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教法的启发性提高体育教师教的质量

2017-03-28 10:43李文江
体育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启发性教法

李文江

摘 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对象,合理选择与正确运用体育教法,是提高教师教的质量的有效途径。使常用的体育教法释放启发性是提高教师教的质量的有效手段。体育课堂教学,当认识了教法的启发性与教师教的质量关系,明确了常用的体育教法都有哪些启发性因素,清楚了如何释放启发性活化体育教法,就一定会促进教师教的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教法;启发性;教的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3-0004-03

体育教法的运用要注意启发性,这既是提高体育教法运用效果的需要,也是提高体育教师教的质量的需要。然而,在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法运用关注启发性不够,特别是常用的体育教法更为突出。那么,现时期怎样通过常用的体育教法释放启发性来提高教师教的质量呢?回答这一问题,要从认识教法的启发性与教师教的质量关系,明确常用的体育教法都有哪些启发性因素,清楚如何释放启发性活化体育教法三方面来作答。

一、认识教法的启发性与教师教的质量关系

教法的启发性就是体育教师在运用教法时,从学生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科学合理地设计体育教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法的启发性蕴含在体育教法之中,是经过教法中的启发性因素发挥效能。所以,体育课堂教学当教师关注了教法的启发性,就会主动挖掘各种教法中的启发性因素,为其释放启发性积极地创造环境,建构启发互动的氛围。大家试想,当学生体育学习的好奇心被激发,兴趣被培养,思维被激活,情感被升华,此时离教师教好就很近了,距提高教师教的质量也很近了。教法的启发性,立足学生学习学的有动力,有思考,有活力。建基于教师教的有思想,有生命力,有内涵质量。如果体育教师运用常用的体育教法像白开水一样没有味道,那么就浪费了常用的体育教法启发性,影响了教师教的质量。如讲解法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常用之法,机械讲解对于学生听觉学习疲劳是加速的,带给学生听觉学习记忆是不会生动的。而具有启发性与互动性的讲解则不同,由于教师讲得生动,赋有启发性与互动性,才带动学生对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积极思考,才带动学生去积极地体验与享受学练过程,获得身体练习带来的快乐,形成进一步积极学习的兴趣与情感,收获良好意志品质的磨练。

二、明确常用的体育教法都有哪些启发性因素

启发性因素应包含在各种教学方法之中,只有明确各种教学方法中的启发性因素,才能在激活因素的基础上释放启发性,促进学生学习。大家知道,体育教法分类方法是不同的,本文按照中小学体育课堂经常使用的方法去立意将常用的体育教法分为: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完整与分解法、游戏与竞赛法、纠正错误动作法。下面将常用的体育教法启发性因素归纳如表1。

三、清楚如何释放启发性活化体育教法

增强教法启发性提高教师教的质量,要抓住各种教法中的核心启发性因素,并用核心启发性因素去激活一般启发性因素。这一点,对于一线教师教学非常具有指导意义,也是本文交流的重点。

1.讲解法——运用语言启示

讲解法是体育课教学常用之法。讲解是教师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练习)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与要求等,指导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教师讲解是否具有启发性,关乎讲解效果,也影响教师教的质量。如水平一讲解立定跳远落地轻巧,“青蛙由一片荷叶跳到另一片荷叶为什么没掉到池塘里?”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对学习内容的思考;体育学习中学生对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认识与理解有可能与教师预设有偏差,这是一种学习的正常现象。认识事物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将矛盾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比是有效方法,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也是如此。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经过去伪存真,才能把握学习内容的真谛;针对学习内容与学生学力进行学习提问是体育教师常做之事,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区别提问质量的标准。歌德说过:“想要得到聪明问题,就要提出聪明问题。”精彩的提问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一般性提问只是过程点缀。提问不是越多越好,要依据学习需要,适时进行。有时为了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可以进行追问。如优生示范后对于具有一定评价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问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说说你认为好的依据。尤其是追问要注意问题的层次,要深化问题,激活思考。设疑就是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学力,精心设疑,使学生思维始终在萌动,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上。如水平四学习篮球单手肩上投篮。针对女生投篮异侧脚在前问题,教师设疑“单手肩上投篮哪只脚在前?”然后让学生不同距离投篮尝试体验,接着再问“是不是与推实心球不同?”经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了推实心球异侧脚在前是为了制动加大工作距离,便于集中发力,而投篮同侧脚在前是为了协调用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动作;无论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任何阶段,学生学习与掌握运动技能都离不开教师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有时教师一语道破天机,说的就是启发性,如挺身式跳远摆动腿放不下来,学生很困惑。此时,教师点拨学生,下放摆动腿与提肩拉腰是相向运动,如果不主动提肩拉腰,那么有时摆动腿就放不下来。学生再尝试有时会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由于教师及时地语言提示点拨,加速了动作掌握。足以可见,教师讲解的启发性,对于提高教师教的质量有多么重要。

2.示范法——运用对比启示

动作示范属于直观法的一种,是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无论教师还是指定学生做动作示范,将动作示范的范例作用体现出来,通过动作示范抓住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思维能力是启发性的体现。动作示范是学生学习的范例。学之初,通过教师动态准确、熟练、轻快、优美的示范,再结合静态教学挂图对比,就会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此时,动作示范启发性就充分释放出来;学习中,当学生技术动作分化还不稳定的时候,需要教师示范引领去形成动作概念。而引领是通过学生自我动作与教师示范动作对比,知道某些技术环节做到怎样才符合要求。如山羊分腿腾越屈腿,在教师语言提示效果不佳时,适时示范跟进,使学生一目了然明确什么是不屈腿;学生学习某一运动技术动作,总是在出现问题反复修正中掌握的。教师示范通过对比引發学生互动,是一种快捷手段。如水平一快速跑学生左右摆臂的问题,当教师发现后,教师及时作出前后摆臂的动作,进行引导就是发挥示范的启发性;示范法的启发性体现在与学生的互动上,当学生学之兴奋时,教师也参与其中,学生往往更加兴奋。此时教师每完成一次动作示范,学生经过对比会感召学生向更高的技术追求迈进。如水平五排球教学比赛,教师参与中的精彩扣球,准确的传球与垫球,无形中可以带动学生将各项技术做得更好;体育课教学能否做到关注学生差异,直接关系到教师教的整体质量。如水平四学习单杠,学生不敢上杠完成动作,一般是心理问题。此时,教师语言激励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与同学的榜样激励更是必要。因此,当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时,不要放弃,要降低标准与要求,用动作示范,经过学生对比启发学生去挑战学习心理,实现“我也能行”。

3.练习法——带着问题启示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学生自主成分较多,但教师不可撒手不管,要引导学生想练结合,既有肢体的参与,又有思维的参与,这样练习法才会释放启发性。如每一次练习要有目标,改正什么,注意什么,要带着问题去练习,不可盲目练习;学生进行身体练习,是不是具有自主性,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实现练习的自主性,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结合学习内容,通过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问题去拉动与激活,使学生想练、能练、会练。如水平一学习立定跳远,前面青蛙跳荷叶的形式,学生就高兴参与“想练”,而练习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则实现了学生“能练与会练”;身体练习的探究性就是结合学习内容,教师设置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建构学习,这是启发式教学的深入。如果教师包办一切,不给学生自主建构的空间和机会,那么学生怎么实现体育学习能力提高?如初中学习快速跑,教师围绕提高步长和步频安排了诸多练习,学生也出了一身汗,到头来学生学到的方法是教师灌输给的方法,没有帮助学生提高学力。而如果引导学生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影响跑速的主要因素,启发学生自主与合作想办法,去探究解决影响跑速的问题,那么学生在这样的练习中,不仅收获跑的能力提高,也会收获体育学习能力的提高;练习法中的创造性就是结合学习内容,在教师引导下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问题,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升华。体育练习中可改变练习,但是改变练习谁做主,教师是启发者,由学生来调整,而调整过程就是练习法创造性的体现。如水平三用小垫子进行发展跳跃能力练习,教师介绍一种方法后,启发学生运用小垫子设计不同的练习形式。结果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设计出了多种练习形式,激发了学生练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说,将练习法中的学生主体激活是实现练习法启发性的关键所在。

4.完整与分解法——启发练习形式

完整与分解法是两种教师处理教材的方法,有时两者结合使用,于是就体现了灵活性,也赋予了启发性。也就是通过完整与分解法使用,启发学生面对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要领悟灵活学习的内涵。完整法是尽量不破坏完整动作技术,分解法是将完整动作技术合理分成几个部分逐一进行学习,最后完整学习。基于完整法适用条件大家都清楚,在此不再赘述。但是,运用完整法要注意灵活地改变练习条件,不被传统所束缚,增加启发性。如学习前滚翻时由高处向低处完成动作,将单杠杠上动作移到地面进行练习等;举一反三是学习的灵活性,在用完整法教授动作结构简单动作时,如徒手操,由于三、四八拍动作与一、二八拍动作方向相反,因此,可以启发学生自主完成,这就是灵活;教授复杂不易分解的动作,教师要在要求学生完整练习时,要注意学习的重点,即核心技术部分。如学习跨栏步,可以将起跨腿与摆动腿过栏角单独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在复杂的技术动作中,能分析出核心技术动作,即完整中有分解,不是简单的机械与教条;分解法是体育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运用分解法时,要根据学生能力和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拆分,并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如学习跳远助跑与起跳结合,针对情况,可以单独学习助跑与起跳,但如何做到快速助跑与合理起跳相衔接,这一点要引导学生在分解练习中认识到。因为这是跳远教材教学的重点,是影响跳远远度的关键所在。完整与分解法相互联系,分解要为组合做好准备,这一点要灵活进行处理。

5.游戏与竞赛法——启发团队力量

游戏法是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任务的方法。竞赛法是指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有时竞赛和游戏是结合在一起的,竞赛法一般是在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的前提下运用,这是两者的区别之处。无论游戏与竞赛活动都要遵守一定规则,但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尤其是在中小学生的活动中,可以利用团队力量在不同分工与合作中,发挥集体智慧,合理运用规则为游戏与竞赛服务,解放自己,充分发挥运动潜能。规则的可变性,赋予了游戏与竞赛法的启发性。如小学做小鸟归巢游戏,一般规则规定小鸟可以就近归巢,一次活动后,教师启发学生改变游戏规则,于是出现了不就近归巢、一巢两鸟等游戏活动。再如初中排球教學比赛,当学生发球与扣球总不过网时,可以启发学生缩小场地、降低网高等。尤其是要引导学生,既要认识规则、理解规则,还要学会运用规则为学习服务;游戏与竞赛活动方法是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参与游戏与竞赛活动的具体行为活动方式。由于游戏与竞赛活动是在不断变化或突然变化的条件下,完成各种身体活动的任务,尽管有基本的行为要求,但不具体规定具体的行为方式,学生的活动具有广泛的独立性,对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具有很好的作用。如小学障碍跑游戏,教师提供课堂教学使用器械,分组让学生自主设计。具体先过什么障碍,用什么方式过,小组讨论决定。这样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设计出多种障碍形式,想出多种通过障碍的方法;游戏与竞赛法使用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运动技能,提高体育运动与学习能力这是启发性的体现。如学习接力跑,当学生基本掌握了传接棒方法后,可以运用游戏竞赛法组织学生练习,强化提高传接棒技术。竞赛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合理运用传接棒技术,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注意完成动作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学会合作;游戏与竞赛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不是单独意义上的游戏与竞赛。由于选择游戏与竞赛的形式,所以学生在练习中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机体功能,也就为培养学生体育品德创造了条件,这也是启发性的体现。如学习跳短绳,当学生掌握了技术动作后,采用计时跳、小组接龙跳比赛,虽是间歇性地进行,但跳上几个一分钟,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挑战,一种锻炼;运用游戏与竞赛法,既要重视活动组织,又要重视活动结果评判。因为做好活动结果评判可以启发学生学会总结、学会分析、学会胜不骄败不馁。如教师在评判结果时,不要简单地评出名次,要启发学生总结活动中存在什么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小组合作想出解决办法。而对于获胜的小组也要引导他们,学会如何保持,怎样把合作发挥得更好。所以,在运用游戏与竞赛法时,在基本活动中,要抓住启发性因素,用游戏与竞赛来教,而不是教游戏与竞赛。

6.纠正错误动作法——运用引导启发

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动作是在不断修正中掌握的,这样的过程符合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而在践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与掌握运动动作中存在的错误动作,教师采取有效方法及时地纠正强化是一种手段。强化就是通过教师具有启发性的讲解、示范强化正确的动作概念。特别是结合学生已有技术动作对比的讲解示范要具有启发性,使学生明确错在哪里,引导学生主动纠正。如高中学习跨栏跑,起跨点近是跳栏的主要原因,而对于身高和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跳栏,纠错时要启发学生改变思维,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找原因。因为怕栏也是出现跳栏错误动作的一个原因;学习灵活性体现在变化,纠正错误动作也是如此。在学生因为恐惧和焦虑或旧运动技能影响而形成错误动作时,应启发学生变换练习内容,采用一些诱导性、辅助性练习,将学生从已经形成的动作错误中转移出来。如学习挺身式跳远腾空动作,由于学生受蹲踞式跳远动作影响,摆动腿不下放,空中挺身动作做不出来。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穿裤子”动作,或两人一组错肩站立做摆动腿下放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的过程是一个发现、分析、解决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由教师来完成,而如果要释放纠错过程的启发性,那么就要合理地给予学生自主空间。小学可以在教师帮助具体指导下小组合作纠错。初高中可以在教师引导与点拨下,自我诊断,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错误动作的方法。这样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是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过程。

在新常态下提高教师教的质量,从增强教法启发性入手,把握启发性因素,释放启发性是一种合理选择。我想,只要我们把常用的体育教法用好,就一定会助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猜你喜欢
启发性教法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有效提问,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浅谈挺身式跳远动作技术的教与学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作业批改中评语使用的探究
爷爷的“五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