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网无线通信技术与云计算平台融合演进的研究

2017-03-29 02:24刘宏波潘鸯鸯
数字通信世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计算资源应用层专网

刘宏波,潘鸯鸯,刘 洋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 518057)

专网无线通信技术与云计算平台融合演进的研究

刘宏波,潘鸯鸯,刘 洋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 518057)

随着信息网络与业务需求的高速发展,通信技术正在快速与IT技术进行融合,无线通信技术与云计算平台融合的研究已在业内逐步展开。本文就专网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层及应用层依托云计算平台进行演进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无线专网;云计算;虚拟化

1 专网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无线专网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轨道交通、航空运输、石油石化、电力等专业场景或对网络有特殊要求的行业。由于用户对象和使用场景的不同,相对于无线公网通信,专网系统具有用户规模小、覆盖广、接续时间短、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当前较为流行的专网无线通信技术标准主要有TETRA,DMR,PDT,LTE等,此外,国产的GoTa等标准也在积极开拓市场,本文后续所讨论的专网无线通信不针对任何一项具体的标准。

1.1 专网无线通信系统架构

如图1所示,专网无线通信系统可分为如下三层:

(1)终端层:最终用户所使用的手持终端、车载终端,以及用于数据采集和上传的数传终端等,通过系统层所提供的空中接口接入系统实现通信。

(2)系统层:包括无线接入基站、核心交换中心、及其他对外网关设备,系统层完成终端的空口接入,呼叫信令的处理、语音编解码以及业务数据(语音、短信)的路由交换等功能,并通过对外网关设备与外网联通,此外,系统层还提供丰富的应用层接口,以便针对客户实际场景和需求,基于系统层进行应用层设备的二次开发工作。

(3)应用层:基于系统层开放的应用层接口,根据用户应用场景开发的应用设备,典型的应用层设备有调度台、录音设备、GIS等。

图1 专网无线通信系统三层架构

在系统层和应用层方面,当前主流的专网系统供应商均已采用成熟的商业服务器作为核心交换中心、网管设备、及应用层设备的硬件平台。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成熟,未来也将逐渐过渡到企业客户的数据中心或云平台。

1.2 专网当前发展态势

从实际使用场景来看,目前国内三家电信运营商在拓展公网宽带业务的同时,不断植入政府所需的应用和功能,以满足各级政府日常管理和应急指挥保障要求,通过扩大网络覆盖面积和加大支持保障力度,逐渐形成专网核心保障和公网外围支持的特殊网络架构,可以预见在大融合的背景下,未来专网和公网的边界将变得更加模糊。

从市场和技术的角度来讲,专网所面临的客户对于高速率数据传输、低接续时间以及集群调度等均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窄带专网技术及当前的公网宽带技术均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专网宽带技术目前还不成熟,尤其在语音集群调度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因此,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将形成宽窄带融合的发展趋势,市场也将根据用户需求平衡未来宽窄带技术走势,并最终由用户和市场来共同检验。

随着宽带专网的应用,必然会给终端层和应用层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同时专网无线通信系统对于高速数据的处理能力,系统的高可靠性与弹性扩容等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2 云计算发展

近年来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平台服务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政企客户IT业务的新选择。云计算服务是指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用户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和服务。云计算厂商及企业/政府私有云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基础设施(CPU、内存、存储、网络带宽等)、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Web容器)以及应用软件(HR系统、CRM系统)等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用户可以像使用自来水一样获得高质量、高可靠的云服务资源,并依据使用量付费,而无需事先自行采购和兴建基础设施。

2.1 弹性计算

目前,国内的各大城市的交警部门都在城市主要路段部署了车牌识别系统用于流量监测、违章拍照等,如图2所示。车牌识别系统涉及牌照定位、字符分割、字符识别等步骤,需要基于模板匹配算法及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等多种算法的支持,且每天需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集中管理海量的车辆甚至人脸数据(驾驶员识别),对系统的计算能力及安全可靠性要求都非常高,此外车流量每天随时间有明显的变化,上下班高峰期车流明显增多,对计算资源消耗迅速攀升;夜晚时分车辆较少,对计算资源的消耗就会明显下降。如采用传统的数据中心使用服务器自行部署维护和管理,除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进行数据中心建设,支付高昂的数据中心运行和维护费用之外,服务器等硬件资源还需要按系统最高负荷进行估算和采购,在系统非忙时,大量资源处于空跑状态,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提升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和开支,目前已有很多城市将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的中央处理部分部署在云端,部署好一台虚拟服务器后可在几分钟内设置多个镜像。当高峰时段,云平台根据事先配置好的资源使用门限,自动启动镜像以增强处理能力;当非繁忙时段,云平台可自动逐步关闭一部分镜像,从而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交警部门无需进行服务器资源的采购,也无需建设和运营数据中心,更无需雇佣人力花费财力来自行进行数据中心的维护工作,如同我们普通用户使用水电一样,只要根据使用量向自来水厂和供电局购买,而无需自行建设自来水厂和电厂,云平台服务商根据资源使用情况向使用者收取费用,如镜像未开启,则仅收取存储的费用,从而极大节省了交警部门的预算。

图2 车牌自动识别系统

2.2 服务模式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主要被划分为SaaS,PaaS,IaaS这三个大类或层次。PaaS和IaaS源于SaaS理念,PaaS和IaaS可以直接通过SOA/Web Services向平台用户提供服务,也可以作为SaaS模式的支撑平台间接向最终用户服务。

(1)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也称Hardware-as-a-Service,是早期基础设施托管服务。客户无需自己搭建数据中心,而是将硬件外包到别的地方去。IaaS提供商会提供场外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以供客户租用,从而为客户节省了机房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客户可以在任何时候利用这些硬件来运行其应用。

(2)PaaS( 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某些时候也叫做中间件。客户的所有开发工作都可以在这一层进行,节省了时间和资源。PaaS服务提供商在云平台提供各种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比如虚拟服务器、操作系统、Web容器,客户可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其擅长的业务开发上,而不必过多考虑其他方面;目前主流的IaaS及PaaS服务商包括AWS、微软、IBM与Google等,国内也有阿里云、百度云等。

(3)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即将软件平台部署在云端,客户可通过浏览器或其他客户端访问该软件系统从而享受服务。目前众多企业级应用软件提供商,如Salesforce(CRM厂商),Workday(HR厂商)甚至一些ERP厂商均将其平台部署在云端,为企业级客户提供服务,每个企业相当于一个租户,每个租户之间数据隔离但平台(如数据库、Web容器)和基础设施共享。

除以上三种服务模式外,目前一些厂商也提出了CaaS和MaaS的概念:

(1)CaaS(Communications-as-a-Service,通信即服务),也可称为协作即服务,是将传统电信的能力如消息、语音、视频、会议、通信协同等封装成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软件编程接口)或者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通过互联网对外开放,提供给第三方(企业、SME、垂直行业、CP/SP以及个人开发者等等)使用,将电信能力真正作为服务对外提供。CaaS也被称为云计算的第四种业务形式,目前国内华为已经在着手在建立CaaS的生态圈。

(2)MaaS(Machine-as-a-Service,物联网即服务),随着物联网业务的增加,对数据存储和计算量的需求也上升了一个新台阶,物联网的高级阶段需要虚拟化云计算,SOA等技术相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泛在服务TaaS(everTING-as-a-Service)。

2.3 云计算优势

结合上述介绍,云计算拥有以下优势:

(1)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云计算可以让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云服务提供商在工作时段可将大量计算资源(其中包括价格昂贵的服务器以及各种网络设备)提供给企业使用,而非工作时段可将这些计算资源给一些游戏或娱乐行业使用,客户的资源共享使成本均摊,较之客户自行建设数据中心、购买硬件、搭建系统、自行进行运营和维护的传统方式,其成本得到大大降低。

(2)资本支出转移到运营成本:云计算使企业从资本转移支出(资本支出)资金运营开支(OpEX),使客户能够更加专注于其核心价值,如业务和流程的洞察力,而非建立和维护IT基础设施。

(3)动态可扩展性:大多数应用的部署都是估算峰值,过度购买基础设施资源以应对,与适应这些尖峰相反,云服务弹性计算资源能顺利和有效地处理这些峰值规模,以更加符合成本效益的根据使用量支付的模式。

(4)简化维护:云计算平台的资源监测、系统备份、维护升级等均由服务商自行处理,客户无需投入人力和财力从事上述工作。

3 专网无线通信与云计算融合

上文已简述了专网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以及云计算的优势,专网无线通信技术与云计算有着很强的融合趋势。以公共安全行业为例,公共安全专网无线通信在通常时段业务量较小,但在重大赛事或自然灾害、重大治安事件发生之时,其业务量将迅速激增,公共安全的专网无线通信对弹性计算资源有着强烈的需求。此外,公共安全专网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层也需要与气象局的天气数据、地理位置信息数据、人口资源数据等多个政府平台的数据进行整合计算与大数据处理,对于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消耗也需要云计算平台的支持。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国内运营商已经拥有强大的IaaS平台为政企客户提供基础设施托管服务,随着运营商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运营商对于成本降低有着极为强烈的渴望,因此运营商也有融合的资源和动机。对于企业客户来说,随着企业IT系统的发展,大多数使用专网无线通信的企业都自建了私有云平台(如大型石化行业),个别企业已经开始使用云服务商提供的公有云服务甚至开始使用SaaS应用,专网无线通信系统与云计算融合必将降低企业设备采购成本与运维成本,从而受到企业用户的欢迎。当然,由于专网的特殊性,专网无线通信的用户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相对比较保守,因此,可以预见专网无线通信与云计算融合也将是一个过程,而非一蹴而就。

对于专网无线通信设备厂商来说,如前文所述,当前各主流厂商均采用商用服务器作为核心交换设备、网管设备以及应用层服务器设备,因此从技术角度来说该层面的融合并不复杂。专网通信由于其使用场景复杂性要求,对于高可靠性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而主流的云服务厂商在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时就已经考虑了异地冗余,一般企业私有云数据中心在建设时也会建设灾备中心。作为专网无线通信的设备厂商,系统冗余设计会增加系统复杂度,也会消耗大量的研发成本,而在融合的背景下,系统冗余可放置在云平台进行,设备厂商可将工作重心更多的放在业务的研发上,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中国移动曾基于公网基站BBU+RRU架构演进的背景下提出过C-RAN云基站的概念,即在站点仅部署射频单元接入模块,而基带的处理、基站控制器、核心网及各类网关、计费中心、增值业务等均部署在云平台。由于射频单元接入模块可室外安装在天线抱杆下,因此该方案能够极大的降低建网成本,运营商无需再为基站建设机房、较之机房部署方式,馈线的长度也可大大削减。但考虑到专网相对公网在接续时间上有更为苛刻的要求(公网一般为秒级而专网要求在几百毫秒内)该方案对网络时延要求高,因此在专网领域推广该方案尚不成熟。

基于当前专网无线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专网无线通信与云计算的融合将经历两个阶段:

3.1 第一阶段融合

即应用层设备与云计算平台融合,而系统层包括交换中心和基站模块还将独立部署运行。在大带宽的背景下,许多业务将呈蓬勃发展之势(如警用执法记录仪、机场航班进出港业务系统等),如前文中曾提到的公共安全的行业案例,其专网无线通信应用层除了支持现有的调度台、录音等功能外还可以与人员户籍信息系统、气象预报系统等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应用平台进行对接,进行大数据运算与分析,从而在发生自然灾害或社会治安事件时能够作出趋势分析并给指挥员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随着专网运营商涉足物联网领域,在万物互联的大背景下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求也将爆发式增长。专网系统也需要更快速更高效的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同时可将采集的数据输送至其他平台进行大数据综合分析,从而进一步挖掘潜在商业价值。如图3所示。

图3 第一阶段融合

图4 第一阶段融合

在此阶段尽管系统核心交换中心及综合网管平台等设备并未部署在云端,但更多的专网无线通信厂商将逐步采用虚拟化技术,由于虚拟化技术已非常成熟,利用虚拟技术实现冗余已变得非常可靠,采用虚拟技术还将降低客户采购成本。因此,专网无线通信的应用层将首先过度到PaaS阶段。

3.2 第二阶段融合

虽然现阶段在专网领域实现如中移动所提出的C-RAN云基站尚不成熟,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旦该瓶颈被突破,未来专网系统全面与云计算平台深度融合的时代也将到来,届时专网无线设备厂商将实现根据业务容量动态调整云计算资源。由于云计算安全可靠,届时客户自行建网的市场可能会萎缩,而运营商甚至会与云计算服务商合作共同运营专网网络。对于公共安全等特殊行业,可能会部署在其私有云上或者使用政府主导,委托运营商建设和运维的公有云平台,但与托管方签订QoS和SLA协定,保证在紧急状况下优先保证公共安全专网的运行。对于大家所密切关注的安全性问题,必须要说明,即便传统的客户自行进行专网系统维护的场景也无法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而要提升安全等级,使用方还需额外购买防火墙、入侵检测等设备,并且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规范和安全流程与之相配套,此外还需引入信息安全人才团队才能将其安全水平维持在较高级别。而采用云计算平台、云计算服务商或托管方的专业团队,将为用户打造安全策略并有效执行安全检查和防范工作。也就是说,在此阶段专网无线通信将逐步向SaaS甚至CaaS过度,向最终用户提供一种专业无线通信的服务。如图4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专网无线通信技术与云计算平台当前的发展状况,并对专网无线通信系统与云计算融合进行了研究及趋势分析。当然,与任何其他技术一样,本文所阐述发展方向依然有赖于某些关键技术结点的突破和市场的检验。

PMR Technology and Cloud Computing Integration Evolution

Liu Hongbo, Pan Yangyang, Liu Yang
(Hytera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 Limited, Shenzhen, 518057)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growing of business requiremen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rapidly merging with IT technology. The integr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cloud computing has been gradually started in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This document distribute the evolution of the system layer and the application layer of the PMR syste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PMR; Cloud Computing;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10.3969/J.ISSN.1672-7274.2017.03.006

TN915.85,TN915.81

A

1672-7274(2017)03-0021-05

猜你喜欢
计算资源应用层专网
基于模糊规划理论的云计算资源调度研究
改进快速稀疏算法的云计算资源负载均衡
无线专网通信在武汉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
基于Wi-Fi与Web的云计算资源调度算法研究
耦合分布式系统多任务动态调度算法
基于分级保护的OA系统应用层访问控制研究
新一代双向互动电力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层协议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信息机房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2015年预测:逐步普及化的私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