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竞合因素分析

2017-03-28 20:21刘亚敏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竞合丽江

刘亚敏

摘 要:大理、丽江是云南的两个重要旅游目的地,两地区域上相近,资源上相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性和相互抑制性,但是从区域联动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来看,两地有着充分合作、实现互补的优势,只要打破区域壁垒,加强合作,深度挖掘各自资源优势,搭建共同的营销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彼此旅游发展的规模效应,而且可以突破两地旅游发展的瓶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理;丽江;旅游资源;竞合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2.008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古时,曾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所在地,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被称为“文献名邦”。

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大理旅游资源丰富,有苍山、鸡足山、洱海、茈碧湖等资源品位高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大理古城、喜洲古城、剑川古城等历史文化名城,全州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个,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作为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这里有绚丽多姿的白族文化,全州除汉族外,有白、彝、回、纳西、苗、傈僳、阿昌、拉祜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还有哈尼、景颇、佤等9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州境内。大理州集白族、彝族、纳西等20余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风情、艺术、宗教为一体,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力较强。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海拔高度为2418米。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

丽江的旅游资源,从自然资源来看,有玉龙雪山、虎跳峡、泸沽湖等高原山脉和湖泊,资源品位高;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来看,有建于元初的古城大研镇,因其实一座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的古城,被誉为“高原姑苏城”。另外还有丽江坝子最早的聚居地之一的束河古镇,古镇文化是丽江旅游文化的精髓。麗江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是纳西文化,它涵盖了纳西族的语言文字、宗教、音乐、节日等,内涵丰富,极具区域文化特征,同时带有极强的神秘吸引力,是丽江的重要旅游资源。

1 大理、丽江旅游资源竞争因素分析

大理、丽江的旅游发展占据了云南省旅游业总产值的20%左右,是云南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两地距离较近仅有187公里,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讲,有很多同质化的特征,因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因素,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古城文化

大理古城开发较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旅游景区,也是首批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极具特色的棋盘式街道及南、北城墙上的巍峨城楼,以及街道两旁典型的白族民居都是其吸引力之所在。丽江古城的历史相较大理古城稍晚些,开发的时间也稍晚,但因其“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独特风貌而闻名于世,并于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近年,丽江古城在积极吸取大理古城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特意将自己打造成为“小资天堂”甚至是“艳遇之都”的形象,将自己神秘、浪漫的情调发挥到极致。

其实,两座古城从文化和形制的角度而言,都是极有特色的,本不该形成竞争性,但是历史文化类旅游地本质上有相互屏蔽的效应,加上两座古城在经营项目规划、选择,古城意境的打造上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迎合都市人的小资情调,两座古城随处可见的酒吧、西餐厅及各种旅游品商店就是例证。以至于现在到过丽江古城的游客,再去大理古城的话,其旅游体验会大大降低,毕竟,头顶着世界文化遗产光环的丽江古城,相较开发过度的大理古城要更具吸引力。

1.2 民族文化

大理的白族文化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较为发达的文化类型,在开发过程中形成了饮食文化、手工艺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等多种子类型,是大理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江的纳西族文化是滇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璞玉,近年来因丽江古城的辐射带动,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东巴文、东巴教和纳西古乐都极具吸引力。

白族和纳西族,其族源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也不同,文化表型形式也各有特色,应该不形成竞争关系,但是,因为开发的过程中,两种民族文化的精髓都没有被深入挖掘,也没有被很好的转化为旅游产品,游客体验到的只是这两种文化的皮毛和表象,甚至所买到的旅游商品80%以上都是相同的,因此民族文化对于游客而言,只是热闹的唱唱跳跳而已,并无自身特色可言。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也是有竞争关系的。

1.3 茶马古道文化

茶马古道是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自茶马古道文化被广泛关注以来,作为旧时茶马古道上的两个重要节点的大理和丽江就迅速将这个文化概念打造成旅游产品,但是,综观两地的茶马古道旅游产品,无非就是带领游客在1-2公里的山路上骑马游览,关于什么是古道文化,两地茶马古道文化又有何不同,游客很难捕捉到,这不仅损害了茶马古道文化的内涵,也消减了其作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因此,虽然两地都在炒作这一旅游产品但是效果却不如人意,没有相互促进,反而形成相互间的替代效应。

2 大理、丽江旅游的合作因素分析

作为滇西北旅游片区的两个重要旅游地,大理和丽江的竞争属于区域内的竞争,而根据产业集聚理论,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虽然会产生内部竞争,但是区域内各旅游资源之间的优势部分相互结合,能够产生规模经济和集群效应。其实,两地的合作因素远比竞争因素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同属大香格里拉旅游区

2004年,滇、川、藏三省聯合在成都发布《旅游合作大香格里拉宣言》,其中云南的香格里拉、大理、丽江、怒江的24个县(市、区)都在该旅游区,目前该旅游区已列入我国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建设九大旅游区之一。在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和开发的良好环境下,各地可充分利用其影响力优势、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做好自己的旅游产业。事实上,从旅游流的角度来看,大理的游客以国内和省内游客为主,丽江以国外游客和省外游客为主,彼此可充分利用自己的客源优势,通过联合开发一些精品项目,实现客流量的增加。

2.2 同属昆-大-丽精品旅游线

昆-大-丽精品旅游线是云南旅游最重要的一条旅游线,长期以来也是云南旅游经济的支柱产品。大理和丽江只要加强联动,通畅旅游线路,重构更受市场青睐的跨区域旅游大产品,就能极大促进自身旅游产业的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打破一市一州的狭隘思路,以更高的眼界和格局来规划两地旅游产品,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3 大理、丽江旅游发展竞合机制的构建

3.1 加强区域合作,形成资源优势互补

联动发展模式认为,可以通过市场及资源共享的手段,把区域内地理位置相邻和旅游资源相似的旅游主体打破各自为政局面主要是行政化格局,最终一体化差异化发展。大理、丽江的旅游资源还是有很多可以互补的内容,比如,大理的佛教文化、丽江的东巴文化,丽江壮丽的玉龙雪山,大理清澈的洱海美景,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通过对跨区域优势产品的重新组合,实现新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借此拉动次级旅游产品的开发,可谓一举两得。

3.2 深度挖掘资源优势,形成旅游亮点

大理和丽江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厚,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但是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都没有很好的挖掘出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简单片面的迎合游客的口味,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在竞合机制作用下,两地应该更加突出自身与众不同的魅力,形成自身不可替代的旅游亮点。以大理为例,应该重点挖掘白族文化中那些即将失传的石雕、木雕等传统手工艺,在民族特色上下足功夫。而对于丽江而言,则应该继续针对东巴文化深耕细作,持续挖掘其文化魅力。

3.3 搭建营销网络,实现互利共赢

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营销是影响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区域联动、资源互补的基础上,联合营销,搭建共同的营销网络就显得很有必要。组建跨区域的旅游发展公司,是实现联合营销的有效途径,通过该公司的统一规划和布局,可以实现两地市场信息的互通,销售渠道也将快速扩大,实现旅游市场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

大理、丽江旅游业的发展既有竞争更有合作,竞合是他们两个旅游地间形成良性发展,互利共赢的基础。现在,云南省在探索“旅游业二次创业”的课题,对于两地而言,同样面临着这个课题,如何通过彼此的资源互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依然还需要深入思考,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颜飞.基于旅游流视角大理-丽江旅游竞合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2]李剑锋.历史遗存类旅游资源集聚地空间竞合研究[J].产业观察,2012,(2).

[3]杨福泉.丽江旅游可持续发展七论[J].区域经济发展,2013,(1).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竞合丽江
丽江三朵节
银行理财子公司:开辟大资管竞合之道
不作为的过失竞合
叫一声丽江
绽放的丽江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竞合之道
与OTT竞合 运营商涅磐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