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教育视角下体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2017-03-28 15:32张琳蔡浩刚
青年时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培养目标人才培养

张琳 蔡浩刚

摘 要: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逐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共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体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已逐渐被重视,通过核心技能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适应就业需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隐性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大学生对自身核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人才培养;高校教育;培养目标

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顺利召开,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可见,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逐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共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企业用人对价值观、核心能力有强大的社会需求,因此,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教育发展思路,明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训练,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必然趋势[1]。

对体育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在强调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也是加强体育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不断培养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专业人才,本文从隐性教育视角出发,分析和探索体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培养的方法和措施,旨在为培养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体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确定

1998年,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和外语应用。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3]。它并不局限某一特定的职业知识技能范畴,在任何一种职业中表现出积极的作用。职业核心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重要标准,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在学科教育的同时,应当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让大学毕业生能够更好的适应职业的变化和劳动人才市场的发展,成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将进入中小学或在继续深造后进入大学承担体育相关课程。作为体育教师,其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现代化目标,体育教师在从事于学校体育管理、教学和/或科研等工作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4]。学校对体育人才的要求是不但需具有必备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需具有与人合作、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创新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核心技能的培养,不仅可以适应就业需要,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另外,它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终生教育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生的核心技能可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以适应更高层次职业和崗位的要求[1]。

二、体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和效果

刘志斌等人[5]对高校体育专业500名学生“8项核心能力”的现状调查显示:体育专业学生在“与人合作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该项能力达到“较好”水平的有31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2.2%;其他7项核心能力相对较弱,达到“较好”水平的均不超过调查总人数的10%。8项核心能力中最差的是外语应用能力,415人(占调查总人数83%)该项能力为“较差”等级;其他能力“较差”的排序分别是:科研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数字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较差比例均超过调查总人数的60%。兰茹等人对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年级和对比年级的四个专业(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实验前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统计数字结果表明:参加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尤其是参加等级测评的学生,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另外,课程改革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和岗位转换能力产生了明显的效果[1],提示培养体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很有必要,且效果显著。

三、培养体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贯彻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积极开展职业核心培训工作,通过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加以培养:专门课程集中培养;专业课程渗透培养;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引导培养;实习实训注重培养;社会实践切实培养,把职业核心能力整合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另外,将职业社会能力(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课程列入全院各专业公共必修课程,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纳入职业生涯与规划课程,信息处理能力纳入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同时,在专业课方面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包括: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改革、课程教学团队的构建、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开发等,通过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实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

(二)隐性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6]。它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它实现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过程于闲情逸致间,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两者范畴对应、作用互补。隐性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教育方式,它具有信息传递方式上的隐蔽性、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无意识性、教育过程的跨时空性和教育结果的难测评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其与显性教育相比具有自己的优势[7]。

隐性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大学生对自身核心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中培养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切实培养,把职业核心能力整合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体育项目中,足球、篮球等运动是明显的团队合作项目,在一个体育团队中,个人优势化为集团优势,实现了“1+1>2”。在羽毛球、乒乓球、跳远、调高等个人对抗项目上,加入合作学习理念,使个人成为团队的一部分,个人的劣势得到了补充,团队和团队之间的水平得到中和,在旗鼓相当的情况下,竞争的动力不仅得到了提升,同时还避免了恶性循环的出现[8]。

四、结束语

今后,为了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应加大职业核心能力的宣传、树立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理念,建立相关课程,注重从隐形教育的角度树立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效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社会认可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兰茹.体育后备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3):175-176.

[2]林云,吴自涛.训练营与休闲体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5(33):141-142+144.

[3]吴雪萍.培养关键能力:世界职业教育的新热点[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0).

[4]吴云亮.学校体育现代化目标下的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模型的构建[J]. 当代体育科技,2012(18):60-61.

[5]刘志斌,董治委. 跨学科视野下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J]. 职教论坛,2014(35):93-96.

[6]百度百科.“隐性教育”词条[OL].http://baike.baidu.com/view/3657196.htm.

[7]张涛.要注意发挥隐性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8):88-91.

[8]周波.合作学习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培养目标人才培养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