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路径分析

2017-03-30 17:33朱绍勇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教育

朱绍勇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着我国的长远发展,但是针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着内外部环境问题。因此,必须要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说服力,采取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榜样、积极宣传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和反面教育等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 C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6-0059-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一)党中央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进一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2]

(二)高校重视

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高校认真领会党中央精神,自觉加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体系。例如,有些学校校领导亲自为大学生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形成了两大教育模式

目前各高校主要采取两种教育模式:一是“理论灌输”模式,另一种是“实践”教学模式。“理论灌输”模式主要表现为高校开设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三种形式:思想政治理論课教育、政治理论学习和个别辅导[3]。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再加上网络的发展、媒体的宣传等现实,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及阻力。

(一)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造成巨大的冲击

首先是市场经济给我们的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在给我们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使我们的传统观念和道德标准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甚至有些遭到了质疑,一些社会现象与国家和学校宣传的主题不符,这使得大学生出现了怀疑,不知道如何做出选择。

其次是国际化使得价值观多元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由于社会形态的不同以及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对我国进行价值观念渗透,它们积极宣传“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核心价值观,通过各种方式与我国争夺年轻一代[4]。由于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在西方强烈的价值观攻势下,他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接受了一部分西方的价值观念。我国的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的结合,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影响。

(二)内部环境存在不足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阻力

1.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首先,缺乏专门的课程。关于思想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在这些课程中穿插着一些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得这些课程就代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由于缺乏专门的课程,使得教育缺乏明确性和针对性。

其次,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针对性。学校和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没有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主观地采用某些认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手段(比如视频),采取灌输的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最后,教学效果很难评估。大学生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仅仅通过考试来评价,还要考察学生的实际行动是否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短期性相结合的特点,有些人可能通过教育马上就能够接受或者改变,有些人会在一段时间之后通过某些事情才能接受,所以教学效果是难以评价的。

2.大学生个人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我国的教育体制造成现在学校的教育以智力教育为主、思想道德教育为辅。很多学生未上学时就开始在各种辅导班度过,上了学校又是在各种考试中度过的。学校的各种思想品德教育都是副科,以考查为主,学校也是以分数来确定学生是否是好学生。如此就造成了学生对思想教育方面的课程不重视,上课不注意听讲。殊不知进入社会以后这方面的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十分看中员工的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的素养。

(一)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说服力

在社会越来越进步、法制越来越健全的环境下,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旋律意识形态的主导权的实现,靠的不是强权或号召,而主要靠的是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强大魅力。所以,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让它变得易懂、易记;还要用事实说话,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有说服力。

(二)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带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其次,全面实行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把思想教育与智力教育放到同等地位。再次,长抓家风、家规等活动。当2015年落实该活动以来,收到了良好的反映。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要带头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在校园内要处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导、教师、辅导员要处处严于律己,不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事情。

(三)树立榜样,积极宣传

媒体不应该哗众取宠,把大量的精力放到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件报道上。这样的事件并不是不能报道,而是要弄清事实的真相,在没有弄清真相前不能人云亦云。国家政府也要规范媒体报道,对于报道失真的媒体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国家要对先进的事迹给予肯定,给予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但是也要做到有度,否则人们把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成功利性事件。然后要积极宣传,让人们看到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四)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

首先,思想道德的养成,重在养成,贵在实践。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实践教育。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组织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其次,课上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分析社会上的一些事件,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再次,教师可以实行情景化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某些事件中,在处理事件中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五)反面教育

反面教育就是运用约束、批评、惩罚等手段针对人们的不正当行为开展的教育。反面教育主要是列举反面行为所受到的批评、惩罚,从而对人们起到警示作用,让人们不敢或不想进行某种行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时,不但要进行积极的宣传,还要进行反面教育。主要可以通过观看反面教育片的形式实施,通过反面教育让学生明白国家的决心和弘扬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新华网[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3/c_118674689.htm

[2] 张丁杰,曾贤贵.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3] 范洁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高教探索,2014,(2).

[4] 杨友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3,(8).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