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暴力”的思考

2017-03-28 08:37
成功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暴力中学生

李 想

铜陵市第三中学高三(18班) 安徽铜陵 244000

近年来,有关校园暴力的事件被多次报道。而这些事件的内在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令人深思,值得探究。

一、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浅析

校园暴力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和目前教育体系中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缺失。不难发现大部分的校园欺凌事件,多数发生在中学校园里。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当事人都低龄化。他们的思想意识仍处于泛化阶段,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家庭教育来说,当下大部分家庭都是 4+2+1的模式,即双方长辈,父母和独生子女。不少家长对孩子溺爱,未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教育。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从小娇惯成性,受不得任何委屈和打击。这些孩子在进入校园之后,其本身内心的狭隘、自私、暴力倾向就会暴露出来,遇到问题不是理性的解决,而是诉诸武力,从而引发校园暴力事件。更有少数单亲家庭,由于单方教育缺失,孩子的心理并不健全,容易走向极端。

从学校教育来说,由于当下考试制度过度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观念的培养,思想教育让位于繁重的课业,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很多学校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并未对学生进行深刻的价值观培养。很多学生不知真善美,不懂得互相尊重,缺乏应有的爱心,法治观念缺失,没有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情操。很多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从小就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法治意识淡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无从谈起。

很多青少年深受腐朽文化的影响,对强权政治,黑恶势力,暴力行为等抱有崇拜心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文明”、“平等”、“友善”、“法治”等内容都对青少年有很高的教育和引导意义。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学校要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系列活动

学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要根据《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相关法规文件制定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纪、校训、校规,优化育人环境。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创造一种良好的活动交往环境和条件。同时开展学习讲座活动,形成人人学习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此外,教师要将思想道德教育贯彻到教学活动中,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探究活动,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真正做到践行核心价值观,做合格公民。这必然会对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活动产生正确的影响,变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扶正压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学校加强文明、公正、法治、友善、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素质,而且有利于减少乃至杜绝校园暴力,更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良好建设,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学生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在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领会其内涵,明确其意义;在校园里,我们要尊敬师长,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做到文明守纪;在社会上,我们要学法守法,要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生活之中、体现在点滴之处,为建设和谐社会出一份力,展现当代中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

《礼记·大学》中说道:“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心正身修即道德修养,这正说明核心主义价值观教育对家国理想的重要性。中学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校园暴力,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

[1]钟海洋,孙致峰.弘扬“孝道文化”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铜陵教育,2014

[2]顾强.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有效渗透教学思想,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5

[3]贾进学.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教育研究,2015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暴力中学生
反性别暴力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暴力”女
暴力云与送子鹳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