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2017-03-28 20:25李婷徐德美
新媒体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引导

李婷++徐德美

摘 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为顺应时代和形式的发展,正大力致力于社会转型以及经济转轨,国家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导致诸多社会矛盾,而这些矛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近几年来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的突发事件。新时期科技迅猛发展,网络日益普及,为政府政务公开建造良好的平台,拓宽了大众与政府的沟通渠道,政府工作可以更加有效,尤其在应对舆情危机方面,公众的利益可以得到最大化的维护,社会稳定也将得到保障。但不可否认,我国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文章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探究其中问题,希望能对政府工作的改进有所裨益。

关键词 公共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2-0007-02

1 公共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工作内容

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使我国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机遇和挑战,社会转型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暴露出来,[1]各种突发事件频发,社会氛围的好坏是决定政府执政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表现,故而分析研究公共突发事件以及探讨其舆情引导政策是不容忽视且时间紧迫的任务。笔者纵观现金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案例,认为政府在舆情引导的过程中,有如下几点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舆情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筛选。这个工作过程包括寻找信息源和对该信息源具有证明效用的信息资料[2]。舆情信息的真实性在政府舆情引导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由于网络上海量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虚假信息随处可见,故而要进行有效的舆情引导,必须收集能够切实保障舆情信息可靠的证据材料,例如,舆情信息的真实性判断通常可从信息来源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上加以甄别。

其次,政府部门在甄别舆情信息后,要对舆情信息进行研究和判断。第一,明确一个主题,这个主题依前述工作中所收集的信息的内容而定,确定与其相关的事件有哪些。第二,明确时间,即这些信息出现的时间点和时间段。第三,确定舆情主体,即所收集的舆情信息中涉及的主要当事者有哪些。第四,社会对此次头发事件的舆情参与度和关注度的参数值也是政府进行引导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第五,判断此次舆情相关突发事件的社会敏感度和政治敏感度等。

除此之外,对突发事件所引起的舆情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估。舆情从发生到结束有一个完整过程,舆情信息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于政府是否能正确分析从舆情潜伏期到衰退期的整个生命周期并对其走势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

2 当前我国公共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失当的表现

微博上常常调侃官方辟谣:“任何消息,如果官方出来否定,那就是真的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民众在潜意识里存在自己的判断并对政府发声存在怀疑。这反映了政府舆情引导工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希望对这种严重失当的政府工作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以期能从中获得启发,从而研究出提高舆情引导效率和准确性的对策。政府的舆情引导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政府缺乏对舆情进行引导的意识。引导意识是决定政府舆情引导工作是否得当、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培养和提高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舆情引导意识刻不容缓,而当今政府对于舆情引导的意识不足,导致了其工作失当,这是源于政府某些领导者服务公众意识的缺失、对于时机的把握不准确,因此,导致了其舆情引导效率不佳。

其次,政府未能准确地把握引导舆情的时机。通常而言,政府即官方,对于突发事件所引起的网络舆情的第一个反应时期,即发展期,在发展期,其表现为舆情的迅速聚集,这些舆情因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信源、环境及受众等,同时,在传播发展过程中经过交流和重组,更趋向一致。第二时期是指舆情的高涨期,在这个时期,政府可以对相关突发事件进行排查并对所涉人员进行问责,这一时期在舆情引导中尤为关键,因为一致的网络舆情使民众情绪愈发高涨,关注度和参与度日益增长,政府某个行为的大意便会导致舆情引导的失败,从而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网络舆情会经历一个回落的时期,但回落是相对于前面的高涨期而言的,并不等于舆情的消失,政府在此时期对相关事件的处理要更加注意,准确评估其潜在危险性,并以此为依据对相关事件进行科学的扫尾处理。

再次,除上述政府在舆情引导工作中的不当行为外,现今政府在引导中还存在主体缺位的现象。笔者对几个公共突发事件的政府网络舆情引导的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现实情况中普遍存在引导主体缺位现象。而突发事件影响形成前的言论引导缺位是主体缺位中最突出的一方面。曾有调查结果显示,直接导致发生群体性的突发事件的源头,极大程度上源于基层,虽然网络舆情所涉及的内容归结为信息,但这些信息暴露了现实的社会矛盾,基层暴露出来的问题一般都是能够在基层进行合理解决的。

最后,政府未把握好正确的舆情引导手段和方式。与传统舆情不同,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难以处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无法准确预测到各个网络受众的心态,不断有新受众的加入,导致网络中生成了一种“叛逆”心态,这种心态必须进行小心的疏导,以防止政府与民众之间产生隔阂,使突发事件防患于未然。許多案例告诉我们,很多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的引导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然而仍效果不佳,这就是由于手段和方式的选择不当。抱有怀疑态度,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在突发事件的舆论压力下,选取科学恰当的引导方式。就我国舆论引导现状来看,政府的引导手段失当最突出的表现为:发布错误信息以引开网民视线,借此来降低民众对当下发生事件的关注度;强行对舆论进行引领,使网民被动接受引导;采取落后并单一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引导。

3 公共突发性时间舆论引导的对策研究

在网络普及度极大提高的当今时代,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尤其是公共事件,网络各界便会出现各种谣言和舆论。如何有效避免或抑制这些谣言和舆论的负面影响呢?这要求政府进行舆论引导,且必须提前对舆情发酵进行防范,科学进行引导,由此对公众对态度进行影响,使事态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当今时代下,在舆论引导这一方面的法律还未健全,故而政府必须采取科学准确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引导,笔者经过对诸多案例对分析探究,认为舆论引导的措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在进行舆情引导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舆情及其相关突发事件的时效性。第一印象是指人对于事件的最初印象,这种印象通常是难以改变的,即使这种印象并不是真实的,但它仍会对人们认知新事物产生极大影响,故而,政府在舆论引导时应该重视民众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发挥首因效应,及时满足民众的知情需求,避免流言,由此才能提高引导效率。

其次,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手段,协调各方,共同进行舆情引导。流言是突发事件中最容易使社会公众陷入恐慌的因素之一,因此只有政府处理流言的速度快于流言产生影响的速度时,才能有效遏制这些不实的言论。简而言之,政府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流言的处理,而在此过程中,加强各方的协调,建立科学的应对机制是关键。

最后,与其他政府工作原则相一致,政府的舆情引导工作同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突发事件前期,政府应培养网民危机意识,使网民主动接受政府的舆情引导,拒绝流言传播;而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政府要及时满足民众的知情需求,客观全面的报道相关信息,使真相能够第一时间抵达受众;在事件后期,政府要及时跟进其发展进程,及时进行信息公开,防止潜在的流言危险性,掌控好事态的发展,当完成这整个过程后,才算成功进行了舆情引导。

4 小结

笔者在此次对于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的研究中发现,恰当的舆情引导对于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均大有裨益,政府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切实实践,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岩.涉警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0(4):47-51.

[2]李伟东.学生危机事件情境下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11(7):49-52.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引导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