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28 08:37李俊英
成功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创设有效性目标

李俊英

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 内蒙古兴安盟 13740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由于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经验,课堂教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其主要表现在:“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教学有效性的缺失,让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这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今天,教学的有效性又重新获得了人们的重视[1]。有效性课堂教学,其实质是对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课堂教学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目标、教学行为、教学辅导、教学环境等的有效性。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的几条措施: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目前,数学教学目标的定位已趋于全面——既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数学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有一定的层次。在教学中,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

二、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表现在直接的促进和间接的促进这两方面:

(一)直接促进

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更深。这也就是教学生什么,如何教学生什么的问题。实际教学中应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体现有效性:

(1)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前提。通过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体现,教学效果得到充分肯定。

(2)有效的提问

如何“问”得自然?“问”到点子上?“问”出效果来?这就需要我们分析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根据潜在发展水平,创设“最近发展区”,把“问”定位于“跳一跳,摘得到”,通过“问”来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发他们的创造冲动。

(3)有效的合作、交流

现实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单一,不善于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和教学内容选择和应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典型的有两类:一是单一的灌输接受式。另一种只片面强调探究教学与合作学习,形式上热热闹闹,这样的教学,即使单纯从是否教了知识来考虑,它也是低效或无效的。

(4)有效的其它环节

在教学中,有效的环节还包括“有效的例题”、“有效的思维训练”、“有效的归纳”、“有效的评价”等[2]。

(二)间接促进

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这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什么的问题。

教师通过再创造,并把握时机,展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创造过程),让学生感受、亲历数学家真实的思维过程,看到数学家当初是如何进行分析、归纳、抽象、论证的,是如何进行判断、绕过障碍、走向成功的。

教师通过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错误的思维或无效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评价错误的原因、无效的原因,引出问题: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思维或无效思维?如何提高思维的有效性?

三、教学反思

(一)要有反思的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拷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要勇于查找,反思课堂中无效、低效的行为。

(二)要养成反思的习惯

教学反思有多种形式,如:回忆课堂、录音、录像、日记、同伴互助、专家诊断、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个性化的进行。教学反思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①反思成功的经验。②反思失败的原因与不足。③捕捉瞬间灵感。④珍视学生见解。⑤进行再教设计。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课堂要高效率,就应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所以说,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也是课堂教学高效率的一个必要条件。

五、合理高效运用课堂教学时间

优化课堂教学时间,既要注重提高课堂实用时间,也要重视各种学习时间的比率,还要科学分配完成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教学目标任务的时间。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各项任务。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在新一轮课改中,只有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展现有效教学行为、合理高效运用教学时间、创设民主和谐教学环境、加强有效教学辅导、自觉开展教学反思等,才能切实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郑毓信.考试高压下的中国数学教育:现状与对策[J].数学通报,2007(5)

[2]张国栋.课程的深化与发展---关注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通报,2007(6)

猜你喜欢
创设有效性目标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