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
——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2017-03-31 02:56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年3期
关键词:军民成都市成都

四川成都
——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成都市市域总面积为1.43万平方千米,其中平原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0.1%,常住人口超过1600万人,辖10个区、5个市、5个县和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城镇化率为71%。“十二五”期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历史性地突破了万亿元、万美元和千亿元大关,成为四川省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依托城市,成功举办了《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和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等称号。2016年,成都市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万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8370亿元,增长14.3%。“十三五”时期,成都市将积极抓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都为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力争到2020年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

一、悠久的历史

成都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十大古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筑城,在西汉时期已成为中国六大都市之一,在三国时期为蜀汉国都;北宋年间,发行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设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26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

水资源。成都市降水丰沛,年均水资源总量为304.7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1.58亿立方米,过境水184.17亿立方米,基本上能够满足成都市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用水的需要。

矿产资源。成都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繁多,分布相对集中,共生矿多。目前,成都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60多种,包括铁、钛、钒、铜、铅、稀土等金属矿产,以及钙芒硝、蛇纹石、煤、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成都市的煤炭探明储量约为1.46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约为16.77亿立方米,远景储量为42.21亿立方米,钙芒硝储量全国第一,高达98.62亿吨。

生物资源。成都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统计,成都市仅动、植物资源就有11纲、200科、764属、3000余种,其中,种子植物2682种,特有和珍稀植物有银杏、珙桐、黄心树、香果树等;主要脊椎动物237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牛羚等;中药材860多种,川芎、川郁金、乌梅、黄连等蜚声中外。

三、发达的交通

天府之源——都江堰

成都市拥有立体的交通网络,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第五大铁路枢纽和西部高速公路枢纽。未来,成都市将成为构建西部综合交通的主枢纽,形成领先西部、通达全国、联接世界的交通优势。

空中交通。目前,成都市拥有在运行机场1座,开工建设机场1座,预计在2020年投入使用。其中在运行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位于成都市西南郊,为我国第四大航空枢纽(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距市中心约16km,交通便利,不仅设有高速公路与市区相通,还设有通往省内各主要城市的长途汽车、直达市区的专用公交车和出租车服务站。到2020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成都市将成为中西部唯一一座、我国第3座拥有两座国际机场的城市,成为我国第4个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形成“国际多直达、国内满覆盖”的航空运输体系和“一市两场”的航空枢纽双节点格局。

铁路交通。铁路成都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国内第五大铁路枢纽,未来,成都市将建设完善“二环十射”铁路运输网络,打造西部高铁枢纽,深入实施“蓉欧+”战略,构建联通欧洲泛亚桥头堡和国家向西开放的铁路门户枢纽——“中国最大国际铁路港”。成都站已开通直达全国各大省会、首府和直辖市的列车,与成都东站、成都南站、成都西站(预计2017年底开通运行)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共同构成西南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输立体化体系。到2020年,成都市将建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无缝衔接、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铁路运输网,实现市域30min快铁交通圈,至重庆等周边城市1h快铁交通圈,至西安、昆明、贵阳、兰州、武汉4h快铁交通圈,至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8h快铁交通圈等。

高速公路。成都目前建有高速公路12条,连接了北京、上海、重庆、厦门、昆明等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同时连接起了全省、市范围内的主要城市。到2020年,成都将建成“三环十三射”的高速公路网,实现重庆等周边城市3h高速公路交通圈,至贵阳、昆明、西安、武汉8h高速公路交通圈,至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20h高速公路交通圈。

地铁交通。截至2016年底,成都地铁共开通4条线路,总计81座车站,运营总里程约108.4km,在建工程276km。成都地铁已规划39条线路、长达2370km的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全市各个区域,并辐射周边区(市)县,力争于2020年使开通及建设里程超过650km,达到一流城市轨道交通水平。

四、雄厚的工业基础

成都市是内陆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天然交汇点,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支点城市。截至2016年底,落户成都市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达278家,企业数量、投资额及行业面居中西部城市之首。2016年,成都市预计完成工业投资2185亿元、技改投资1850亿元,分别增长37.1%、38.5%;工业增速持续回升,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4800亿元,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10万辆、产值达1700亿元;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产值增长分别是10%、40%、12%、18%。

空间布局。成都市围绕“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格局,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持续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基行动。成都市按照“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加快构建“3+N”工业空间布局。在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分别规划建设了100km2以上的“大创造”“大智造”“大车都”板块,打造工业发展主战场。依托现有省级和市级工业园区,成都市在近郊和远郊区(市)县优化形成N个20km2以上、独立成片、主业明确、产城相融的工业集中发展区,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并提升现有工业点的发展水平,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3+N”工业空间布局体系,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 成都市产业空间布局图

产业布局。《成都制造2025规划》正在实施,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含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优化发展食品、轻工、建材、冶金产业,逐步构建“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生态高效”的现代工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全国辐射力、中西部带动力的产业“航母编队”。

五、创新的军民融合产业

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是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任务,作为四川省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依托城市,成都市围绕“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目标,大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发展路径,加快打通军民融合通道,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批产学研重大项目正在落地,助推产业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优势突出。成都市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国内多数军工集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成都均有布局。目前,成都市拥有各类军工企事业单位约400家,在航空、航天、信息安全、军工电子、核动力等领域具有优势。成都市积极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广泛参与国防建设,积极承担军品研制任务,民口单位已经成为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2015年,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00亿元。同时,成都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54家,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强,资金渠道丰富,是“民参军”的重要后备力量。

完善顶层设计。成都市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以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目标,统筹军民融合领导工作,依照“1234”总体发展思路加快发展:编制了《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现一个目标,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着力两个创新,“民参军”机制创新和“军转民”开放创新。构建3个体系,以航空产业为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核能及核技术应用、机电装备和新材料等产业联动发展的“1+N”产业发展体系;以成都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为核心,高新区、经开区、青羊区、新都区、双流区、彭州市等特色产业园(基地)为支撑的“1+N”空间布局体系;以“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条”为核心,科技创新、招商促进、金融服务、区县扶持等一批政策措施为配套的“1+N”政策保障体系。推进4个融合,大力推进军民技术融合、军民产品融合、军民资本融合、军民人才融合。

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条”重点内容1鼓励军民融合企业间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2鼓励军民融合企业提升市场化和资产证券化水平3支持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4促进军民融合企业提升“参军”能力5支持建立完善军工配套产业体系6支持军民融合企业开拓市场7支持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8支持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9促进军民融合产业人才融合10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基金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成都市通过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制定了《成都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确定了10条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成都市着力“民参军”机制创新和“军转民”开放创新,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强与军工企业对接,支持优势民营企业提升参与军工产品研制、配套能力,加大民口单位培育力度,拓展“民参军”领域。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鼓励优势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支持军工技术拓展民用市场,培育一批军民融合特征明显的企业,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市场主体,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发布成都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资源,帮助有需求的企业找到合作对象,将促进军民融合基础公共资源共建共享。

加快项目推进。成都市以重大项目为动力,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2016年9月,四川省暨成都市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共签约27个项目,总金额约580亿元。这些项目的成功签约和顺利实施,对四川省和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军民成都市成都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