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环境下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发展思路

2017-03-31 16:55丁志可杨毅程文��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淮南子丛书名片

丁志可+杨毅+程文��

关键词: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城市文化名片;“文化大市”;供给侧改革

摘要: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作为供给服务的一方,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要更好地为读者、社会、政府提供服务,因此,当地政府必须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城市文化名片,形成核心竞争力,为“文化大市”建设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3-0037-02

近年来,中等规模以上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建设“文化大市”就是通过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融合,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是更高层次上的文化建设[1]。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将自身打造成城市文化名片,形成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其资源保障、文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文化大市”建设,并以文化大市发展战略为动力,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成为城市文化名片的优势

1.1文化传播优势

当公共图书馆文化遇到城市文化,前者会影响后者。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肩负着宣传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文明的重任:首先,图书馆文化中的人文传统、创新意识以及高雅活动等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为城市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引领城市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其次,图书馆文化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人文性辐射着城市文化,哺育城市文化,影响城市文化,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1.2环境熏陶优势

当公共图书馆环境遇到市民心灵家园,前者包裹后者。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浓郁的文化气息很容易使读者受到感染并融入其中,思想得到洗涤,灵魂得以净化。完全可以说,公共图书馆是市民的精神家园。

1.3人力资源优势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它通过举办各级各类的培训班、讲座、展览等活动,造就了许多高、精、专人才,他们怀揣着“建设美好家园”的远大理想,为城市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推动了城市繁荣和城市文明进程。同时,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馆员凭借其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快速而准确的信息搜索能力的优势,可以为社会各界及精英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1.4信息资源优势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城市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中心,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它通过搜集、整理、保存和深入挖掘地方文献资源,继承、创新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城市文化精髓,丰富城市文化内涵[2]。

2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路径

2.1建设地标性建筑是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基础

要想把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成地标性建筑,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时代感强,其外形呈现城市文化的标志性特点。②地方文化气息浓厚,其环境布置要与地方特色文化相匹配,使读者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愿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③内部装饰个性化,要展现地方文化精华,让读者感受前人的智慧,为本地区璀璨的文化而骄傲[3]。

同时,公共图书馆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并不单单以建筑本身为主。一项针对专家(图书馆馆长、高校图书情报学教授及研究生)的调查表明,在所有成为文化地标的条件中,“一流的读者服务”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是公共图书馆成为文化地标的首要条件,紧随其后的是科学的管理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排名最后的是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和标志性的、符合城市形象的建筑。图书馆的“硬件”条件只能排在服务、管理和人这些“软件”条件之后[4]。因此,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只要做到科学管理,并且服务有特色,其服务能够赢得公众的肯定,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也一样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2.2实现高品质服务是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根本

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图书馆必须改变服务理念,为读者及社会提供更多主动和优质的服务。为此,地市级公共图书馆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①拓展服务范围。进一步加强政府决策服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加强科学研究服务工作,积极主动地为重点企业服务。②深化服务内涵。要充分利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大好形势,利用互联网技术,主动整合各种信息资源,为城市领导、政府部门、各方面专业人才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2.3开发馆藏资源是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保证

国务院等五部门在2016年5月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依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资源,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是增强文化文物单位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容的必然要求,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陈出新,以文化人,具有重要意义”[5]。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创造本地区的文化精品,更好地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除部分发达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每年的购书经费只有几十万,甚至几万不等。因此,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要注重馆藏特色,充分挖掘地方文献资料。如:淮南市图书馆就把收集和利用《淮南子》資料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淮南子》是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组织门客集体编写而成的,是我国古代哲学典籍中的精品。淮南市把弘扬“淮南子文化”作为打造文化大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淮南子文化”打造成淮南市的文化名片。淮南市图书馆建立了《淮南子》资料检索中心,广泛搜集各种版本的《淮南子》和有关《淮南子》的研究专著,并对《淮南子》进行深度挖掘。淮南市图书馆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合作,编写《淮南子丛书》,该丛书包括《汉娃漫游淮南子丛书》《淮南子管理学丛书》和《淮南子与人生丛书》3个子丛书,每个子丛书5个分册,共15册。2013年,《汉娃漫游淮南子》漫画丛书出版发行,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淮南子管理学丛书》《淮南子与人生丛书》正在编写中。近年来,有关传统哲学应用到现代管理及现代生活方面的图书出版了很多,有关孔子、老子、庄子等哲学应用的图书不计其数,而有关《淮南子》研究的图书却很少,即使是已经面世的为数不多的专著也多属于译注性的,很少有普及性、应用性及人文性著作问世,《淮南子丛书》项目的实施填补了这一空白。同时,通过这套丛书的广泛传播,还可以弘扬淮南子文化,扩大淮南的知名度,架起淮南通往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和经贸桥梁,推动淮南经济、文化的发展。

3“文化名片”如何为建设“文化大市”服务

3.1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文化大市”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任重而道远。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由于馆藏资源有限,必须通过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才能更好地为“文化大市”建设服务。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应根据本地图书馆分布情况建立图书馆联盟,以互联网+图书馆技术,把本市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企业图书馆等各类型图书馆连为一体,建成统一的数字文献平台,拓展图书馆的覆盖面,增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使更多的市民能够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3.2增强服务能力,服务城市文化建设

3.2.1宣传城市文化,展示城市魅力。城市不同,其历史文化底蕴就不同。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文化传播优势,通过读书活动、地方文献开发、文化展览等各种渠道展示城市文化魅力,增强城市文化凝聚力,使广大市民投身到“文化大市”建设中去[6]。

3.2.2开展公益讲座,促进城市发展。组织公益讲座,尤其是传统文化讲座,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淮南市图书馆积极举办公益讲座,每年邀请专家来馆为市民和青少年开展历史文化和健康科普知识讲座,先后举办了“话说《淮南子》”“戴光强话保健”“远离火灾,把防火观念带入千家万户”“戒除网瘾构建和谐家庭”等多场专题讲座。从2011年开始,淮南市图书馆送讲座进社区,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社区,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3.2.3参与地方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方式,变传统的被动服务为主动的参与服务,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以文化促经济,以文化促效益,把文化产业发展成当地的支柱性产业,为打造文化大市打下坚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师丽娟.公共图书馆与广东“文化大省”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6(2):245-246.

[2]孙玉梅.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服务城市文化建设[J].图书馆学刊,2008(3):40-42.

[3]胡运清.论公共图书馆发展与文明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4):90-92.

[4]黄洁晶.公共图书馆成为城市文化地标条件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7(5):21-24.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2016-05-1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16/content_5073722.htm.

[6]李春来.论公共图书馆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1):37-39.

猜你喜欢
淮南子丛书名片
嫦娥奔月
古代丛书与《丛书集成》
论《淮南子》的治学观
《淮南子主术训》之法律起源观
《淮南子》一部先汉学术史
会员名片
会展名片等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