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找准主问题的切入点

2017-03-30 23:53石智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草船借箭圆明园课文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采用以“问”促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有效阅读,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阅读课上也存在着教师过多、无效的“问”和学生过浅、无效的“答”,本来师与生与文本之间心灵的“对话”,却变成了师生低效的问答课,一篇篇优美的课文被“问”得支离破碎,违背了阅读欣赏的初衷。为此,笔者呼吁应重视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并找准“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

一、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设计主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打开文章内容的窗户。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编入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精品之作,其文章的标题都是作者别具匠心精心设计用来点明主题,交待写作对象,揭示论点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学主问题的设计要抓住文章的“题眼”来设计,可把握整体,点面辐射,收到一览无余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地捕捉到文章的主题。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抓住课文的题目设计主问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骗”箭?读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通过这样的主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利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捕捉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抓住關键词或关键句来设计主问题

课文中的过渡句和中心句往往是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或提挈全文,或点明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教学时抓住这些关键句或关键词来设计文章的主问题,会帮助学生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层次,很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还以《草船借箭》为例,教学时,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学生很容易地找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这时候,老师抓住这关键词“神机妙算”来设计教学的主问题:周瑜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深层次思维,很容易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三、从文章的主题思想入手设计主问题

每一篇课文都蕴涵着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这种深厚的思想感情蕴含在文章的深层,需要老师深入挖掘主题精髓设计主问题。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来设计主问题“圆明园毁灭的是什么?毁不灭的是什么?”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自然形成了这样的阅读思路:走近毁灭后的废墟——走进盛时的圆明园——烈火中的毁灭——残柱下的沉思。在研读过程中,学生从开始感受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随着阅读的深入,过渡到圆明园的“不可估量”价值的被毁,学生的情感从最初的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到自豪和陶醉,一下子变为对英法联军暴行的愤怒与痛恨。这样的情感波动对学生的震撼极为强烈,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抓住疑难关键点设计主问题

教学中的难点是学生学习的障碍点,是诱发思维的最佳时机。教学时抓住疑难关键点设问,不仅能化难为易,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例如,抓住《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耐心地等待着”。设问:“焦急”和“耐心”矛盾吗?从“焦急”和“耐心”词语中能够体会老奶奶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学生深思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并不矛盾,并体会出老奶奶迫切希望早点看到周总理的灵车,又一定要等灵车的崇敬、悼念之情。

五、从人物关系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入手设计主问题

教材中精选的小说人物众多,人物关系纷繁复杂,叙事故事情节复杂多变,教学时从人物关系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入手设计主问题往往更能清晰地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来理解人物的形象。例如,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小马过河》《金色的鱼钩》等,在学完课文后,老师抓住故事结尾留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续编故事训练,不仅提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锻炼和促进了创造思维。引导学生梳理人物关系,理顺故事的情节发展变化,能帮助学生快速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

此外,还可以从文章的结构脉络入手,从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入手,从人文思想教育方面入手,从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面入手,从自选的角度或发现的角度来设计“主问题”。

石智,山东德州市临邑师范附属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草船借箭圆明园课文
梦回圆明园
草船借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背课文的小偷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草船借箭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