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分析

2017-03-31 02:53蒋丹
新媒体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蒋丹

摘 要 2016年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发展迅速,开启了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新篇章。在“互联网+”环境下所形成的碎片化、自由化、选择多样化等特点的传播环境中,受众也形成了碎片化、随机性、伴随式、盲目性的特点。文章主要是讨论在这一新的传播环境下,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兴起的原因,以及它的主要特点。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对特点的概述,更好地理解目前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火热的现象。

关键词 “互联网+”;网络自制综艺节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4-0125-02

1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出现的原因

自“互联网+”的理念兴起,以互联网为动力的视频类门户网站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在视频制作方面,它们开始走“独立自主”的路线,其中自制综艺节目成为它们的“杀手锏”。爱奇艺、优酷、腾讯、搜狐等各大视频网络平台纷纷展开着手开始自己的综艺节目战略,打造各自的综艺节目品牌。这些视频网络平台制作的一些综艺节目广受观众的好评,如爱奇艺自制的《奇葩说》《十三亿分贝》《偶滴歌神啊》《拜托了冰箱》等,优酷自制的《火星情报局》等。这些自制的综艺节目夺得了很多网友的关注。仅2016年上半年26档节目的总播放量就达到了63.06亿次,全网排名前20的网综播放量共73.49亿次[1]。

“拿来主义”牵制视频网站的“咽喉”。视频网站在刚刚开始出现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仅仅是一个播放平台。所播放的综艺节目,主要是购买各大卫视制作的综艺节目的独播权,或是购买海外电视台所制作的综艺节目,以此来获得点击量,维持视频网站的收益。这是典型的“拿来主义”。但是,自2013年广电总局出台的“限娱令”生效以来,各大卫紧跟政策的变化,压缩综艺节目的数量,因此综艺节目的总量大幅下降。同时,由于节目的版权费猛增,一些收视率高的卫视,如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推出了独家视频播放平台,像湖南卫视的芒果TV、浙江卫视的中国蓝TV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大视频网站能够播放的视频就越来越少,利润的空间也越来越窄。为了能够在与这些收视率高的卫视竞争中生存下来,获得利润支撑视频网站的正常运营,部分视频网站开始了一条自己制作或以视频网站为主制作综艺节目的道路。这样,视频网站就不再需要支付高昂的版权费,甚至还可以收取别的播放平台的版权费。从“拿来主义”变成了拥有主动权的独立平台,不再被别人遏制住“咽喉”。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许多电视台著名的综艺节目制作人纷纷跳出体制内,进驻新兴的视频网站这一领域。例如,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制片人马东加盟爱奇艺,湖南电视台《爸爸去哪儿》的制片人谢涤葵加盟腾讯。他们带来了在电视台形成的节目制作经验,加上较宽松的网络环境,以及充足的资金,使得各大视频网站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蓬勃发展。

2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特点

网络综艺是由视频网站主导,基于互联网生态研发、制播并面向网络用户的节目,被视为互联网思维下的综艺新形态[2]。如果只从制作流程来说的话,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并无太大区别,制作的整个过程还是分为这几个部分,前期策划、录制统筹、后期制作等。

两者最大的区别不是传播渠道、制作方等这些外在因素的变化,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制作节目的思维方式的变化。电视综艺节目更多的是单向道的传播,受眾几乎是涵盖所有的人。但是网络自制的综艺节目是及时的、多向的传播,例如弹幕的运用。而且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受众是以网络原生代为核心用户群,然后根据他们在网络上留下的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分众传播,从而提升、改善观众的

体验。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网络给传统的行业带来的最大的内容之一便是“大数据”。以一种能够承载无数数据的平台为背景,通过收集到的这些数据痕迹,分析网民们关注的内容,关注的程度等,从而获取极大的商业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为网民量身定制他们所需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内容。就传媒行业来说,受众在网络上浏览过什么,有多少人浏览某一主题等,这些大数据会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送来准确的定位,不用像电视综艺节目那样,需要担心定位准不准。并且,互联网的双向甚至多向传播的特点,也会改变网络综艺的形式。因此,“互联网+”的环境,使得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在内容上、形式上都会具有自己的特色。

1)冰火两重天:差异化、个性化的节目内容。

“网络综艺节目主要面向在互联网普及后成长起来的‘90后网络原生代,基于他们的兴趣、习惯、需求等特点进行研发、生产与传播。[2]”所以,在主题的挑选上更加的年轻化、娱乐化。这样的主题,由于符合目标受众的要求,能够使他们和节目产生强的黏贴性,成为长久的受众,成为节目“变现”的丰富资源。但是,如果对娱乐化的把握不好,哗众取宠,没有下限,就会引来极大地批评。

在电视综艺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网络自制综艺要想获得好的成绩,必须有所突破,寻求差异化的发展。差异化的中心就是要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形成自己强大的特点。这还要考虑到个性化,因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是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进行制作的,所以差异需要融合个性。

《奇葩说》将目标受众在百度搜索留下的“记录”以专业模型进行分析比对,利用云计算技术对信息价值进行提炼,利用科学处理后的“用户群体画像”作为节目制作的起点。《奇葩说》的受众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3]。这部分目标受众的普遍特点是反对权威,追求自由,喜欢特立独行的东西。因此,在《奇葩说》的制作过程中,节目组通过对网络数据的进行整理,得出网络用户最为关注的话题,综合线下的讨论,最终选出和目标受众群体最相符合的话题,因此用户所观看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也就成了他们“私人订制”话题的节目。话题多是社会热点话题,或者是这类生活、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如“要不要牺牲贾玲救大家”“催婚是爱还是变态”“高学历的女性做家庭主妇是不是浪费”等。在辩论的时候,有非常多不同的观点,有些和主流的观点完全不同。这样,这档节目观点的多样性、差异性,使这档节目和电视台辩论类的综艺节目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这个差异,使其获得好的结果。

但是节目中某些选手在发言时,为了突出个性,进行“污”的消费。“污”是网络流行语之一,指思想不纯洁、暴力、邪恶、下流的意思。在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网络综艺中,“污”似乎已经成为很多网络综艺节目的重要内容,各种没有下限的开玩笑话语和行为,尤其是一些关于两性关系的挑逗话语,几乎成为各大网络平台获得高点击率的“法宝”。尽管《奇葩说》的目标受众是“80”和“90”后,但是网民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那些未成年人,这些“污”的消费就会对他们造成负面影响,引来了不同的批评声。

因此,网络自制综艺在追求差异化、个性化的节目内容时,要把握好度。既不一味地迎合受众,也不墨守成规。

2)眼睛、脑袋两不误:丰富的画面和多样化的弹幕。

碎片化,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也让网民形成碎片化的习惯,使得他们不能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加上目前的视频节目非常多,使得用户的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因此,要吸引有如此多选择的观众,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不仅要在内容上有突破,更要在画面上进行改善。画面丰富,画面变化快是一个重要的吸引观众的手段。

爱奇艺自制的网络综艺节目《爱上超模》,创下2.5亿次播放量。虽然每集节目的时间只有70分钟,却有6 000多个镜头,采用超快的速度,变换画面,让观众对超模身上的服装、妆容应接不暇,紧紧黏在节目上。同时,由于现代人的时间碎片化,因此大部分的人都是利用碎片的时间看视频。网络综艺针对这一特点,一般每集时间都比较短,大部分的节目基本控制在30~40分鐘以内,有些节目甚至不超过10分钟。还会依据亮点、笑点、泪点等将节目切分为若干片段,完全不需要观众像看连续剧一样长时间持续观看,满足用户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多样化、碎片化、便捷化的观看需求。

弹幕,实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双向传播模式。受众可以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奇葩说》节目播出使用弹幕互动的形式,将用户的夸奖、批评,尤其是一些非常具有个性的话语毫无保留地实时推送在节目上。同时,《奇葩说》还全面利用社交媒体促进节目的“裂变式”传播。利用目前用户量大,黏贴度高的社交媒体,鼓励户间在社交媒体上的交流、分享使节目内容,以此使得节目更加广泛地传播。这一“裂变式”的传播方式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带来了可观的传

送度。

参考文献

[1]何华琳,董小玉.“纯网综艺热”背景下的网络文化现状分析——以《火星情报局》为例[J].新闻界,2016(20).

[2]文卫化,楚亚菲.网络综艺:互联网思维下的综艺新形态[J].中国电视,2016(9):14-18.

[3]唐英,尚冰靓.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特征及趋势探析——以《奇葩说》为例[J].新闻界,2016(5):49-52.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