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下水文写作的真正意义

2017-03-30 23:36刘美荣刘俊英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体悟水文细节

刘美荣+刘俊英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很多学校都提倡语文教师写“下水文”,要求老师和学生同题作文,然后师生同读、同议、同评。可笔者认为,若老师仅仅应付好课堂上的几篇同题作文,仍旧很难给学生的习作带来太多指导性的建议。因为所谓的从学生视角出发,毕竟是一种俯高就低以迎合学生的写作,有着太多的限制在里面。更何况,老师对自己写成的东西,往往过于自爱,缺乏正确的评判意识,若老师出示下水文时没有理性的态度,或者出示时机不对,会给学生形成固定的写作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

因此,应该给“下水文”界定一个更加宽泛的涵义:老师创作的所有文字,只要是对指导学生写作有帮助的那些部分,都可看作“下水文”,并不仅指那些急促写就的同题作文。

而“下水文”写作的真正意义,在于让老师养成动笔的习惯,强化自身的写作素养,进而能够以平时写作中积累下的切身体验,来指导学生写作,即所谓“操千曲然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这种高屋建瓴式的指导,对学生的写作更有意义。

一、用自己的写作体验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积累素材。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作文内容空泛,缺乏真情实感,缺少一种阳光健朗的格调。要改善这种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用心体悟生活很重要。如果仅仅是指手划脚地指挥他们要怎么做,终究缺少说服力。我们可以从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事例谈起。如家处菜乡,遍地菜棚是我们家乡特有的风物。因为对身边生活的关注和体察,我曾以菜棚为背景完成过多篇散文,其中《不爱落雪天》《无法量化的工作》《西洼深处有人家》曾刊于家乡的报纸《齐鲁晚报》副刊。在指导学生写作“为家乡喝采,爱家乡”主题作文时,我和他们谈自己选取这些素材的缘起,我们都生活在菜乡,多数同学的家长都是种棚人,而对家乡特有的风物,大家可曾留意?对种棚人心中的喜悦和艰辛,你们可有体悟?并结合对其中一些语段的评析,学生很受感染和启发。

我曾写过一篇亲情文字《儿子,在一个冬天长大》,刊出后引起读者留言讨论。而文章就是一段特殊日子的切身体验给予我的馈赠。我以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懂得,成功的写作,是作者对生活的体悟和积累在适当时候的一种合理宣泄。

二、用自己的阅读体验,帮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

学生写作时语言应用水平的提高,依赖平时的厚重的阅读积累,和对多种风格的文章兼容并收的学习。一个坚持写作的老师,更容易阅读甄别各色名类文字。老师为写作而做的大量阅读体验,使得更有把握向学生介绍一些风格各异的优秀文字。可以是经典,可以是网文。以老师对文字的敏感引领学生阅读一些多样化的文字,夯实孩子的语言基础。

三、以自己的写作体验,帮学生注意文章写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处理。

标题的选择。好的标题会为文章内容增色不少。自己曾写过的文字,很多标题的选用都颇费思量。《麦子回家的路》《西洼深处有人家》《昔同学少年》《榴花开欲燃》《烟雾里弥漫的痛》《2006,我的另类盘点》等,或化用诗句,或情绪饱满,尽量做到精当,有吸引力。我把自己认为好的标题列给学生讨论,希望能影响到他们。

细节的描摹。我曾结合自己《不爱落雪天》《儿子,在一个冬天长大》中父亲覆盖棚膜的细节和儿子去提开水的细节描写,帮学生注意到细节描写对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多读多改习惯的养成。一个坚持写作的人,最能感受到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在提醒学生写完文字后用心修改时会特别理直气壮,也更会帮他们提出指导性的意見。

四、写字,让我更懂得尊重学生习作中的个体体验。

写作的老师,更懂得文字之美有百媚千红。作为老师,不以自己的喜好轻易抹杀孩子在文字写作中种种可贵的新尝试。在对孩子写作的评点中,尽量尊重他们的个体体验,尽量对孩子们个性化的习作,表示出欣赏和喜欢,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指导。不少孩子的行文风格侧重于轻松搞笑,若只是一味要求他们情感凝重,是不现实的。他们的年龄和阅历决定了他们的写作。其实轻松搞笑的文风也不见得不好。我发现了几篇特别有特色的文字,并指点他们投稿,刘瑞玲的《培训班印象记》,夏文玉同学的《牙没了》,董瑞元的《我载的是空气》《攒硬币》都曾在报刊上发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曾记得一位名家说过,大学里能培养出莎士比亚研究家,却无法培养出莎士比亚。而老师自身坚持写作,现身指导,虽然无法保证让每个同学都成为写作高手,可毕竟比不懂写作,不会写作,只能照本宣科的乱指挥要好得多。因此,构建大的“下水文”写作观,让写作成为我们语文老师的习惯和素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有益尝试。

刘美荣,刘俊英,山东寿光市稻田镇王望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体悟水文细节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水文
细节取胜
体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