹,就影响“去产能”的决心。

根据2016年供给侧改革实施的效果,中央及时对2017年的“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做出了调整。去产能提到“法治”的高度;去库存要“分类调控、因地制宜”;去杠杆的重点由“地方政府债务”转向“企业去杠杆”,债转股要“市场化、法治化”;降成本不再只关注外部因素,提出“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补短板更加注重实际潜在需求导向。总体来看,2017年供给侧改革将突出“法治”和“质量”。继市场之后提法治,使得“三去一降一补”在市场化法治化的框架内进行,避免了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矫枉过正等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展望2017年,我国船舶工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尚需扎实做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是继续把科技创新摆在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和引领力;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强化政府引导,加大去除无效产能,着力化解过剩产能;三是将智能制造作为船舶工业管理升级和降本增效的主攻方向,着力推广先进高效制造模式;四是全面推进中国船舶制造“品质升级”,着力构筑中国船舶制造品牌;五是着力培育一批优强企业,保证优质企业渡过“寒冬”;六是要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加大“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力度,着力提高融合与开放水平。

(彭新启)

猜你喜欢
船舶工业定力法治化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涵养宠辱不惊的定力
基建的“定力”与“发力”
反腐败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
行政行为公定力研究之学术梳理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基于I-O模型船舶工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
13项船舶工业国家标准正式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