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2017-03-30 08:04刘晓婕
经济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相关性可靠性

刘晓婕

摘 要:文章基于金融危机发生的大背景下,从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入手,采用价格模型,提出4个研究假设,选取了我国深沪两市631家上市公司2006至2008年的会计数据,运用Excel和SPSS15.0,研究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之间的关系,为公允价值的应用,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推动公允价值计量的规范与完善。

关键词:公允价值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可靠性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091-04

一、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本概念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次把公允价值的概念写入准则之中,但与之相关的具体规定分散在多项准则之中。公允价值在计量时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报价的,以该报价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第二层次是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类似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在非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的,以该报价为依据做必要调整确定公允价值;第三层次是企业无法获得相同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价格的,以其他反映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参数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公允价值密切相关的两个属性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与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给投资者与决策使用者,能够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可靠性要求企业如实反映符合会计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公允价值能否达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是公允价值能否在国内持续应用并发展的关键,必须对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推动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和会计制度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规范与完善。

二、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一)选择模型

美国学者奥尔森在20世纪70、80年代提出投資估值理论,90年代中期与Feltham合作,在已有的投资估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剩余收益定价模型,以“净盈余”为假设,以现金股利折现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股票价值与股东权益及未来盈余的关系,模型的表达形式如下:

PL=BVL+■EL■公式1

其中:

PL是L期末公司股票的价格;

BVL是(L-1,L)期间内公司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

XL+i是L期剩余收益,r是基于无风险利率下的贴现率,通常认为短期国库券的利率就是无风险贴现率;

EL■是根据L时刻所得信息计算的剩余收益的期望值。

通过模型可以得出:股票的价值等于权益账面价值加上预期未来剩余收益的现值,模型把账面价值和股票基本价值联系起来。后来经过不断的研究与修改,模型完善为符合现实情况的价格模型,即:

PLt=α0+α1BVLt+α2ELt+ε公式2

其中:

PLt表示第L家公司公布第t年年度财务报告月份的月末股票收盘价;

BVLt表示第L家公司第t年年末的股东权益账面价值;

ELt表示第L家公司第t年的每股利润。

价格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式,这个模型简单实用,综合反映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里的股东权益和利润这两大信息,并且价格模型把企业会计信息和股票的价格联系起来,有利于分析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关系,故采用价格模型(公式2)。

(二)选择样本

选取2006年至2008年沪深两市共631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见表1。选择样本时以2006年的数据为基准数据,将2006年与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另选择2008年的数据进行比较以保证准确性。将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样本观测值分别定义为样本A组、样本B组和样本C组。文中使用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数据和股票价格等数据都是从深沪两市证券交易所中的数据库选取出来,并采用Excel表格和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提出研究假设

公允价值真的与决策有用观有密切联系?真的能通过公允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同时提高可靠性吗?为了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四点假设:

假设1:新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显著提高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假设2:在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资产负债表中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与股票价格有显著的相关性;

假设3:在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股价有显著的相关性;

假设4:使用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比使用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得到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都要显著。

(四)变量定义

公司内在价值的最佳替代变量就是股票价格,故选择股票价格作为因变量,统一采用公司年报披露当月月末的股票收盘价。在价格模型中,公司内在的基本价值是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加上未来会计收益的价值,所以选择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作为自变量。因变量和自变量列示如表2。

三、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样本631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Excel和Spss15.0分析,进行了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一)描述性统计

首先是三组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通过观测样本组A,即2006年财务报告数据,因为本年使用旧的会计准则,利用历史成本属性计量,所以没有反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信息。样本组B则是2007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本年开始采用公允价值反映财务信息,但本年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程度较小,资产负债表中每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BVnt2)仅占剔除每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后的每股净资产(BVnt1)的2.75%(0.0854÷3.1092),而利润表中每股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Ent21+Ent22+Ent23)平均占已实现的每股收益(Ent11)的比例为0.17%[(0.00087+0.000653-0.0001213)÷0.8437]。在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使用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所导致的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Ent21)则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个比重大于使用第二(Ent22)、第三层次(Ent23)的公允价值所产生的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比重。因此,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会计信息在整体的会计信息中占的比重是较小的,但使用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而得到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所产生的影响较第二第三层次要大。同理,观察样本C组,2008年的数据,BVnt2÷BVnt1=-0.0832÷2.3397=-3.56%,而(Ent21+Ent22+Ent23)÷Ent11=(0.000837+0.000765-0.0001429)÷0.7533=0.19%。Ent21>Ent22、Ent21>Ent23,Ent21显然也是最大的。

通过三组样本的观测,可以发现在资产负债表中计入资本公积的每股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占公司其他资产每股账面净值的比重较低,利润表中每股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已实现的每股收益的比例也比较低,同时,使用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得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整个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占的比例却是十分显著重要的。这说明我国公允价值的初步引入是谨慎的,还没有大范围的扩展。而且大部分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由于使用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所导致的,使用第二、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时,产生的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整体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比重是很微弱的,主要原因是估值技术的不成熟。这就说明了假设中为什么使用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比使用第二层次、特别是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得到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都要显著。

从股价数据来看,三组样本股价Pnt的标准差分别为3.4355、4.0137、4.5552),都较大,这说明股价的波动性较大,可能与股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2007年是新准则实施的第一年,主要是技术使用的原因影响了会计信息。而2008年产生的经济危机,主要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影响了股票的价格。

(二)相关性分析

表4(见下页)是三个样本组的相关系数计算情况。

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表,我们可以看出样本组A中每股净资产(BVnt)、每股利润(Ent)与股价(Pn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3和0.102,且都在1%水平上显示着正相关。观测样本组B和样本组C,发现Pnt与BVnt2的相关系数为0.310和0.430,Pnt与Ent21的相关系数为-0.367和-0.486,Pnt与Ent22的相关系数为-0.235和-0.254,Pnt与Ent23的相关系数为-0.011和-0.022。从而得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每股价格与每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正相关的,而每股股价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引起的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负相关的,并且每股股价与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相关系数大于每股价格与第二、第三层次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相关系数。

对比2007年与2008年的样本数据,可以看出Pnt与BVnt2的相关系数从2007年到2008年是处于上升的趋势,Pnt与Ent21的相关系数、Pnt与Ent22的相关系数、Pnt与Ent23的相关系数是逐渐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在逐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此同时,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的使用也充分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只是第二、三层次的公允价值的使用并没有显着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所以可靠性也显得相对不足。

(三)回归结果分析

表5是三个样本的价值相关性回归分析。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三组样本中,无论是R还是F值,样本组C均要远远大于样本组A,且F值都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样本组A采用的还是旧会计准则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样本组B与样本组C都是采用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因为计量属性的不同使得数据产生显著变化,财务会计数据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这也就是说,新准则谨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显著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水平,证明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性比历史成本的相关性高,也支持了假设1的说法。但回归结果显示样本组A与样本组B并不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2007年是新准则实施的第一年,企业对新准则的运用和掌握还不熟悉、不准确和不到位。

四、研究结论

根据上述实证结果分析提出的四个假设:

假设1是通过价值相关性回归结果分析,计算R值和F值进行实证研究,得出R和F值的數值都在逐年提高,且都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提高,这就表明会计数据与股票价格存在相关性,且相关性显著。而可靠性是指假定会计数据的获取和估值技术都是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的,只有获取具有可靠性的数据,才能得出具有显著相关性的结论。故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显著提高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假设2、假设3可以根据以下解释说明:

首先,从以上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中可以看到,每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与股价呈现正相关关系。从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公司的非流动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相比,企业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是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利,而是为了在较长的时间内获得稳妥的回报。所以在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这向投资者传递的信号是,企业选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投资,是有十足的把握获得预期回报的。另外,企业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综合分析,投资者会认为公司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一件利好消息。所以说,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相关系数逐年上升,表明在具有可靠性数据的前提下,公允价值变动净额与股票价格具有显著相关性。

其次,同理可得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股价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显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引发诱因主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衍生金融工具登,通过实证数据,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了很大的比重,其他项目引发比重很少。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目的是短期内出售或者短期内回购,或者作为组合金融工具中的一部分。说明企业短期获利占的比重很大,即企业的利润来源于投机行为,这样投资者会认为管理层并没有关注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所以,呈现负相关关系。同理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股价存在显著相关性。

假设4,主要以描述性分析作为论证基础,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三组分析数据中,使用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占比重远比使用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衍生金融工具要高得多,即使用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比使用第二层次、特别是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得到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都要显著。

通过本文实证性研究,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作用和范围在逐步扩大,主要原因在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旧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其本身就具有与会计信息相关和可靠的特征,对财务报告数据更具有深远意义。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是分有层次的,所以当使用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时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要求,但这是会计学本身固有的特点。目前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还不成熟,再加上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和素质并不高,因此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势必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结束语

2014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核算单独进行了规范,这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指导更加的全面与具体。今后对于公允价值运用,还应该从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和实务研究和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等方面加强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更好地掌握并自如地运用在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J].上海会计,2001(5)

[2] 谢诗芬,戴子礼.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5)

[3] 赵春光.双重财务报告模式下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基于A股公司的实证研究及其政策建议[J].财经研究,2006(4)

[4] 张烨,胡倩.资产公允价值的信息含量及其计量——来自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证券市场导报,2007(12)

[5] 吕坤,李海宾.基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公允价值计量分析[J].财会通讯,2008(2)

[6] 王淑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关系研究.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2

[7] 杨金蕊.公允价值三个层级的相关性.会计师,2013(5)

[8] 冯焱,秦文娇.2010年报编制解码.首席财务官,2011(3)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相关性可靠性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可靠性跟踪的薄弱环节辨识方法在省级电网可靠性改善中的应用研究
可靠性比一次采购成本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