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7-03-28 20:26纪慧慧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3期
关键词:思维方法语文教学能力

纪慧慧

[摘 要]目前的语文教学,教师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不够深入、具体,导致学生没有能形成相应的语文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的思维科学,认识语文思维方法给课堂教学带来的作用,并营造氛围,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质疑和想象等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方法;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16-02

听、说、读、写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形成的必备的基本能力,同样也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思维方法的培养与运用。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对思维方法指导与研究与不够深入,导致学生没有能形成相应的语文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文本特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强化思维方法的指导,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语文思维方法概述

语文思维是形象思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语文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联想法、发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质疑探究法等。

比较法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方法。作者的思想素质、文化修养、表达观点不同,造就了文本选材、构思、内容、艺术特色的迥异。即便是同一题材,作者通过文字传递出的情感也不尽相同。比如,陆游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其写作对象相同、词牌相同,但传达的情感却截然不同。要解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内涵及艺术特色,领略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运用比较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联想法是由某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联想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化文章主题。有教师曾做过一项实验,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月光曲》的最后一段,要求学生将文中联想的文字删掉,再问学生读起来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说:“美感损失了百分之九十九。”可见,这种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的联想 ,用来解读文本,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逆向思维法也叫求异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或观点进行反方向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常常能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教学中,引导学生科学地运用逆向思维,可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塑造新形象,产生新思想,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走出思维定式的误区。

发散思维是指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思维方法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表达,利于将解决的办法通过比较进行遴选,多中求好、好中求优。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给片段加小标题,或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同一作文标题进行不同的构思,就是发散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质疑探究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探究的一种思维方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他们不唯上不唯书,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是根治读书不求甚解、人云亦云的一劑良药,也是学以致用的具体表现。

二、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的意义

解读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发现,语文需要锻炼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异其实是思维方法的差异。如,练习,学生思维方法的差异会使得他们在解答中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化倾向。学生思维方法的个性差异同样造就了学生作文立意的深浅不同。一言以蔽之,听、说、读、写,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形成,都必须依赖于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教学中采用有效的训练策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尤为必要。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一)创设氛围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敢问敢说的教学氛围,以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摆脱陈旧教学模式的窠臼,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多质疑,畅所欲言,以彰显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所谓的权威性见解;要构建生动活泼的生态课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手段使课堂充满乐趣。同时,要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好分层教学。只有形成师生互动,全体参与的生态课堂,才能使学生在热烈讨论的氛围中,拓展思维的空间,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二)教给方法

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浸透着作者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分析、细腻的情感体验,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遣词造句都是作者思维的结晶。教师需要以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把隐藏在教材知识背后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挖掘整合,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时编排了两篇神话——《开天辟地》与《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的先后顺序,可以将这两篇课文放在一起,通过比较文章异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神话的特点。

《开天辟地》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他身躯高大、力大无穷、意志坚定。夸张的手法、奇特的想象赋予神话以浪漫主义色彩,对仗修辞的运用、出神入化的动作描写将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以及他向往光明、开创新世界的决心描绘得淋漓尽致,整篇课文情节生动、文字优美。《普罗米修斯盗火》塑造了一位不畏强暴、为民造福的“救世主”形象。普罗米修斯为解救人类没有火的痛苦,不惜触犯天条,遭受惩罚,最终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课文故事生动曲折、语言准确、结构严谨。普罗米修斯的机智、勇敢,富有同情心,宙斯的狠毒,赫拉克勒斯的正义都通过个性化的描写展现出来。

两篇课文表达的主题及特色不同,但共同诠释了神话的特征——通过想象或幻想,寄托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奇特合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是神话不朽的艺术特色。

《开天辟地》与《普罗米修斯盗火》比较阅读

这种通过比较文章异同来从整体上把握神话特征的思维方法为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借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训练方法

1.通过质疑,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这种质疑不仅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不解的问题,也包括对文本中某些观点的质疑。只有质疑才会有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只要加以科学的引导,学生质疑的意识就能得到培養。下面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说明这个问题。二年级的《猴子种果树》写了这样的内容:猴子种梨树,听了乌鸦“梨五杏四”的劝告,于是改种杏树;种了杏树后,又因喜鹊、杜鹃的劝告,不断地改种其他果树,最后什么树也没种成。小朋友根据生活实际,认为小猴子可以同时种上各种果树,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样,在质疑中新问题、新发现不断涌现,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渐形成。

2.通过想象,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时代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优秀的文学作品贵含蓄重凝练,言在此而意在彼,常常是言简意赅,让人回味无穷。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是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关键所在。

同样,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文本进行改写、续写、扩写,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对苏教版一年级课文《乌鸦喝水》进行改写,要求学生拓展思维,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喝到水;对四年级课文《秋天》进行扩写,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风格进一步写一写秋天的风景;对六年级课文《半截蜡烛》进行续写,想象蜡烛熄灭后,伯诺德夫人一家又遭遇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如此,学生鲜明的个性在想象中得以彰显,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思维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思维训练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核心问题,巧妙设置话题。

“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师需要透过教材,结合新课标要求,看出教材“例”的是什么,并据此设置核心问题。问题的设置关系思维训练目标的设定以及思维方法训练的成效。因此,教师设置的问题要与思维训练要求相吻合,要契合教材,契合新课标要求,同时要依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把握好问题的梯度。

同时,在思维训练中需要重视细节,以完美的细节生成高效的思维训练目标。如,小组合作,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性格进行分组。在分组时,宜实行“同组异构,异组同构”的策略。“同组异构”即同一小组成员构成应该有不同认知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既保证小组内有榜样的引路又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而“异组同构”,要求各小组总体认知能力、性格爱好大体均衡,以避免那些认知能力较低、性格内向的学生无法参与讨论的现象。

总之,教给学生科学的语文思维方法,是语文学科锻炼语言、发展思维的内在要求,也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的重大命题。语文教学应着力构建拓展学生思维的教学策略,以生动活泼的教材解读以及趣味横生的课堂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与感悟中逐步形成科学的语文思维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州:高校教育出版社,2013.

[2]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

[3] 袁政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 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 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知识出版社,2014.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思维方法语文教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