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宋氏祖居前

2017-03-29 19:25符敦健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宋氏陈列馆宋庆龄

符敦健

在文昌汽车站坐上开往宋氏祖居的专线车,先后经过东阁和文教两个乡镇,约莫一个钟头就到了昌洒镇古路园村。尽管我是土生土长的文昌人,但拜访宋氏祖居还是第一次,因为以前的交通不方便,那里又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另外,我一直都认为这个红色旅游景点没什么参观的价值,既没有辽阔的大海,又没有巍峨的高山,无非就是摆设了一些宋氏家族成员使用过的历史文物和旧照片罢了。后来文昌汽车站开通了到宋氏祖居的专线车,我就顺便去那里转转,也算是一趟了解文昌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之旅吧。

下了车,走进景区的第一眼就看到宋庆龄的近三米高汉白玉雕像。她那和蔼慈祥的面容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八年前的一九八八年,那时候我正在文昌中学上初中二年级,有一次学校组织观看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展览,在文昌汽车站的展示窗口里我看到了宋庆龄使用过的文物、图片和相关书籍。那时候只知道这是一个慈祥的老奶奶和文昌籍名人,对她在1920年在上海拍摄的低头读书和站在孙中山旁边的结婚照两张照片印象比较深刻。我记得当时还现场购买了相关的书籍,只是后来遗失了。随着年龄渐长阅历渐广,我才知道这和蔼可亲的老奶奶有很多不寻常的故事,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名人。

顺着台阶往上走,跨入康克清题写馆名的宋庆龄陈列馆,站在那一幅幅激荡着二十世纪风云的历史照片面前,我被彻底震撼到了。一个家族,竟然走出了这么多位历史名人,他们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达半个多世纪,这是个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特别是中国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急时刻,宋氏家族成员都积极投身到全面抗战中,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宋氏家族,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抗战事业中,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杰出贡献。在1940年至1942年间,宋氏三姐妹一起,在成都和重庆等地参加了抗日部队阅兵仪式,视察公共防空洞,在第五陆军医院慰问伤病员,与妇女指导委员会高级干部训练班同学会餐、接待国际妇女界友人等诸多相关抗日活动。特别是在1936年的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后,宋庆龄用英文发表讲话,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在1938年6月,宋庆龄在香港发起“保卫中国联盟”,动员全世界和平民主人士支援中国抗日;同年8月还视察了广州陆军医院,慰问了抗战伤员。宋庆龄这种在民族危亡时刻不懈奋斗的精神,不愧“国母”的神圣称号。在民族的大义面前,宋氏三姐妹同样都不愧为中国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此刻,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那座屹立在东郊椰林风景区里面的宋氏三姐妹“椰乡皇后”的高大雕像,她们的确是当之无愧的“椰乡皇后”!由此可见,在文昌父老乡亲的心里,是不会忘记宋氏三姐妹曾经对中国的抗日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家乡海南和文昌人的印象里,名声在外的宋氏家族成员对于乡情好像很淡漠,很少看到他们回来访亲问祖。其实不然,海南文昌作为宋氏家族的祖居地,宋耀如、宋子文和宋子良都曾经返乡省亲过。在宋庆龄陈列馆第二展厅里面的图片里面,我们看到宋氏家族的大家长宋耀如在1886年的初夏首次从美国回到文昌省亲。他在10月7日写给美国友人的信中说:“自从上次给你写信后,我成功地看望了我的家人。家中所有人都很好,他们看到我都很高兴,尽管没人能认出我来,我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而宋子文也曾经两次回到海南,第一次是在1936年的12月,他跟弟弟宋子良回海南省亲,他在海口机场说:“父亲嘱咐,做不成人,不能回文昌认祖宗,见父老,现遵父之嘱回故乡来与各位相见。”,当时可能是由于西安事变事急,没有来得及回到文昌的祖居地看看,没有来得及在祖居前面留下照片。不过听说他当时带走了家乡特产文昌鸡等,也为文昌鸡扬名海内外出了一份力。第二次則是在1948年4月,他回到海南,到其任董事长的私立海南大学考察。不过依据照片判断,这一次他应该也没有回到文昌的祖居。

宋庆龄和宋美龄等宋氏家族其他成员虽然没有返乡省亲过,但也心系故乡。从第二展厅玻璃柜里面的那块文昌民间使用的漆枕上,我们也能感受到宋庆龄浓浓的乡情,上面有标注她说过的一句话:“海南文昌是我的老家,祖父烧过窑,父亲少年用的枕是海南出产的漆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展厅里面,我看到了作为宋氏家族成员之一的国父孙中山,在1923年10月10日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题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想不到居然在这里跟这句经典的励志名言“偶遇”,这可是原汁原味的“孙文体”书法作品呢!

从宋庆龄陈列馆出来,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就是具有文昌民间建筑特色的的宋氏祖居了。这栋灰色砖木结构的房子是清朝嘉庆年间的建筑,由2间正屋、2间横屋、2间门楼和院墙组成,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平方米。当我看到邓小平在1988年题写的“宋氏祖居”四个红底金色大字,我有点兴奋,因为经常在很多图片中看到这个红色牌匾,旁边还立有一块“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作为书法爱好者,我很欣赏那个“居”字,觉得很有书法美的味道。踏进宋氏祖居的大门,我在工具房里面看到铁爪、割草镰、镰刀和谷筛等一百年前农耕社会时代的农具和米桶。在大家长宋耀如出生的房间里,我看到年代久远的土油灯和漆枕,还有几双现在已经难得一见的文昌出产的木屐。在厨房里,我还看到了竹子编织的筷子笼和木制的橱柜。这些古老的物品,每天都在安静地向来来往往访客们诉说着那些如烟的往事。

站在宋氏祖居前,我陷入了沉思:成就了这名声显赫的“民国第一家族”的因素,绝不仅仅是政治联姻那么简单。从宋庆龄陈列馆第一展厅的宋氏家族成员情况一览表里面,我们看到作为第二代的那六位兄弟姐妹,他们都曾在美国的名校接受过高等教育。正如我们所知,宋庆龄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宋美龄毕业于美国的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她们都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她们的英文功底都很深厚,用英文做的演讲都是一流水平的。特别是在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的参、众两院发表的演讲,得到美国政界人士的高度好评。而宋子文则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曾担任民国的外交部长、财政部长和行政院长等重要职务,在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中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仅靠那些裙带的亲属关系,一个胸无点墨的人能胜任得了如此重要的岗位和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吗?这首先应该是教育的因素才成就了这“民国第一家族”,没有大家长宋耀如先进的思想和远见的眼光,是不可能有这样“人间奇迹”出现的。这跟文昌这个文化之乡一贯重视文化教育的思想一脉相承,历史上“一里三进士”现象在文昌出现也是必然的结果,重视文化教育的观念在海外的文昌人也不例外。

站在宋氏祖居前,我想起了那几张悬挂在客厅里面的照片,从照片里面我们得知,住在美国纽约的宋子安的孙子宋元孝在2009年4月曾经跟父母回来寻根问祖,并且在宋氏祖居牌匾下合了影。从宋庆龄陈列馆第三展厅的宋氏家族图谱里面,我们知道宋元孝是宋氏家族和宋氏祖居单传接代的新主人,他目前正在加州戴维斯大学读书。这个曾经人丁兴旺的“民国第一家族”,正面临着传宗接代方面的危机。作为长居美国的直系后代,他能做到的,可能也就是回来走一走看一看罢了,再没有能力去重现这个传奇家族过去的辉煌历史了,或者这也是天意吧。不过宋氏祖居作为这个家族留给海南的重要文化遗产,还是会一直发挥着特别的教育意义,文昌市政府为了深入挖掘宋氏家族的精神遗产和文化遗产,正在“宋氏祖居”的核心区内建设“宋氏家族陈列馆”,还有正在规划建设核心区用地600亩、总建筑面积达1.35万平方米的“宋氏祖居文化园”,规模庞大,这将使宋氏家族的精神在国内外更加得到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宋氏陈列馆宋庆龄
宋庆龄,三城记
宋氏扁针点穴拔罐验案举隅
宋庆龄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修缮开馆
在“统一战线历史陈列馆”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困扰宋庆龄一生的疾病
《宋氏女科撮要》版本及学术思想探要
辛亥革命后的宋庆龄与日本
《世纪》独家披露宋氏老宅百年风云广受媒体关注
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