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预算法视角下的财政预算审计创新

2017-03-29 00:52海阳市财政局孙兆强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预算法审计工作财政

海阳市财政局 孙兆强

浅议新预算法视角下的财政预算审计创新

海阳市财政局 孙兆强

新预算法是财经方面的基础性法规,其正式施行势必给审计工作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经过介绍新预算法制定的重要性内容就审计监控“扩展、提质、提效”等相关要求,根据如今财政预算审计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循序渐进修正审计监控要点、完善财政预算审计工作的方法与途径、改进审计程序等意见,开发新预算法条件下的预算审计工作的新面貌。

新预算法 财政预算审计 创新

一、新预算法修订工作对审计监控的影响

(一)对审计工作扩面的新需要

新预算法需要创建全口径预算系统,主要有普通公共预算、政府方面的预算扶持、国有资金运营预算、国家保险基金预算这几方面的内容,就是把所有财政费用收支均归为预算管理的范畴,从法律方面确定且扩展了预算审计的范围与内容,总结出了全面实行审计监控全面覆盖的最新需求。审计部门需要经过对全口径预算进行监督,有效防止财政费用预算片面化、支出体系僵化,财政投入和企业发展“两面皮”、“钱等工作”、“工程等钱”、“敞口花钱”等情况。

新预算法明确了更加前沿性的跨年度预算审计体制,让以往简单年度预算审计体制的审计转变成跨年度预算审计体制的审计。在新预算法中明确提出地方政府能够在财政超收收入中获得一部分费用作为预算稳定调整基金,用来填补赤字和弥补后期年度预算资金的问题,该机制有助于地方政府按照实际要求调节预算实施中因为短收、超收造成的预算费用的余缺,调节政府投资时间的预算投入,预防地方政府的财务风险。

(二)对审计监控提职提出的最新要求

新预算法明确了预算绩效的主要原则,对审计监控目标有了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需要审计部门不但要重视政府财政活动的规范性、真实性,还需展开预算编制、实施与决算整个环节的绩效审计;逐渐促使政府的财务收支行为变得规范化,加强预算控制,充分考虑公平和效力,符合各级政府依法就财政费用绩效控制监督的要求。目前预算审计在资金绩效管理方面还处于探索过程,尽管审计报告包含预算成本利用效率的检查,但只是局限在对财政支出进程慢、费用高、实践拖延等现象导致效率较低的间接描述,还没有创建合理的定性、定量绩效考核指标机制。

新预算法对财政公开有了详细的规定,不但需要政府单位年终预算、决算都公开,还需要预算执行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活动的审查报告向大众公开,即首先用法律的方式确定了审查报告公开机制。虽然在工作中,审查报告公开已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可是几乎都是以简单化、摘要的模式公开。今后,审计报告会全文公开,它的质量与水平会完全裸露在社会舆论监控的环境下。

二、满足新预算法“拓面、提质、提效”新需要的预算审查革新

(一)修正预算审计控制要点,提升审计考评的时效性

伴随全口径预算控制模式与跨年度预算审计机制的创建,财政部门会试编零基预算,循序渐进的推动预算创新,审计部门需要结合改革动态修正审计监控要点。其一,全口径预算包含财政和全部预算部门运行的资金,以往少数预算部门出现资金收支脱离预算编制与预算监督以外的现象将慢慢减少,审查监督需要在改革的初始环节,以督促及推动所有财政资金融入预算、标准实施为导向,“规范性”属于新预算法执行之前的审计监督要点;其二,通过应用大数据处理分级对全部财政收支信息展开审计研究,经过预算审计监控全覆盖,整理审计时出现的广泛性、倾向性情况,有效的对全口径以及跨年度预算审计“建言献策”是新预算法顺利实行过程的审计监督要点;其三,在“规范化”监督与推动改革“建言献策”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审计考评水平、宏观处理预测能力,通过审计促使国家重要决策工作落实是新使其审计监督的核心工作。审计部门需要以预算审计研究为主线,推动跨年度预算审计机制的正常运作,全面促进政府重要工作以及预算部门廉洁履职。

(二)改进预算执行审计措施,提高审计报告水平

1、多维信息分析法

根据地方债务、绩效审计、政府财务审计报告等新预算法在审计监控扩面、提效等方面的新要求,预算审计需要继续遵循大数据研究先行的观点,借助大数据技术全面进行多维立体的信息分析,重点对财政、预算部门信息资源的归纳与再解析,展开信息的深入挖掘,提高研究水平。把新预算法执行前后多年的记录信息展开横向比较,了解预算编制创新后各项占比与增幅出现的主要原因;识别政府核心工作、民生工程与社会焦点、热点内容是不是满足新预算法当中对跨年度预算审计工作的实施原则;有没有存在由于政府快上工程的行政目标造成预算执行率偏低的现象;地方财政还本付息方案是否出现降低成本的情况;政府综合预算报告是否可以有效突显地方政府的真实资金收支现象等。

2、任务统筹研究法

其是指以决算审计为重点,以部门决算审计及专项预算审计为前提,以经济责任考评、政府投资预算为辅助,重点对财政收支横切面以及纵切面的延伸拓展,各类型审计工作紧密结合,建立一个纵横交错的审计网络系统,应用统筹分析的审计手段[5]。现阶段,各级审计部门尽管都按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还在审计工作中纳入专项费用审计支持预算审计的需求,可是在纵横对比及整个规划方面依旧显得比较薄弱,需要尽早建立“预算执行审计网络系统”,其是在新预算法执行后预算信息对比、信息量激增的条件下,落实统筹分析法的基础条件。应全面发挥预算审计方案系统的资源,多方位、多角度新预算法环境下财政体制创新取得的发展、效果、出现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采用综合分析、专项剖析、专题报告等多种类的审计数据综合导出体制,展开深入加工提炼,来实现提高预算审计工作水平的目的。

(三)改善预算执行审计步骤,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1、注重审前调研

在审计信息有限的条件下,唯有突出关键点,审前调研工作充分、到位,方可确保审计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保证预算审计水平的最优化[6]。这就需要审计组要拔高站位、考虑全局,拓展审计思维,基于新预算法的需要有的放矢的思考重点、难点与疑点,提升审前调查的时效性。特别是需改变原来审前调查仅仅走过场、打招呼的现象,明确进点时间,审计执行方案在传统方案中进行修改、添补交差完事,进点后耗费很多时间探究的低效方法。

2、注重审计实施数据反馈机制

现阶段,普遍出现审计实行后续取证、查漏补缺、检查法律依据以及撰写报告等全部压力均由主审全部承担的情况,尽管审计组员工埋头苦干,可是独立为战、缺少相互协作能力,进程通常会比预期要满很多。有效的审计执行需要在全面的审前调查前提下,产生以审计组长集中协调、调整审计资源,主审确定员工分工,集中审计思路的操作机制,通过建立畅通的互动反馈通道,完善查寻法律依据、取证以及撰写分项事件的操作流程,制定高效的全员协作运行机制。此外,不仅要确保足够的覆盖面,还要重视表现重点,提升审计的水平,注重审计的深度,对关键情况查深查透,查找根源。

[1]刘小川.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法治构架的重塑与创新——新预算法视角的分析[J].中国财政,2015(01):39-43

[2]卢妍.基层央行经济责任审计探析——基于株洲中支近年审计实践成果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5(12):239-240

猜你喜欢
预算法审计工作财政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新《预算法》执行中的利弊分析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