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品德体验 增强内化动力

2017-03-29 20:27尤志华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角色体验实践体验情境体验

尤志华

摘 要:体验是促使学生“心动”的催化剂,是解决品德知行脱节问题的关键。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这是最有效的品德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激发体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多彩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深切体验;引导切身体验,内化学生的个人品德。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让学生良好的品德能够在生活中形成。

关键词:生活;角色体验;情境体验;情感体验;实践体验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让生活体验走进小学品德活动教学就是一种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

“体验”就是亲身经历和感受。而体验教学就是以学生生活体验为基础和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简单一点来说,就是要在品德的课堂上,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实际生活世界中去,让学生经过体验等一系列的过程,更好地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良好的品德才能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形成。

一、激发体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内容、情境发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更倾心地投入。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产生足够的体验兴趣,教师可以在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努力在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采用新的形式、创造生动形象的视听效果等方面动脑筋。

例如,在教学“坐立走、有精神”一课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坐、立、走的录像,再欣赏解放军叔叔表演的各种队列和规范的坐、立、走的姿势,然后共同讨论同学们平时学习生活中坐、立、走姿势所存在的不足,结合解放军叔叔的表演,分析坐正、立直、走稳的基本要领,最后通过练习模仿、個别指导、小组比赛、模特表演等形式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坐、立、走的正确姿势。

二、多彩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深切体验

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学生只有在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进而使品德得以内化。

1.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是让体验者在生活、游戏及模拟情境中承担或扮演一定的角色,从自己所承担或扮演角色的角度,去体验周围的关系,以及自己在其中所应有的道德义务,并以此为参照,感悟该角色的实际承担者所应该达到的道德境界。

在“我从哪里来”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妈妈孕育自己的辛苦,设计开展了一个“当一回妈妈”模拟体验活动。课上,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反背书包,扮演“怀孕的妈妈”。孩子们随着教师的语言引导,跟着一起模拟体验“怀孕妈妈”的不方便和辛苦。一节课下来,教师和孩子们都累坏了,孩子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原来妈妈是那么辛苦,我们才做了一节课就累坏了,而妈妈要整日整天整月都这样,生下我们后,还把我们抚养到现在这么大,多不容易呀!

2.情境体验

因为小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形象情境的支配,所以,在创设情境中,教师要注重进行情感的诱导,努力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的热情,以境育情。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一课,课前可先把教室布置成十字路口的样子,人行横道、红绿灯……学生在教室就如身处交通十字路口一样。一上课,教师便可先有选择地请两位学生从座位走到讲台处,然后有意识地给两位学生评分(交通小标兵评比),引起学生质疑,为什么两位同学到讲台,先到的同学反而得分低?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室比起以往有何不同,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所评的分数是否合理,并说出理由。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评议,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情境体验,达成了行为目标。

3.情感体验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实物演示、直观图像、音响感染等手段,对学生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氛围中,激起直觉情感;也可以根据教材难点,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想象对比、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中通过想象来体察形象的思想感情,并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的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录像:放学后,校门口,一位母亲满心欢喜地等待自己的女儿,当她看到女儿走出校门时,忙不迭迎上去,取下孩子身上的书包,递上早已准备好的酸奶和点心,关心地问:“今天累吗?快吃吧!”可是女儿却满脸埋怨:“烦死了!”自顾自地吃着东西往前走了,只剩下可怜的母亲背着书包跟在后面……老师趁热打铁,出示了如下的内容:父母每天是如何关心照顾你的?他们自己的工作忙不忙?看了录像,你有何感想?孩子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如今,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滋长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对父母长辈的一片爱心、苦心熟视无睹,为此,通过对父母日常生活工作录像的观察与回忆,启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体验到父母生活工作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从而激发学生关心体贴父母的情感,提高行为的自觉性。

4.实践体验

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把品德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品德课的课前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在课后实地考察,多元评价,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已有经验,走出课堂,拓宽品德的教学空间,促进学生从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例如,其他教学“手拉手,交朋友”一课后,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班内的其他学生,还可以将学生带出班级乃至学校,让学生和校园内的小伙伴多交朋友,甚至与自己小区里的小伙伴开始各种不同的方式交往,并且在遇到困难时能主动找朋友帮忙,体会到交朋友所带来的快乐感。这样,把品德学科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使品德的课堂教学具有生命的活力,更使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人。

三、引导切身体验,内化学生的个人品德

能够触发学生感悟的、真正有效的体验,除了需要有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更需要有情感的伴随和维系。与学生平等地交往,对学生由衷地关爱,给学生热忱地鼓励,跟学生友好地合作,让学生勇敢地表现。

如学习“伸出我的手”,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自己身边曾看到或听到的,发生在学生周边的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事例,这不仅感动着学生自己,更会感染着别人,使学生对有困难的人的同情之情喷涌而出。在教学“办一张自己的报纸”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活动单位,定好报纸主题,然后同他们一起去采访,鼓励他们要勇于表现自己,友好地同组员合作。采访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体会到办一张报纸是多么的不易,体会到劳动的伟大,更体会到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归根结底,在品德课教学中,如果脱离了学生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体验,教育就成为苍白的说教。那么就让我们从“心”开始,用心感受,用心体验,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真正引领孩子进行生活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从而由道德认识成功向道德行为转化,使童真童趣闪闪发光!

参考文献:

陈成国.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德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角色体验实践体验情境体验
创新情境构建体验性语文新课堂
创设有效情境体验之“四要”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体验式的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