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歌里春光老

2017-03-28 20:42彭忠富
时代金融 2017年7期
关键词:土门蒙顶山绵竹

彭忠富

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蒙顶茶品质优异,尽人皆知。蒙顶茶产于四川蒙山,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上面有云雾笼罩,下面有沃土滋养,正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因为蒙顶茶的声名,带动了方圆数百里的茶叶生产和经营,也使蒙顶山成为了茶人心中的圣地。

古时采制蒙顶茶极为隆重而神秘。每逢春至茶芽萌发,地方官即选择吉日,一般在清明节之前,焚香沐浴,穿起朝服,鸣锣击鼓,燃放鞭炮,率领僚属并全县寺院和尚,朝拜“仙茶”。礼拜后,“官亲督而摘之”。贡茶采摘由于只限于七株,数量甚微,最初采六百叶,后为三百叶、三百五十叶,最后以农历一年三百六十日定数,每年采三百六十叶。因为稀少,蒙山贡茶自然就显得弥足珍贵。

那年从康定回成都,路过蒙顶山脚下,只见公路边全是碧绿的茶园。一棵棵茶树顺着地势起伏整整齐齐地站立在那里,或成行,或成列,一直蔓延到天际,蔚为壮观。至于我们常见的稻子、麦苗或玉米等庄稼,在这里反而难觅影踪。可见蒙山人已经成为了地地道道的茶农,他们已经不再种粮食了。采茶、炒茶、卖茶,这就是他们桃花源般的惬意生活。你看那层层叠叠的茶园中间,那些穿红戴绿的姑娘媳妇们正在忙忙碌碌地采茶,这可是万亩茶园最好的点缀呢!当然也有男人采茶的,光着紫铜色的上身,露出结实的肌肉,这可比我们想象中的采茶场面粗犷多了。

蒙山茶虽好,但毕竟只是分布在蒙顶山周边,产量有限。我们也不可能只消费蒙顶茶,正如我们办酒席,不可能只喝五粮液一样。其实四川名茶很多,譬如川西绵竹也产好茶,据《绵竹县志》载,“黄茶即老茶,行销松茂等处,邑商采配做边引,县北马跪寺青龙白虎二山茶产甚佳,其汉王场及西山所产亦多。”由上可知,绵竹沿山都可种植茶树,而犹以遵道马跪寺茶山所产茶叶为最佳。县志的记载跟现在绵竹沿山茶园分布状况差不多,绵竹“三溪香茗”就是在川内颇有名声的茶品。提起三溪香茗,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三溪寺、三箭水、射水河,就会认为三溪香茗产自绵竹土门镇。其实这不完全正确,三溪香茗茶叶基地除了土门困牛湖周边外,遵道马跪山茶园也是,三溪香茗茶厂老板范锐就是两地茶叶种植生产合作社的理事长。

三溪香茗虽然不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那么有名,但是只采清明前海拔1200米左右茶园的鲜嫩茶芽,再用当地的山泉水沏出来,有一种明媚的鲜绿沁人心脾。“平原地带不适合种茶树,最好是海拔500~1300米的地方;要种在深土上,pH值在4.5~5.8之间最好。”范锐觉得孕育茶与酒的自然地貌有着说不清楚的天然联系,“茶树喜光又不喜欢曝晒,最好就是有点云雾的天气,感觉是微微喝醉的感觉呵。”说这话的时候,抬眼望去,山顶雾气环绕,山下是朗朗乾坤。此情此景,跟我踏访蒙顶山时所见景致极其相似。做茶就是做文化,三溪香茗一干人等深谙其中之道。每年清明前后,他们都会邀请文朋诗友、茶道人士在土门三溪寺周边茶山上开展寻茶之旅,大家深入茶园之中采茶,看师傅手工炒茶,现场欣赏茶艺表演等。茶厂采茶时,还会邀请三溪寺的僧人们诵经祈福,名曰禅茶,真是好不热闹。

马跪寺两山用青龙、白虎命名,足见此地风水不同凡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马跪寺的得名就很不一般。县志载,“隆平寺有僧法净,蜀王秀闻其名而召之,托疾不往。王怒欲加罪,马至此跪不行。后因以名寺。”想那法净和尚必是得道高僧,闲云野鹤一般自由,岂能受你蜀王约束,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那不成了弄臣?蜀王领兵加罪,所行反而全部给法净跪下,冥冥之中似乎告诉我们,王权在神权面前,也是不堪一提的,何况蜀王只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也不是什么真命天子。

朋友老王就在马跪山下住,家里也有数十亩茶园。因为这个缘故,我也得以走近马跪山的茶农,了解他们与茶相伴的生活。立春过后万物勃发,只要连续几个日头,蛰伏了一冬的茶树就开始发芽。好茶贵在及时采,采早了香气不足,采迟了香气亦差,因此必须把握好时机。老王是种茶的行家,到茶山上转一转,就知道该不该采茶了。采茶或许算不上什么精深手艺,但和剪刀剪茶、机械采茶相比,不少高级茶还是得依赖手工摘制。数十亩的茶园,单靠自己根本无法完成,因此老王还得雇佣一些帮手,这在茶乡也是惯例。采茶者多为女性,小则不过十二三岁,老则年逾古稀。也有一些外地人,他们瞅准了这段时间到茶乡揽活干,这就跟那些麦收时节帮人收割的麦客差不多。

现在采茶,当然就没有那么讲究了,但采茶技术还是老样子。清明前的茶青,一叶捧一芽便可采摘,形似麻雀的小嘴微微张开。而待到谷雨时分,则以两叶捧一芽为最佳。姑娘们戴着草帽、腰间系着布袋在茶树之间穿梭着,一手拉住茶树的枝桠,另一手飞快地择下树上新发的嫩苗和细叶,摘下后迅速地放入挂在腰间的布袋中,不到一会儿便装满了,再倒入一旁阴凉处的茶篓。她们双手在茶树上飞舞着,嫩绿的茶叶尖尖就样被采摘下来,茶园里欢声笑语不断。有人还会趁兴哼起流传数百年的采茶调:三月采茶茶发芽哟,姐妹双双摘细茶。姐一把,妹一把哟,采满茶篓哟就回家……一人唱,数人和,这是原生态的无伴奏合唱,整座茶山顿时沸腾起来。

其实采茶也挺辛苦的,根本没有《采茶舞曲》里那样的闲情逸致。采茶必须站着采,双脚站一天后腿便仲得厉害,身体羸弱者根本受不了。青芽中有茶堿,采多了手指就被茶碱染黑,严重时还会开裂,裂口碰到青芽汁很痛。采茶妹每天六点左右上山,待到日暮时,可摘七到十斤茶青,卖给定时前来收茶的茶贩,卖得的钱和茶园主人对半分,一般有一百多块。从清明节前开始,到四月底结束,整座茶山上都是采茶姑娘们忙碌的身影。采茶歌里春光老,当我们在春日的暖阳下一边聊天,一边品尝三溪香茗,哼着采茶调的时候,有谁想过那些像蜜蜂一样辛苦的采茶姑娘呢?

猜你喜欢
土门蒙顶山绵竹
高铁穿过蒙顶山
蒙顶山乡愁
蒙顶山一梦
火车慢下来(外一首)
四川绵竹红岩什邡式磷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赏析《土门》英译本
《土门》英译本中的翻译转换方式研究
蒙顶山茶经
论高校教育中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试论绵竹年画的美学特征及其对产品设计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