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径研究

2017-03-31 01:47李晓宇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大数据时代

李晓宇

摘 要:大数据时代,围绕数据进行搜集分析,被认为是新的技术革命的开端。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利用大数据这一科技成果,使发现的问题更具针对性。与此同时,大数据也带来了诸多弊端,如何让大数据在廉政文化工作中趋利避害,成为当前及以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廉政文化建设;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手段;巡视监察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3-0184-02

一、大数据时代廉政文化建设面临新机遇

(一)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是数据量巨大、高速、实时数据流,是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庞大规模,难以用传统计量单位G或T来衡量,已经上升到 TB、PB,乃至EB的分析规模。

(二)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通常认为,大容量、多样、快速、价值密度低以及复杂度。

1.大容量。以一天为限,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邮件2 940亿封;发出社区帖子达200万个;卖出手机37.8万台,高于全球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37.1万等等,通过云计算、互联网,信息数据几何倍地扩充。

2.多样性。随着智能网络终端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等技术的突飞猛进,大数据类型日益繁多,包括结构化数据,①存在于能源、制造、运输、金融等传统领域,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②多产生于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中。

3.快速性。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程度必须是“即时”的,这就要求承载信息的数据传输、分析、生成必须快速完成。从技术上看,采用云计算的分布式架构,实现了对数据的快速加工。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

4.价值密度低。由于数据采集不及时,样本不全面,数据不连续等,数据可能会失真,但当数据量达到一定规模,可以通过更多的数据达到更真实全面的反馈。不仅如此,随着数据积累量的增多,劣质数据也随之喷涌而来,导致整体数据质量低劣,极大地降低了数据真实性。

5.复杂性。大数据的关键在于挖掘、分析数据中蕴藏的价值,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堆砌。针对数据收集端、数据处理端、数据应用端的大数据应用技术成为目前发展的核心,也是当前最复杂的部分。数据分析与预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考验国家数据终端的建设能力,数据收集能力,数据分析的硬件设施水平等多个方面,需要复杂而完备的技术体系做支撑,因而大数据技术的复杂性也可想而知。

(三)大数据时代廉政文化建设新手段

1.纯数据分析,发现问题。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使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最大化地加以利用。调查组在关系民众生活的诸多方面也发挥大数据比对优势,从大量的数据分析中找到相关性和不合理之处,为反腐调查找到突破口,使违法乱纪的官员难以逍遥法外,为当地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也为被巡视监察单位党组织整改落实提供依据。

2.数据轨迹分析,锁定目标。利用GPS定位系统和围栏技术③能够对很多场所进行定位。对于一些知名度较广的高级会所或者较为隐秘的特定场所,通过手机可以掌握官员进出的时间和频率。当然数据轨迹分析不仅仅是追踪定位,通过银行账号关联,对比官员的消费情况与收入,或者通过了解其消费能力与实际生活水准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其中端倪。这些都为巡视工作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对策,使工作人员更快地从诸多线索中理出头绪,提高工作效率。

二、大数据时代廉政文化建设面临新困境

(一)反腐工作需要和个人隐私保护难以兼顾

信息时代下人们的隐私如何保护,是各国学者、人权主义者探讨的重要话题。美国的“棱镜计划”遭斯诺登泄密,引起世界哗然,为民众的信息安全敲响警钟。除非公民拒绝使用手機、网络、信用卡等一切现代科技,否则将无法逃脱一些所谓“合法”或非法的“偷窥”者。

政府作为公民信息的管理者,保护数据不流于非法的唯一途径是规范而非全部堵住。目前,根据公民个体的行为信息,政府将初步进行分类分析,纪检工作就是在信息已经分类的情况下,抽丝剥茧,从银行、电信、交通、审计数据等方面寻找蛛丝马迹。

(二)数据的真实性不易辨别

1.“脏数据”影响数据质量,污蔑报复心作祟。按照统计学原理,评论的基数越大,最终得到的结果就越接近于真实,但其前提必须是用户真实客观的反馈。网络“脏数据”屡见不鲜,“水军”极大地影响互联网信息的真实性。由于人数众多,他们对公众人物或褒或贬的言论,再添加一些无中生有的事例,往往会影响舆论对当事人的判断,甚至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在调查过程中,基于个人恩怨,可能会出现利用网上舆论中伤领导干部,混淆工作人员判断的案例,这就更加需要工作组练就火眼金睛以辨别这些以假乱真的数据。

2.大数据不仅是廉政调查的工具,也可能成为贪官污吏的盾牌。梳理十八大以来被查官员,无论老虎还是苍蝇,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当属其家中的巨额现金和字画文玩。国家能源局处级干部魏鹏远,家中藏钱2.3亿现金,从北京一家银行调去16台点钞机,当场烧坏4台,就因为个人账户巨额的现金流动会留下犯罪证据。相反,他们还会利用数据来伪装自己,实行人机分离,两手准备,因为手机信号和通工信记录会暴露官员行踪,所以公开的手机一定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可循,但私人号码则会“大有作为”。出入私人会所、进行权钱交易、私生活混乱等等,这些绝对不会从数据中看出端倪,因为贪官也具备反侦察意识。所以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可以帮助纪委发现线索,但是也不能一位依赖数据,以免掉入圈套。

三、大数据时代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思维

(一)重视保护公民隐私权

为了在合法前提下利用有价值的公民信息,立法部门亟须规范以下几方面:第一,必须确定隐私数据范围与权限;第二,规范公民信息数据的用途与利用程序;第三,明确惩罚措施。政府立法部门只有通过法律疏导,才能既不阻碍技术的发展,又能保障人民的利益,也是为廉政建设打开方便之门。数据从来就无好坏之分,关键是我们如何利用它。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理性对待科技带来的便利。

(二)由政府牵头,建立全国联网的官员数据信息平台

当前,公检法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平台,银行、审计、交通部门也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各部门各自拥有一套查询系统,互不衔接且更新很慢,而纪检监察工作涉及到社会各个部门,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官员数据信息平台,把公安、法院甚至银行等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上,节省各部门网站建设的资金。同时,在监督调查官员干部时,能够更快捷地获取官员的个人资料及亲属信息,提高调查小组的工作效率。

(三)完善网上实名举报机制

网上举报有其自身特点,首先具有隐蔽性,但基于这种隐蔽性,网民可能对自己的言论不负责任,从而出现数据失真的结果。因此,网络举报必须法制化,必须有事实依据,对虚假举报、造谣污蔑、诋毁他人等不实举报,要通过法律予以制裁。同时,要保证网络反腐举报人的安全,加强对举报人信息的保密工作,避免某些腐败分子打击、报复,并且实行奖善罚恶,给举报属实者以奖励,给造谣污蔑者以惩罚,净化网络言论,将网络反腐纳入法制化轨道。

(四)实现纪检巡视机制的常态化

中央纪检委对于腐败问题的铁腕治理以及各巡视小组的明察暗访,在中国国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保持纪检监督常态化运行,是官员走向廉洁的最大助力。

对比香港特区廉政公署与大陆纪检委,一部分研究者认为,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香港曾经历过腐败猖獗、贪污盛行的时期,整个社会几乎瘫痪。1974年2月15日,港督麦理浩颁布了《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条例》,宣布建立独立的反贪机构廉政公署。香港回归后,正式更名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正是在廉署大刀阔斧地查办大案要案、净化香港政坛的措施下,如今香港在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真正实现弊革风清。

猜你喜欢
信息化手段大数据时代
依托信息化手段凸显科学课堂精彩研究
简析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效果
谈语文课堂信息化手段的优化运用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信息化手段在“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运用与实践
信息化手段在《空乘化妆技巧》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