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高手

2017-03-29 05:54维克多奥拉迪波
NBA特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普莱斯奥拉教练

维克多·奥拉迪波

文/二九

对于维克多·奥拉迪波来说,过去的这一年多堪称人生的惊心之旅。他在上个赛季被送到俄克拉荷马城,却又在本赛季成为了乔治交易的筹码,被送回了东部。在步行者队失去了核心球员之后,奥拉迪波表现出了一贯的稳定状态,虽然球队的成绩不如人意,可他却被评为东部周最佳球员。

奥拉迪波是NBA控卫中的一种典型,他是不错的3-D球员,能用自己的臂展和身材防守住大多数控球后卫,随着经验的增加,他的进攻手段也更加丰富。就像当年的昌西·比卢普斯一样,奥拉迪波也将成为那种深受球迷、队友和教练喜爱的低调高手,以他的实力,足以成为一名全明星级别的球员。

神游选秀夜

2013年NBA选秀夜,维克多·奥拉迪波穿着一身灰色西服三件套,淡紫色的衬衣配一条纯黑色的领带,呆呆地坐着,看上去和其他新秀没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他戴了一副当时最流行的Google眼镜。他凝视着即将决定他命运的大屏幕,魂游天外般地放空自己,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想着什么——包括和他坐在一起的母亲、姐姐和经纪人。而在巴克莱中心的坐席上,奥拉迪波的父亲和被他成为“教父”的金斯顿·普莱斯——他是奥拉迪波的第一位AAU教练——坐在一起,其他亲友围绕着他们,共同等待奥拉迪波梦想成真的那一刻。

他们和奥拉迪波一样紧张。

直到大卫·斯特恩高声念出那支即将得到奥拉迪波的球队的名字,整个家族紧绷的神经终于释放了——奥兰多魔术,维克多·奥拉迪波效力的第一支NBA球队——从5岁起,维克多就发誓自己有朝一日要走上这个舞台,和大卫·斯特恩握手。

榜眼,这是奥拉迪波给父亲最好的回报——从小时候开始,父亲就从未支持过他打篮球,今天的到场,无疑是父爱最深沉的表达方式。从此以后,奥拉迪波的名字将和以下球星并列——杰里·韦斯特、比尔·拉塞尔、韦斯·昂塞尔德、鲍勃·麦卡杜、伊塞亚·托马斯、杰森·基德和凯文·杜兰特——当然,前提是他别被魔咒干扰。

比起那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对着人群(或者说对着父亲)的敬礼,在被大卫·斯特恩叫上台后的那些事,奥拉迪波都记不太清楚了。

他之前的人生,在那一刻被编辑成了一部自动播放的幻灯片。

“那是种奇怪的感觉”,奥拉迪波说,这时他坐在奥兰多的一所餐厅,这里几乎没什么客人,他的眼神有点游离,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夜晚。“我就在那坐着,看球员们一个个的被选中,走过那个舞台。我的记忆里全是这些,我甚至不相信自己刚从上面下来。”

“你要是去过我成长的那个地方,肯定也会和我一样惊讶。你要是看过我的伙伴们,你同样会惊奇于为什么我是第一个进NBA的球员。”

猛男养成记

奥拉迪波来自马里兰州的上马尔伯勒,这里乔治王子城的一部分,出产了许多天才球员(现役的有泰·劳森、杰夫·格林、罗伊·希伯特、贾瑞特·杰克、萨姆·杨等等)。

和其他NBA球员的励志故事不同,奥拉迪波并没有一个热爱篮球的父亲,他也从未收过篮球当礼物——父亲甚至不会经常让他出门和小伙伴们打球,这么做的原因一部分源于他严肃的性格,更大的原因则是他们的邻居让人没有安全感(事实上,奥拉迪波一家后来搬到了更加偏远的乡下——因为他们在看电视的时候家里的门被人拆了下来)。这无疑使奥拉迪波的篮球故事更加曲折。

奥拉迪波的坚定决心从没有一丝动摇。他感到他的篮球生涯将在NBA展开新的篇章。他被拿来和韦德比较——主要是因为他们有着同一个大学教练——但奥拉迪波想要的更多。

从小学开始,奥拉迪波就只能偷偷地打球,偷偷地在地下室练习运球,这样才不会被父亲责骂。他只能偷偷地溜出去打球,必须在父亲回家之前赶回来,偷偷地从后门进屋。

这是不是跟你之前听过的那些NBA球星的成长经历都不一样?

当然,每位严厉管教孩子的父亲都有自己的理由。生于非洲塞拉利昂共和国的克里斯·奥拉迪波在马里兰大学取得行为学博士学位之前,不得不兼职数份工作来养活年幼的孩子们。所谓“体育”在他眼中只是一种爱好而已——虽然他小时候也会踢踢足球、打打网球,而他的尼日利亚妻子琼则爱好跑步、跳高以及一种叫作落网球(net ball)的运动(“这种运动类似于篮球但又有许多不同,只有一个人能投篮,而我母亲就是那唯一的投手。”奥拉迪波说道,他的投篮在大四之前一直都饱受质疑)。

所以奥拉迪波不得不找别人帮自己提高篮球水平,他需要通过学习来满足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是的,这就是我”,奥拉迪波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颇有感触,“人生难免起落,但每次都是成长的经历。”

“我对篮球的热爱让我做我要做的事,时刻鞭策着自己,篮球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是我的兄弟。这就是我能去做的事,只做我自己。”

奥拉迪波在六年级之前都在B队打球。因为身材高大,他一般都打大前锋或中锋,被教练和队友称为“精力旺盛的猛男”。而当他要升入高中时,奥拉迪波一直没想好自己应该去哪所学校就读,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的父亲带他们去看了一场天主教高中篮球队的比赛,奥拉迪波终于有了自己的答案——“我被征服了,我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态度正确的奥拉迪波受到了教练的青睐,他积极的防守和优良的运动能力使他很快成为最突出的新生。但那时奥拉迪波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他难忘生涯的开始,他只是单纯地喜欢打篮球,“我很少会热爱一件事,虽然当时很开心,但还谈不上真正的在享受或是有‘梦想成真’的感觉。”

也许这是因为他的朋友们——奎恩·库克(杜克大学)、拜伦·阿伦(乔治梅森大学)和杰里安·格兰特(圣母大学)都比他表现得更好。

又或许是他的家庭,最大程度也只会是冷淡地允许他打篮球——至少他父亲是这样。天主高中的教练们看到了奥拉迪波的潜力,于是主教练麦克·琼斯把他引荐到了一支叫作“三重威胁(Triple Threat)”AAU球队(现在已更名“击退(Takeover)”)。

孤独的前行者

在那里,奥拉迪波遇上了他的教父——九年级的主教练普莱斯。

“第一眼看到他,他就立刻成为了我喜欢的人,这跟篮球无关”,普莱斯说道,“这孩子最难得的品质是他愿意倾听,每次你教给他的东西他都会谦虚地记住。我们那时要不断从精神上鼓励他,使他确信他其实很棒,因为他一直对这一点没什么信心。”

普莱斯怎么会知道这一点?很显然,在新生中,奥拉迪波显得很“孤独”。要知道他回到家可得不到什么关心与鼓励。他的父亲只会不断告诉他的孩子们“快去看书”。奥拉迪波根本得不到像队友那样的待遇——在美国,当一个孩子进入篮球队,家人通常都会以他为傲。

师从普莱斯,奥拉迪波才终于发现有人乐意去发掘自己的特别之处。于是这个瘦高的孩子开始变成了一块海绵——因为他古板严厉的父亲,他必须变成一块懂事并求知若渴的海绵。为了成为AAU级别的球员,他不得不从学习和家庭中抽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来磨练他的这个“业余爱好”。但这还不足以确保他就能成为“三重威胁”的一员。

“我务必说服他的父亲,告诉他奥拉迪波的分数不会下降”,普莱斯回忆着“我是这么对他父亲说的,奥拉迪波见过我的妻子和我的孩子,我保证不会让他的成绩出现任何下滑。”

“唯一能让奥拉迪波出来并在外面呆上一段时间的生活是这样子的——他只能和我以及我们熟悉的人在一起。所以我们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庭。”

这个特殊的九年级生活简直成了小奥拉迪波的天堂。

他的兄弟也不再有篮球,他的队友很快和他打成了一片。普莱斯成为了他的第二位父亲——只有这位父亲愿意与他讨论一整天的篮球,鼓励他继续努力,并告诉他他比那个“孤独”的小孩出色得多。

由于他的生父从没有对运动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奥拉迪波极力吸收着普莱斯的每一句话,而普莱斯的教导则几乎全都是关于防守的。

又因为老奥拉迪波基本不让他的孩子们出门,小奥拉迪波绝不会浪费在体育馆和更衣室的每一秒钟,每一次与队友和教练相处的机会他也格外珍惜。

他是教练梦想中的球员,而他却没有发现这一点。

“我总是这么告诫他:你要学会感谢你的父亲,你能如此出色也是得益于他”,普莱斯说道“因为他的父亲不看他的比赛,也不关心篮球,所以他关于篮球的所有对话都是在我们之间进行的。”

“他是一个十分懂事,十分容易受感染的孩子,教练们会坐在这张桌子边上,队员们则坐在另一张桌子边上,而他总是把耳朵凑过来,只是听着教练们的谈话。”

“这孩子就是这样的,他总是在尝试着融入进来。”

但是,融入队伍和表现突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挑战。奥拉迪波却没有想过他有能力做到后者。

事实上,奥拉迪波甚至不敢想象未来能够在大学联赛打球。

“在我们队中,他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感觉很好,于是我问他明年有没有打算过进入大学联赛”,普莱斯继续说“一开始他的回答是‘嗯?’我说‘嗯’是什么意思?”

“我依然能清楚记得他当时的回答:大学联赛,很好呀。”

普莱斯立刻反驳说“那么你呢?”

奥拉迪波不同于你想象中那些有着NBA梦的孩子们,他对大学联赛没有太多的想法。

普莱斯,这位奥拉迪波成长中的引路人,这时对他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现实问题“打大学联赛还是结束篮球生涯?”

被忽视的感觉

这不是最后通牒,但这却给奥拉迪波敲响了警钟。

“有一天,我叫住他对他说道‘听着,我要告诉你一些事,’”普莱斯回忆道“为我们打球很愉快吗?你喜欢在我家留宿吗?你把我们当成家人吗?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件事,在我们征战高中联赛的名单上绝不可能出现十年级生,绝对不会。所以你必须想办法进入大学联赛。”

这意味着刚刚结束菜鸟赛季的奥拉迪波将要出现在夏季早晨六点的训练上。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要知道他的家离天主高中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他做到了,而且他表现的极富活力,以至于天主高中的主教练欣喜地打给奥拉迪波的大学联盟教练们,向他们询问他们是否想要他。

奥拉迪波从没缺席训练,即使在他的AAU(北美大学联盟)赛季遭受脚伤之后无法训练,他也没有缺席过。

琼斯教练不断告诉奥拉迪波他不用来参加训练,但他就是不愿缺席,无论如何他都想提供帮助,哪怕只是打扫地板。

奥拉迪波回答道“麦克教练,我没事。我只是不想你们把我给忘了。”

“那孩子就是这样的”普莱斯说“坚毅如此的孩子,你怎么才能不喜欢他?他被教育的很棒,我是说,我们不能为此自鸣得意沾沾自喜,因为他还需要一些精雕细琢来打磨成材。”

那段经历帮助奥拉迪波有资本闯入大学联赛。虽然直到高三他才打上先发。随后在四年级的时候,他的球队夺得了城市锦标赛的桂冠,他打出了场均两双的数据并在防守端表现得滴水不漏,奥拉迪波还是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

虽然收到了几份奖学金,但没有像其他高水平运动员一样得到大学教练的关注。

汤姆·克林,在离开马奎特大学之后,他麾下的印地安那大学还处在转型期,他注意到了奥拉迪波。

“(从他身上)你可以看到运动天赋,可以看到激情活力,但我要说的是,他身上最吸引我的一点是他的肢体语言和他的眼神交流”,柯林说道“能在一个年轻人身上看到这些,实在是很难得。”

“随着我对他的了解逐渐加深,你还能看到他的谦逊,可以看到他对家庭深沉的爱,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他对成为一名好球员的决心与渴望是多么的强烈。但他依然不够自信,去相信他能够成为那种好球员。”

(缺乏自信)从他进入天主高中的第一年就没有任何改变,那时球队的明星球员是库克,奥拉迪波自然以为他还需要脚踏实地不断努力才能达到那种水平。但柯林教练还是给了他一份奖学金,奥拉迪波也接受了。

武林高手?不!

但还有一个小的障碍需要克服。

奥拉迪波需要说服他的父亲——去布鲁明顿磨练篮球技巧要比去中国学习武术更重要。

说说你的请求吧。

“当时是这样的,我父亲对我说,我希望你去中国,在那里学习,这样你不仅能得到一副强壮的身体,还能锻炼出健全的心智,”奥拉迪波说道“呃,我说‘可我不想这样。’”

幸运的是,奥拉迪波的母亲很快打消了老奥拉迪波的这个念头。于是他前往印第安纳,但菜鸟赛季仅取得12胜令他“打从心底的沮丧”。

“我们成为了所有人的出气筒,”他说“毫无疑问,这是一段难堪的经历。学校里没有人愿意和你走在一起,也没人知道你是谁——重点大学就是这样,篮球就是全部。”

奥拉迪波也要为球队的种种失利负责。

“扣篮失手,投篮急躁,脚步混乱——每件事都发生的如此之快”,柯林谈起奥拉迪波菜鸟赛季时说道“但任何像他那样努力的人会犯错都是可以理解的,你能发现他成为一名好球员是迟早的事。”

故事的结局?每个人都看到了奥拉迪波的飞跃。无论是大二年级拿下13分7板帮助球队戏剧性的力克排名第一的肯塔基大学,还是在普渡大学主场大爆发,以控球后卫打出精彩绝伦的表现砍下23分8板4助攻,又或是上赛季大十联盟冠军赛上取得14分13板并不知疲倦的封锁了年度最佳球员特雷·伯克,帮助球队战胜了密歇根大学,奥拉迪波一直在进步,从没停歇。他从默默无名开始,一步一步的努力着,最终有机会与他的队友科迪-泽勒一起角逐年度最佳球员称号。

人们会发现,你看到他在场上的成长的越多,就会对场下的他了解越多。比如他喜欢引吭高歌,为大家带来一首即兴慢摇。奥拉迪波的得意之作是2011年在“歇斯底里的印第安人狂欢(Hoosier Hysteria)”上演唱亚瑟小子的“U Got It Bad”。他的队友对他的美妙嗓音更有发言权。

“我们是室友,那会儿他会把门都敞开,然后在休息室或是其他地方(唱歌)”,印地安那大学的威尔·西赫说道,“然后我才意识到他会走到楼下大厅唱歌,让每个人都能听到他的歌声。所以相比关上房门常给自己听,他更愿意敞开大门让每个人都听到他的歌曲,并虚心地接受赞美与指点。”

很快,奥拉迪波在赛场上的飞跃使他变得家喻户晓,甚至他那自称“敏感多疑”的孪生姐姐也开始听到大量关于他的未来模板的比较,这时她才发觉,小奥拉迪波将来很有可能和最好的球员站在同一个舞台上。

“ESPN上的一些人开始拿他和迈克尔·乔丹,德怀恩·韦德对比,我的反应是‘哇,说不定这真的会成为现实。’”维多利亚说道。

但是,在这个美好梦想之前,奥拉迪波却经历了一场噩梦般的比赛。他大学生涯的终曲,他们在16强中遇上了当时排名第一的雪城大学,尽管奥拉迪波6投5中拿下16分,但他的队友们却表现得很挣扎,总计41投11中(26.8%的投篮命中率),印第安人遗憾地在首都特区凡泽中心球馆(奇才队主场)以50-61输掉了比赛。那场比赛,奥拉迪波的家人与许多朋友都出席了。

比赛结束后的更衣室中,球队一如既往地在做赛后祷告。这时,柯林教练把他的手放在了奥拉迪波的肩上。那时奥拉迪波才终于意识到——是的,他的NBA之梦距离梦想成真仅有数月之遥,而他的大学生涯也终于画上了句号。

“在那一刻,我实在忍不住失声痛哭”,奥拉迪波回忆着,“我哭了很久——有些时候你想继续哭但你却流不出眼泪了。我的胸口很痛,我的肺也开始难受。我哭得很大声很久,太疯狂了。”

他的教练已经极力安慰他了,但是,那时他的意识早已模糊了。

“他连站都站不起来”,柯林教练说,“我感觉很糟,他从身体方面都站不起来,他就那么跌在我怀里,我们在更衣室找来了一张长椅,然后把他放在椅子上让他的眼泪飞一会。这很痛苦,我是说,这真的很难受,我们花了好长时间。”

事实上,是数小时之后,柯林教练说那时都已经凌晨2点17分了。在球队终于能够返回酒店之前,奥拉迪波在出口看到了他的姐姐和母亲,尽管他们拖了很久很久。

“我告诉我妈妈,如果我们现在走了,他出来时看到其他队员都能去拥抱家人,对他而言那会是怎样一副场景?”维多利亚说,“我们必须留下来等他。”

父亲的骄傲

然而,奥拉迪波的父亲却没有出现。他没有去看比赛,事实上,从他的高中年代开始,老奥拉迪波就没有看过他的任何和比赛。考虑到他隐忍的天性,我很想把克里斯·奥拉迪波加入到故事中,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我却不能。克里斯常被提到“他时常会偷偷出现在场边静静的看着奥拉迪波打球”,但家里没有人能够证实这一点。

“他只是很忙”,奥拉迪波说道,“我妈妈经常这么说,他实在是太忙了。”

但对年幼的奥拉迪波而言,忙可不是个好的理由。

“大多数情况是因为我的朋友们,他们的爸爸都会出现在场边”,他说道“他们的爸爸会坐在第一排看比赛,有些人的爸爸甚至是对手的教练成员。那时候,你还很小,你很自私,你就是想让他也出现在那。而他却没有来看我的比赛。”

奥拉迪波终于为他父亲的缺席找到了理由。

“我对篮球的热爱让我做我要做的事,时刻鞭策着自己,篮球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是我的兄弟。这就是我能去做的事,只做我自己。”

“这不是普通的父与子关系”,他说“但这正变得越来越好,虽然很慢,但是很确定!”

一个标志性的变化出现在了选秀大会上。

在选秀大会开始之前,奥拉迪波看到了他从没见过的场景——父亲出现在人群中准备见证他儿子的重要时刻。那天晚上奥拉迪波犹豫过要不要给他父亲留一张票,但他最终还是留下了,因为他不想给父亲一个不出席的理由。

“我记得我转身(看他),但他没有看到我”,奥拉迪波说道“我又转了一次身,然后与他进行了眼神交流,然后他给我敬了那个礼。”

奥拉迪波不确定叫到他的名字需要多长时间。有留言表示他甚至能以状元身份进入NBA,但他却更希望他能被魔术选中,然后立刻成为球队基石的一员。

他的经纪人也感到相当惊讶,因此当奥拉迪波在榜眼签选中之后,他和其他人一样震惊了。

在那个时刻,他曾无数次想象过的场景终于真正的实现了。所有这一切都浓缩在他面对人群那个简单的手势中了。

“我只是站起来然后向我爸爸回了个礼”,他说“那是个特别的时刻,我所有的朋友和家人都在一个区域。我只能不停的笑,那时没有眼泪,我实在是太幸福了。”

那就是克里斯·奥拉迪波,在他儿子面临人生重要转折的时候,他立刻就出现了。他最小的女儿幸运的抓住了他,并递给他一顶魔术队的帽子,好了,现在整个奥拉迪波家都是球迷了。

“直到你再也看不见维克多的时候,克里斯也走了”,维多利亚说“我追上他,叫住了他,然后跑上楼。他幸福地笑着,嘴咧的很大。这么长时间以来他笑得最开心的一次,他十分地骄傲。”

普莱斯就坐在克里斯身边,他对老奥拉迪波的反应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他禁不住轻声的叫了出来,我从没见过他这样”,普莱斯说道“他说着‘我就知道,我就知道。’然后他就离开了。”

家人的意义

克里斯不需要被人看到。他和琼的教育成果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的大女儿克里斯汀是天普大学的毕业生;二女儿肯德拉年幼时失去了听觉,但她进入了加劳德特,一所为听力障碍的人建立的学校;维多利亚则是马里兰大学的学生,即将拿到法学学位。现在,维克多多年来一直追求努力的NBA梦也终于实现了。

“我总是说‘他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普莱斯谈到克里斯时这么说道。

奥拉迪波还是不知道父亲是否曾出现在他的比赛场边,但现在看来他确实很有可能曾看过几场比赛。有着选秀大会上令他骄傲的儿子,克里斯一定也会愿意看看他儿子在最大的舞台上的表现。

奥拉迪波的坚定决心从没有一丝动摇。他感到他的篮球生涯将在NBA展开新的篇章。他被拿来和韦德比较——主要是因为他们有着同一个大学教练——但奥拉迪波想要的更多。

“到目前为止,我想要成为比韦德更强的球员”,奥拉迪波说道,他和韦德早已相识多年了。

需要注意的是,魔术主教练雅克·沃恩早在球队选中奥拉迪波之前就注意到他了。“我们看到维克多想要成为伟大球员的决心,也看到了他对成为伟大球员的过程毫无退缩。”沃恩接着说“我想他一定还没有完全了解他的比赛,对我们而言,那是件好事。那是我的工作,作为主教练,把他置于通往成功的位置上,推动他让他不断超越极限,发现自己了解自己,然后渴望更多。”

“他是个非常坚定的年轻人,还很无私。他渴望胜利同时又能保持谦逊。当你遇到能把这些品质结合到一起的人,你很难错过他。”

魔术只能期待奥拉迪波发现他身上成为伟大球员的潜质。但他们十分确定奥拉迪波会竭尽全力把握每个机会去找到这个潜质。

“维克多不会急于去外面逛逛”,普莱斯说着“即使在他完成额外加练之后,他也只会回去洗个澡,然后坐在更衣室。他不会有那些分心的事情,他只想做他现在做的事。”

这就是他想要的,而他从没认为成功是必然的。他总在告诫自己还不够优秀。奥拉迪波知道他父亲的教导总是跟心态有关。哪怕他花了这么长时间才终于认识到这点。那就是选秀夜对他的意义,那就是一个简单的敬礼所倾注的全部含义。

“那是我生命中最开心的日子之一”,奥拉迪波说,回忆着那些细节,他的眼神闪烁了起来“我甚至感到我能一次来上个16000次后空翻。那一晚,我真的很高兴他能来见证我的重要时刻。”

在他眼中,篮球和家人,就是整个世界。

猜你喜欢
普莱斯奥拉教练
普莱斯和普莱斯公式及其证明的代价研究
美国“最好”老板?放弃百万工资给雇员加薪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睡着了
加油
《奥拉星:进击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