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中话题设计分析

2017-03-30 00:16张玉文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重难点争议文本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要求教师正视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化色彩和主体地位,设计语文话题突出有效对话教学。

一、在兴趣点处对话

“兴趣是最佳老师”,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感兴趣了,才会自主的投入知识学习,并且乐此不彼。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优势,寻找语文教学兴趣点,围绕兴趣点设计话题,吸引学生探究注意力,活跃学生语文学习思维,激活学生语文潜能,在语文兴趣点自然生成有效对话。

如,《林黛玉进贾府》作为《红楼梦》的节选,很多人在读过《红楼梦》后,经常思考一个问题,王熙凤和林黛玉更喜欢哪个人物角色,抓住这一兴趣点,教师在教学中设计话题:你觉得林黛玉美吗?喜欢她吗?让学生在深入阅读课文后,结合红楼梦电视剧的剪辑镜头,加深印象,补充阅读不足,然后讨论话题,自由发言。通过对话发言,在课堂中主要出现两种观点:喜欢林黛玉,理由是有教养,出口成章,才华横溢,为爱情可以连命都贴上,爱情专一,倾心对待别人,不勾心斗角,两情相悦,不求名利,心心相映;不喜欢林黛玉,理由是自许清高,喜欢流泪,性格软弱,要求平凡。教师设计这一话题,吸引学生兴趣,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鉴赏人物形象,在经典名著学习中,有话说,有自己的见解。

二、在重點、难点处对话

在高中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中要在教学重难点设计话题,教学重点是语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教学难点是语文教学中学生难理解的内容。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备课时,认真研读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语文教学目标,钻研领会语文教材文本,对学情进行分析,了解学生语文水平,把握语文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语文话题,在师生、生生间展开对话教学。

如,在《边城》教学中,教学重难点为:初读文本,了解作者文本信息,整体感知文本;赏读文本,鉴赏人物形象,把握文本主题;研读文本,感悟品味语言,审视文本风格。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话题:(1)在课文中,作者如何塑造翠翠人物形象的?(2)分组讨论,小说反映了什么主题?(3)有人认为文本中,作者以牧歌式情调和纯朴文笔,呈现出一幅边城世界风俗画面,你认同吗?(4)画出文本中的名句,品读后谈一谈自己的理解。(5)翠翠是一个可爱善良的人物,为什么却有悲哀色调?通过这些话题的设计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话学习,看到人世间诚挚的手足情和纯美的祖孙爱,了解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感受纯朴自然的人性美。

三、在疑点处对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通过质疑、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是开拓学生思维的智能手段。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抓住疑点,鼓励学生对文本、教师质疑,提出问题,进行对话,促进学生质疑、释疑能力发展。

如,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中,教师提出疑点:“杜十娘有那么多珠宝,为什么会选择跳河自杀呢?”这一疑点是课文艺术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小说作品中的一大重笔。教师通过提出这一疑点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对话,创设作品写作社会背景,让学生去体会封建礼教对人生的扼杀,激发学生对封建社会的痛恨感,体会杜十娘跳河自杀是对封建恶势力的反抗和报复,感受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悲剧的崇高,感悟作者通过悲剧结局表现思想情感。

四、在争议点处对话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争议、冲突设计话题,让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在语文课堂情境中,变换角色去思考问题,活跃思维,产生较强的思辨意识,在争议和冲突中主动思考,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升华自己的品质。

如,在《简爱》教学中,学生对简爱的爱情非常感动,但是也有学生提出争议:“罗切斯特值得简爱那么深爱吗?”教师抓住这一争议,让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对争议进行讨论,展开对话教学。学生在争议中,结合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给出自己的判断,在文本情境中读人物。有的学生认为罗切斯特是一个有魅力的男人,他有真情,对简爱也真诚,简爱爱他没有因为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值得肯定的;也有学生认为罗切斯特欺骗了简爱,隐瞒了自己婚姻,是一个感情骗子,不值得简爱去爱。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捕捉到学生提出的争议点,善于设计争议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对话。

在高中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在兴趣点设计话题,在重难点设计话题,在疑点处设计话题,在争议点设计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自然生成对话,在对话中发展,养成语文思维和能力。

张玉文,山东寿光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重难点争议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争议一路相伴
20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自主招生:在争议中前行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