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30例饮食护理的探究

2017-03-30 12:43周开容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饮食护理护理方法心肌梗死

周开容

【摘要】 目的:探讨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饮食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饮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疼痛评分(1.33±1.20)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67%、(3.89±1.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饮食护理的效果显著,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饮食护理; 护理方法;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6.0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6-0066-02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出现的以胸骨后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疼痛剧烈,正常的休息和生活受到影响,重者出现心衰或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为了研究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饮食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62岁,平均(51.13±3.10)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3岁,平均(58.02±3.5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根据杨传慧[2]有关于此的研究,可以参与本研究的患者条件须符合:(1)临床表现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已经确诊的患者;(2)精神正常,神志清楚,能完整流畅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的患者;(3)在研究人员的讲解下,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熟悉,自愿参与其中,并在书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患者;(4)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

1.3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在此不做过多赘述。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饮食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饮食习惯护理,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及日常摄入量,询问其是否有特殊的宗教信仰,评估其具体的吞咽及咀嚼能力,口腔情况,据此为其准备恰当的饮食,注意每日三餐的时间规律,食物摄入量适宜,避免暴饮暴食。(2)饮食类型护理,老年人对比年轻人,各种体力活动有所减少,新陈代谢也较慢,所以在为其选择食物时,不需要选择热量过高的饮食,低热量饮食即可满足患者的生命需求,热量过高的饮食反而增加患者的消化系统负担。可嘱其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尽量避免摄入过分油腻的饮食,避免脂质含量升高,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减少糖分的摄入,根据白志华等[3]有关于此的研究,因为糖类进入机体后容易转化为三酰甘油,导致患者血脂升高,诱发动脉粥样硬化。(3)食盐护理,饮食要清淡,减少食盐的摄入,根据魏静[4]有关于此的研究,因为盐份中的钠离子会导致患者血容量升高,加重心脏负担,使原有胸痛症状加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4)脂肪及胆固醇护理,避免摄入脂肪及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以防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使原有症状加重。根据董谦[5]有关于此的研究,日常的食用油尽量避免使用动物油,多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内脏,多食豆类植物。(5)蛋白质护理,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需要蛋白质的参与,故应嘱患者多食含蛋白质丰富的饮食,以植物蛋白为主,以有效减少胆固醇的摄入。(6)限制饮食护理,在用药治疗期间,详细为患者讲解应该忌口的食物,并严格戒烟戒酒,以防止饮食不当与药物发生拮抗作用,影响治疗效果。例如在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需限制饮茶。(7)膳食纤维护理,老年患者相对年轻患者本来胃肠功能就较差,容易出现便秘等症状,在服用心肌梗死治疗药物时,有加重便秘的可能,所以应嘱咐患者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8)出院指导,患者病情恢复出院时,嘱其继续保持在医院养成的良好饮食习惯,日常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在自身能耐受的情况下,可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预防便秘,增加食量。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护理满意度判断标准:根据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代表满意,80~90分代表部分满意,80分以下代表不满意。(2)因为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疼痛,所以可以通过评价疼痛程度判断护理效果:根据视觉评分法,取一把10 cm的卡尺,0 cm端代表0分无痛,10 cm端代表10分难以忍受的剧痛。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6.67%,对照组仅76.67%,观察组显然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在治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肌梗死患者在有明显的症状时,诊断一般比较容易,但对于症状不显著的患者,心电图常常无改变,难以进行明确的诊断。临床上在进行该疾病的诊断时,常通过血液检查及心电图和心向量图进行,血液检查主要检查患者的白细胞数、血沉、肌红蛋白等指标,根据王曼[6]有关于此的研究,心电图检查坏死心肌呈现深而宽的Q波,坏死区周围显示ST段抬高,坏死区外周显示T波倒置。

患者出现该疾病后,不仅疾病本身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严重的症状,疾病所导致的并发症,也会威胁患者生命:(1)乳頭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听诊可闻及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有出现心衰的危险;(2)心脏破裂:较为少见,但最为严重;(3)室壁膨胀瘤:出现原因是心室腔内压力升高,导致梗死部位的室壁向外膨出而形成;(4)栓塞:血栓脱落,随血流流向身体各部位发生堵塞,常见部位为脾肾脑等器官;(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可在患病后反复出现,表现为心肌的各类炎症,可能的发生原因为机体对心肌坏死物质过敏。

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心肌梗死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单纯靠药物治疗就可以有效改善疾病导致的各种不良症状,所以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食物的摄入相关不良观念应给予及时的纠正,正确的饮食配合药物治疗,才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提高生命质量。根据菊花[7]有关于此的研究,维生素属于人体所必须但自身又无法合成的微量营养成分,人体摄入后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新陈代谢。例如在本研究中,维生素C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保护患者血管壁,减缓动脉硬化的速度,维生素C大量存在于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日常可通过此方法摄入该元素;B族维生素本身就有预防便秘的效果,还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为人体提高营养,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所以及时摄入优质蛋白,不仅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对于正常人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6.67%,说明,为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饮食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舒适程度;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1.33±1.20)分,对照组为(3.89±1.30)分,说明饮食护理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并结合袁珂香[8]有关于此的研究,可以得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饮食护理的效果显著,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潘同慧.老年心肌梗死60例饮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103-104.

[2]杨传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219-220.

[3]白志华,付平,王艳春,等.对心梗患者建立急救护理路径、宣教和指导运动、饮食知识可降低死亡率[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99.

[4]魏静.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219-220.

[5]董谦.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661.

[6]王曼.急性心肌梗死46例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196.

[7]菊花.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2):150-151.

[8]袁珂香.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188-189.

(收稿日期:2016-10-19)

猜你喜欢
饮食护理护理方法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护理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查研究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研究
癌痛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
肺挫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综合防治的护理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