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人伦思想中的亲子伦理简述

2017-03-31 11:09杨林
青春岁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子代伦理

杨林

【摘要】亲子伦理、夫妻伦理、兄弟伦理、朋友伦理、君臣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父子关系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形式。男耕女织,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这就决定了人伦关系中的亲子关系是中国传统的社会伦理思想中的核心。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庭本位”和“家族至上”为主,亲子伦理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亲子伦理是“父慈”和“子孝”,亲子伦理关系以“父慈子孝”来规范。

【关键词】伦理思想;亲子伦理

中国作为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文学、艺术、教育、航海、天文方面均比较成熟,在唐朝是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更被世界各国所敬仰,被冠以“礼仪之邦”。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古代良好的群体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融洽。中国传统思想重视人们关系的发展,既体现在礼仪方面的完整性上,又表现于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的具体层面上。关注中国传统亲子伦理有利于合理对待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以人为本,早日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

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伦”字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可以体现为君臣之间的关系、父子间的关系、长幼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夫妇间的关系。在人们正常合理的社会活动中,有正常的人际关系即敦睦人伦,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拥有健康的心态。《礼记·礼运》中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而孔子强调以“孝悌”为仁之本的家庭伦理,即亲子伦理思想。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都发生了重要精神指引和导向作用。

1、夫妇关系

夫妇伦理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具体体现为“夫妇有别”。夫妇双方的责任不同,夫的责任在赚取一定的钱财,上养父母,下哺育孩子,妇的责任更多的在于传宗接代,生育,照顾家庭。责任不同,对应的道德规则不同,如古代女子的女诫,出嫁从夫思想。中国古代夫妇之间伦理关系最主要是选择丈夫的人选,最应该看重的事男子的才能和德行,娶妻看中的是贤德;夫妻之间要具有对彼此的敬重和爱护。

2、长幼关系

“长幼有序”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思想中长幼伦理的主要内容。对于兄长的伦理思想要求为友,兄长对弟,有亲之爱之,宽容教诲,体贴挂念,谦和礼让,模范示范的责任和义务。弟对兄长在社会道德要求层面伦理有“悌”的要求,弟弟对对兄长在道德上的要求是从心里敬佩和遵从兄长的教导和教诲。处理好兄长和弟弟之间的长幼关系是爱敬遇事为对方着想,互相体谅以保“怡怡”之乐。实现兄弟之间亲爱之道“以达到兄友弟恭的长幼关系”。

3、朋友关系

朋友关系在中国传统伦理中的表现为“信”,即“朋友有信”。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都支持多交友,交好友,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这句诗就形象的表达出人们对于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求索。中国传统社会主张交朋友要能够坦诚对待彼此,互为“诤友”,指出对方的学问上的缺点和德行上的不足,能给提出批评意见,批判一味的迎合。

4、君臣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指的君主,君主要善待你的臣民,不严刑峻法,不苛捐杂税,君主要爱民如子,轻徭薄赋。“臣”则指的是臣子,臣子对君主要“诤”,同时也要忠心于君主。作为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唐朝盛世谏官的魏征,对国家大事很认真,不惜数次惹怒唐太宗。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很是悲伤,把魏征比作自己找寻缺点的镜子。君主要爱民如子,具有仁爱精神,臣子要一心为民,不贪污受贿,不鱼肉百姓,君主有君主的道德规范,臣子做到符合自己身份的道德规范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二、亲子关系伦理

1、亲子关系的内涵

亲子关系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主要依据,父亲母亲与子女为主体所构成的生理关系和社会伦理关系的统一体。亲代和子代是亲子伦理关系的道德主体,主张父慈和子孝。在道德层面的亲子伦理关系,在处系问题时的道德约束与道德德行。无论社会怎样变化,家庭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生养、教育子女的功能及赡养、孝敬父母等亲情联系的功能依然没有变化,依然血缘关系为纽带。亲子伦理包含亲代对子代伦理和子代对亲代伦理。

2、亲子关系的地位

中国传统家庭以在家庭關系中为很重要的亲子关系为主的。亲子关系缺失的对父代和子代均有重大影响,对父代的影响是不能完成传宗接代的传统责任和对孩子方面的情感需求,对子代的影响是不能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不能满足自己对亲情的需求,不利于形成完整的道德品格。亲子关系处理不好会影响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亲子关系良好有利于子代学习父代的智慧,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少走弯路错路,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3、亲子伦理的特征

第一,亲子伦理关系的血缘性。家庭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有天然亲亲之爱的表现。因为亲子关系的血缘性特征,人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亲子关系是无法选择的,同样的也是无法解除的。

第二,亲子伦理的权利与义务。亲子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享受权利的基础是履行相应的义务。亲子伦理对亲代和子代的权利义务都有明确的规定,反映了亲子关系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要求。中国传统亲子伦理对父代有生养、教育子女的要求,子代有赡养、敬爱父母的要求。

4、传统亲子伦理的作用

亲子伦理的作用指的是亲子伦理在道德规范下亲子关系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父代和子代关系的良好发展,处理好父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稳定的亲子伦理关系势在必行。

第一,联系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普遍存在于家庭之中,由于生长环境和出生时代的不同,亲子间的代沟明显加强,“三年一个代沟”的案例频有发生,亲子关系日趋紧张。具体表现为子代的追求自由和、新事物的探索、懒散的生活态度,子代看不惯父代的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父慈子孝就是亲代与子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第二,完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以血缘为依据的父母对子女进行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作为子女社会化重要一环的父母,要注重言传身教,不以善很小就不为,不以为恶很小就做。这就有利于子女形成良好的修养,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自身价值质的飞跃。中国传统家庭奉行的道德教育是孝顺,主张“百善孝为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践行百善孝为先,为子女做到榜样示范效果。在社会伦理教育和学校伦理教育中,由于教育对象过多,可能不能准确的找到自身道德方面的缺失,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即父母有精力子女进行专门化,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真正体现了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老师。

5、传统亲子伦理的内容

首先,亲代对子代的慈。(1)亲代抚育子代,在子女年幼时对子代关心爱护,保护子代健康长大。(2)古代时候的人十分看重知识的积累,如果子代不学无术,腹中草莽,不能在长大之后拥有良好的地位,父母的慈爱,也体现在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3)亲代的慈爱不应该有所差别。父母不应偏爱某一个或某几个子女,做到平等多待。亲代对子代的慈不应表现为男女不平等,男女有所差别,几千年来,由于中国是农耕社会,需要劳动力,男性在劳动方面占优势,导致了重视男性,女性地位地下的男尊女低现象,压抑女性,会导致亲子伦理关系的紧张。

其次,子代对亲代的孝。子女对父母的孝包含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父亲、母亲的赡养,从我们呱呱坠地,到呀呀学语,到总角,再到青葱少年,直到能独当一面,都有着父母的身影。在我们没有生存技能的时候,父母把我们养大,当我们长大,父母没有生存技能的时候,我们要给他们养老。对父母的奉养,不只体现在要让父母衣食无忧,还体现在要关注父母的精神生活上,父母年老,大多行动不便,渴望关怀,而子代很多时候忙于生计,疏于和父母交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对父母的孝。对父母的孝也体现在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第二方面是子女要对父母敬重和爱戴。第三方面是,在孝的基础上如何面对父母的过错。首先是不应该一味的迎合父母,认为父母的看法和决定都是正确的,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为父母的名声担忧。其次,在对父母进行劝解的时候,不应当对父母恶语相向,就算父母依然自我,也要心怀尊敬。第三个方面是,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受到损伤,传宗接代,抚育后代。中国古代主张血缘,家本位,子嗣问题是一个家族最重要的问题,子嗣是一个家族的传承和希望,没有子嗣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第四个方面是,父母健在的时候,要侍奉左右,不要等父母不在了,徒增遺憾。第五个方面是,父代去世后,要以亲代的志向为自己的志向,并努力实现父代志向。

6、传统亲子伦理的变迁历程

第一,传统亲子伦理的萌芽出现在先秦时期,在此时期,儒家学说对亲子伦理思想慈的思想做了一些简要解释,荀子认为,慈爱同刑罚并存。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慈,认为父母对子女慈爱,会导致子女恃宠而骄,会不孝。

第二,传统亲子伦理的兴盛出现在秦汉之后。在此时期,把孝道和政治联系在一起。认为子女需要多父母无条件的听从,父母没有错误,孝成为子女的伦理枷锁,成为不平等的伦理关系。

第三,传统亲子伦理的新生-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和外国先进人权思想的下,批判传统亲子伦理关系的不平等,否认了愚孝的合理性,提倡建立新型的平等的亲子伦理关系。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子代伦理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材用樟树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选择
长期低剂量金雀异黄素导致雄性子代大鼠肥胖及其机制研究
不同种源文冠果优良子代测定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中国梦视角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浅析西方伦理思想对会计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