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源于生活

2017-03-28 20:52刘益柳
新课程·中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积累观察

刘益柳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兴田中学)

摘 要:一篇好的文章大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学生要不断地去体验生活,挖掘并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之源,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用之不尽的材料。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中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佳句,正体现了诗人是一位善于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人,由半亩方塘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积累;观察;实事求是;言之有物

如今,多彩如画的校园生活、幸福欢乐的家庭生活和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描绘、去歌颂美好的人和事,日常生活中学生总是充满朝气,拥有个性与灵气,常常喜欢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畅所欲言,叽叽喳喳地说着调皮话,有时令人忍俊不禁,有时也叫人拍案叫绝,不乏精彩之言。可是一旦上作文课,却像换了个人一样,愁眉苦脸的,笑声没了,灵气跑了,个性也逃了,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搜肠刮肚也吐不出两句话来。学生总是抓耳挠腮,无从下笔。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主要还是学生没有素材可写,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一方面,有许多学生即使确定了题目和主题,脑中也有些材料,但写出来的文章还是“陈芝麻烂谷子”,没有任何新鲜感。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种种情况,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平时不留意生活,不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感人的某个瞬间,不注意反思事情的前因后果。同时一部分学生课外阅读面狭窄,不注重课内课外的语言积累,还有教师自以为设计得很“完美”的作文训练,桎梏了青少年的灵性,迫使他们背离了自己的生活,在被预先设定的条条框框中,学着说那些他们不会说也说不好的“合乎逻辑”、严重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话,说假话、空话、套话。使得我们的作文训练严重背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何使作文教学化难为易,力求短期内有所收获呢?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亟待探讨的问题,我认为作文教学并非没有方向可寻,只要明确作文教学的方向,有步骤地展开教学,自然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从积累入手,增加词汇量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组成。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文章表情达意的效果。巧妙高明的语言能“妙笔生花”,为文章增添不少的风采和内涵。中小学生是语言的学习者,其语言运用有许多错漏和不完善的地方,其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那么中小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关键是什么呢?

中小学生学过不少名篇和各种修辞手法,在阅读时他们可以领会到某些词语的巧妙及修辞的精彩,但在写作中却存在一个问题:有些学生一到写作就头痛,认为无话可说,一下子就把话说完了。正如有些学生所说“写作文就如挤牙膏”。如此艰难写出的文章难免会陷入平铺直叙、平淡无奇的境地。出现这种情况,究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词汇量过于贫乏。因为“贫乏”,想探囊取物也只是徒劳,即使“取出之物”也不可能精彩。这种情形一旦写起作文来,自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上可知,提高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增加词汇量。美国的沃尔夫说过:“词汇量可能比文体模式更重要。”初中正是积累大量词汇的好阶段,针对这一点,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1.加强语言基础积累,阅读好词好句好段,多组词、多造句、多背诵精彩文段。

2.加强练笔,多写日记或周记。

3.多读古今中外经典文学著作,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这样的训练,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这时写作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使读为写聚集材料,进而酝酿思想,从中提供借鉴,激发写作欲望,引发阅读拓展,最终表达阅读收獲。对比以前的作文,写同样的景物、同样的事情,却显得生动逼真、用词贴切,进步较为明显。从表情达意到巧妙运用再到内涵深远,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

二、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许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观察,所以难以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的感染素材,教师需要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叶圣陶曾经提出,生活中到处都是写作材料。通过观察,学生能够得到生活中丰富的信息,并且利用这些写作材料,写出良好的文章。写作和观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必要的资料,促进学生发展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有恒心,并且做到坚持不懈。契科夫曾经提出,要想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并且把观察变成自己的习惯,就需要使其成为自己的第二天性。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观察,才能发展出较强的观察能力。在勤于观察的同时,还需要讲究观察的具体方法。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学生学习观察的范本,在教师分析文章的同时,可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积累、观察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写景记事散文典范,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充满活力和生机,里面渗透着强烈的感情,作者观察细致、有条理,让学生受到启发,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这里所说的观察并不只是观察生活中的精彩场面、比较感人的画面以及感人的精彩事迹,对于大自然中的空中飞鸟、潭中游鱼、河流山川以及花花草草,都可以进行感悟。他们的动静神态都是良好的观察对象。驾驶人的脾气性格以及生活习惯,教师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音容笑貌,朋友的穿着打扮、举止言谈,都是良好的观察内容,学生需要学会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观察,这种观察需要做到全面并且细致。这里所说的全面就是全面地观察事物的构成、局部以及全貌,比如对人的神态、语言、行动以及外貌进行全面观察。

从不同侧面去观察。例如,鲁迅先生把孔乙己写得让人捧腹之后又深感无尽的悲哀和愤懑,孔乙己那件破烂而又象征着身份的长衫,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它进行细节化的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揭示了他悲惨的命运,也浸透着作者对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试想如果作者没有如此细致的观察,能写出这么形象生动的文字吗?勤于观察还要善于联想、想象,茅盾先生说过:“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象力就愈加丰富,观察离不开思考,当你看到一处风景很美丽,就想用什么样的词语、用什么样的修辞将它描述出来呢?这就需要思考,当你看到一件事而感动得热泪盈眶时,把这件事、这段情描述下来,这就需要思考,如果没有思考,怎么能写出来呢?要把观察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就需要把观察中看到、听到、想到以及感受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养成勤于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老舍先生提倡“随时观察随时记下来”,以练笔促进观察和思考,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得到较大提高。

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

在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着一个严重问题:为获取高分,往往作文时抄袭范文,假话泛滥。你很难看到有个性的文章,千万个不同的大脑,却有着大体一样的套路,言语方式。“我们的孩子被纳入一个个早已准备好的套子中,孩子们的精神、孩子们的个性就是如此被泯灭的。”这大有违背创作的原意,而这种用别人的见解、别人的套路去写作的现象却触目皆是,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新教学大纲中对作文的要求有这么一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的看法。学生的生活及其内心都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往往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有许多虽然不大成熟却极富个性、极具创造性的看法,而自己的感受才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因此教师经常举办一些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自然也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生活是写作之源,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精心地设计各种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例如我曾带过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我组织了一场迎接中秋的文艺晚会,由于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刚进入一个班级,学生开始还比较害羞,不敢大胆地展示自己,由于事先做好了充分准备,学生越来越大胆,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尽情地表演,晚会搞得丰富多彩,激情满怀。第二天,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难忘的中秋之夜”的作文,结果大多数学生写得非常精彩、感人。只有写出他们熟悉的、真实的感受,才是他们真正的创作。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积累的几点经验。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掌握好写作规律,适当去引导,作文教学这“老大难”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只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倾诉的欲望,一种如释重负的

享受。

参考文献:

[1]张自明.新课标下“大作文”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西部,2014(21).

[2]宋维雅.既作文又做人[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3).

[3]张翠红.作文,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0).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积累观察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实事求是”定乾坤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