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2017-03-28 07: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5期
关键词:泻下药性生理盐水

陈 刚

(沈阳市第二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101)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陈 刚

(沈阳市第二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101)

目的探究不同的炮制与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性的影响。方法抽取72只小鼠进行临床研究,将其分为煎煮大黄组与炮制大黄组,煎煮大黄组则细分为生理盐水、5 min煎煮、10 min煎煮及30 min煎煮等四组,炮制大黄则细分为生理盐水、生大黄组、醋大黄及酒大黄等四组。对各组大黄进行煎煮,留取水煎液,对小鼠进行实验。观察统计各组小鼠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率,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生理盐水组与5 min煎煮液在小肠推进率及胃残留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10 min及30 min煎煮液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醋大黄与酒大黄的的小肠推进率及胃排空率与生大黄相比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的沉降作用可通过延长煎煮时间降低,可通过醋炙或酒制增加其沉浮药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该结合患者自身状况进行合理的煎煮时间和炮制方法调整,做好更好的辩证施治。

炮制;煎煮时间;大黄;沉降药性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提到大黄,大黄是我国使用最多的一味中药之一,历史悠久,性味苦寒,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1],还可攻坚散结、泻火解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2],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除了人们所知道的泻下作用外,还具有抗菌、健胃利胆、抗肿瘤和收敛的作用,因此具有广泛的用途。炮制还可改变其性味,扩展其应用范围。并且不同的煎煮时间也会对药物四气五味造成影响。本文为探究不同的炮制与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性的影响,抽取72只小鼠进行临床研究。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72只小鼠进行临床研究,均为成年健康小鼠,平均体质量21 g(20~22 g)。小鼠间无个体差异(P>0.05)。本次研究所用仪器有UV-800紫外分光光度计、移液器、离心机及恒温水浴锅,所用药品有生大黄片、0.5%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及酚红。

1.2 研究方法:随机将小鼠分为两组,一组为煎煮大黄组,一组为炮制大黄组。再将两组各自细分为四组分为为:生理盐水组、5 min煎煮时间组、10 min煎煮时间组、30 min煎煮时间组及生理盐水组、生大黄组、醋大黄组、酒大黄组。每组小鼠均有专人负责喂养,在研究期间每次灌胃一次,观察小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3]。

1.3 药材煎煮方法:煎煮大黄组的所有小鼠均在实验前禁食1 d,大黄使用剂量控制为0.1 mL/10g。根据不同组别由专人对小鼠灌注不同煎煮时间提取液,持续灌注1周。于最后1次灌注1 h后对小鼠灌注0.2 mL 0.2%酚红溶液,0.5 h后处死小鼠,取出胃剪开后冲洗为内容物,进行处理分析。炮制大黄组操作方法与煎煮大黄组相同。

1.4 统计学方法: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若结果比较时具有明显差异,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煎煮大黄组结果分析:生理盐水组小鼠的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0 min与30 min水煎液的小肠推进率及胃残留率无显著差别(P>0.05)。见表1。

2.2 炮制大黄组结果分析:生大黄与醋大黄和酒大黄相比,胃排空率和促小肠推进率均较为和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大黄是一种蓼科植物包括唐谷特大黄、药用大黄或掌叶大黄的根茎,炮制方法自古以来记载很多,也不尽相同,在炮制时间、敷料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记载和使用。大黄,一能泻下攻积,峻下积滞,推陈致新,荡涤肠胃,可用于治疗肠胃积滞,便秘,尤适用于热结便秘;而能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热毒疮肿等症;三能活血祛瘀,用治血瘀气滞,积滞不畅,淤血诸症;四能凉血解毒,祛湿除热,利胆退黄,用治血热吐血,目赤肿痛,湿热淋痛、湿热黄疸。在归属中常将大黄归于泻下药中,是因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泻下作用的成分,大黄中含有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等蒽醌类成分,而其泻下作用也主要是由蒽醌类成分发挥,经炮制,蒽醌类成分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对其泻下作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酒制、炭制对于性味归经的影响较为明显,酒制可提升升浮之性,炭制可增强其收敛固涩之性,对于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具有较大影响。

表1 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表2 炮制方法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煎煮时间及炮制方法均会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4],煎煮时间加长将会降低大黄的泻下作用,进行适当的炮制加工则可以增加其沉降作用。因此,中药的升降浮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种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次研究显示,生理盐水组小鼠的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0min与30min水煎液的小肠推进率及胃残留率无显著差别(P>0.05)。生大黄与醋大黄和酒大黄相比,胃排空率和促小肠推进率均较为和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大黄的泻下作用可通过增加煎煮时间缓和,通过酒制和醋炙提高其沉降作用,因此可知在临床应用中,可通过调整煎煮时间和炮制方法来提高药效,并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到更好的辩证施治和全面治疗,从而更好的治疗疾病。临床使用中生大黄泻下力强,因此欲攻下时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为宜,或者用开水泡服即可;久煎则会降低泻下作用;酒大黄泻下力缓,就有较好的活血作用,适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较多的应用于出血症。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应该对症用药。

[1] 李承明.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4):240-241.

[2] 李会芳,王伽伯,肖小河,等.基于致泻效价检测的大黄不同炮制品的生物品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215-1216.

[3] 刘春芳,郑燕芳,王慧,等.不同因素对大黄泻下与止泻双向调节效应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5,10(6):882-886.

[4] 杨伟鹏,王怡薇,王彦礼,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泻下、解热、抗炎作用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117-119.

R282.710.5

B

1671-8194(2017)05-0006-02

猜你喜欢
泻下药性生理盐水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太阳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太阳
牙龈炎冲洗剂与生理盐水口腔护理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