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17-03-29 12:57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训体系专业

洪 梅

(长春大学,吉林长春 130022)

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洪 梅

(长春大学,吉林长春 13002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践教学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的现实情况的剖析,探讨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要素。研究重心为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课程开发等几个方面,旨在为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提供有效建议。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训教育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正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随着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对此给予极大的关注。

1 现有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高校重要竞争力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1]。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席卷全国,多数高校都积极发展实践教学,改善实践教学设备,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然而,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理念滞后

部分高校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仍然认为学生应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创新创业意识。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还存在“一言堂”现象,学生无法真正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之中。此外,学生实践课程的学时较少,无法调动教师与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所以,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为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1.2 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创造性

多数高校实践教学活动主要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训大赛、各类竞赛、专业实习为主,并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每个专业都有各自的学科特点,实践教学活动类型、方法、难易程度也不相同。与社会实践性更贴近的专业容易与社会市场接轨,能够为实践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而实践性较差的专业则很难开展实践教学。所以,实践教学不能照抄照搬,必须根据专业自身特点,不断创新,逐渐探索出符合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活动。

1.3 实践教学缺乏相关保障

实践教学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得以顺利开展。高校不仅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采购相关专业的实践设备并建立相应的实验室,而且还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一些专业教师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技能培训,实践能力较差。部分高校缺乏资金,没有及时更新实践教学设备、改善实验室条件,不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很多高校缺乏实习基地,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习场所,部分实践基地缺乏稳定性,无法发挥实习基地的有效作用。

2 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创新理念,深化改革

人才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想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离不开合适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目标必须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应该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重视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出能够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也要认识到,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系统的项目,必须根据实践教学的创新理念,设置实践教学运作的机构与岗位,完善管理制度,构建合适的实习实训基地,开设独具特色的课程,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2]。

近年来,我校创新理念,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制定出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办法和实施意见,并且逐步将这些指导意见付诸于实践当中[3]。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最大化地利用各相关企业的资源,争取政府部门的指导与扶持;利用学校以及互联网信息管理的资源,密切关注企业用人的需求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积极与行业以及企业展开紧密合作和交流互动;时刻关注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根据行业的变革联合企业专家进行专业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设置,通过实践教学相关课题带动课堂教学。例如,计算机学院组织教师进入企业内部进行企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的专项调研,并与相关的技术专家进行深入探究讨论之后一起制定计算机专业优秀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的就业方向定位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根据企业对该类型人才需求的状态进行针对培养;将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具体细分到对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之上,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社会能力,并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引入企业现实的生产工作项目,并将这些项目插入学生的教学实践当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完成这些工作。

2.2 强化实习实训教育

作为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当中的主要构成,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且努力争取相关财政支持,选择合适的单位与企业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4]。同时为了确保学生实践的质量,学校在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的基地时,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企业各方面资质进行考察与研究,筛选企业,选择能够帮助学生顺利高效地进行教学实践的企事业单位洽谈与合作[5]。从学校内部来说,各个专业教学部门也积极地根据任务目标展开教学实训的各项改革工作,实现老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教与学同时统一于实践的操作当中,这样三者就可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对于企业中人才需求的空缺,学校积极支持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通过各教学院(部)、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等相关的企业互动机制,进行相关教学实践的运作与开展。学校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充当定岗实习的指导,与企业签订相关的顶岗实习协议,建立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为各个企业实习的学生提供详细的实习指导资料,同时老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制定学生顶岗的详细内容,并逐步建立完整的综合评价机制。另外,企业与学校为学生营造实战教学氛围,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工作技能,一方面在真实的岗位实训下受到较为全面的职业熏陶,真正地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完美对接。另外,学生在企业实训过程中,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对企业的发展和工作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 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

教师是学校教学实践的重要指导因素,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是整个实践教学中较为关键的环节,关系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学校也深刻认识到这一实际情况,在自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过程中,重视思想形态的布局,按照“内部培养”以及“企业聘请”相结合的思路展开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企业的实践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学校内部通过一些专项项目提高教师的素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外聘一些知名企业家或者技术扎实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教学实践的指导员,通过特邀或聘请等方式将校外优秀的资源拉入学校教学之中。除此之外,学校应重视任何有利于教师学习成长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教育部等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召开的学术研讨会,派遣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进修。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学校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其教学工作。

多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实践“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接受培训的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实践技能也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在具有学历的同时也满足了学校对其专业技能的要求,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资格。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实践锻炼,教师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及规律,在企业的相关岗位实践中充分地掌握教学设计技能与技巧,从而能够从多方面来组织实际教学工作。

2.4 以实践为导向开发课程

在传统教学中,学科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堂是教学开展的中心。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构成了传统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重视教师而忽视学生的教学思路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好的大学教育必须注重全面的教育课程革新,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工学结合以及校企合作”的现代教育模式展开,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实践的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的内容与实践项目,将企业的岗位技能标准以及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协调与融合,将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教学是立足于指导实践的教学,实践是检验教学的实践,两者相互融合,不能脱离彼此单独存在。学校要建立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帮助教师及时校验教学效果。

学校根据与企业合作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关的指导方案文件,邀请国内外有名的专家开展专业的知识技能讲座,组织教师学习专家的教学理念与指导思想,并选派优秀的教师去参加课程改革的相关培训。另外,根据专业人员的指导,与企业合作研究制定详细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开发构建综合能力以及业务技能扎实的工作导向课程,并组织专家学者编写独具特色又非常实用的专业书籍作为学生的教材,实现教学方法与情境实践的紧密融合。组织各个教学部门开展优质课以及示范课的评比,借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在教学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用心地组织、设计每一个实训项目,设置工作岗位的情境,通过这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去自主学习、自愿探索、主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职业素养,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3 结语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多元的系统性工程,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关键过程。地方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面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理念创新,进行实践教学的深化改革,不断强化实习实训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开发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以此来优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

[1]谢志远,刘元禄,夏春雨,等.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培养的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1):144-146.

[2]刘宏升,刘晓华,王正,等.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0):156-158.

[3]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4]王亚杰,刘学平,梁峰,等.建立有效的工程训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2):18-20.

[5]王浩程.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构建现代工程实训平台[J].中国大学教学,2011(6):56-58.

G642

A

2095-7602(2017)10-0118-03

2017-05-23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GH16094);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GJX2016D112)。

洪 梅(1981- ),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高等教育与计算机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实训体系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