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对婴幼儿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影响

2017-03-31 23:11周洪波李春凤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婴幼儿家属

贾 影,周洪波,李春凤

(吉林油田总医院沿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松原 138000)

儿童计划免疫是指根据儿童的免疫状况和传染病流行趋势、各类生物制品性能以及免疫期限,科学、有计划的安排接种对象和时间,达到预防和降低传染病发生的目的[1]。虽然我国通过开展免费计划免疫接种以来,临床中计划免疫接种率明显提高,但是仍有部分居民出于各类原因未能及时按照要求给予婴幼儿计划免疫接种,为其带来了疾病隐患。本次研究将就开展社区综合护理在提高婴幼儿计划免疫接种率的效果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社区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婴幼儿共计420人,采用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10人,其中男109人,女101人,年龄为1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08±0.74)岁,观察组210人中,男107人,女103人,年龄为1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41±0.69)岁。两组婴幼儿一般资料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婴幼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创建独立的接种档案

对于在我社区行预防接种的婴幼儿,为其创建个人档案,并进行定期的全面检测,以准确掌握婴幼儿的健康状况。

1.2.2 加强接种宣教

护理人员主动与婴幼儿家长沟通交流,按照家长们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职业等,针对性地制定宣传教育方式,如:当面讲解、张贴海报、教育视频、免费咨询电话及互联网等,使家长们充分的认识到对婴幼儿行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还应明确告知家长们在接种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并告知其解决办法,以免引发医疗纠纷。

1.2.3 创造良好的接种环境

预防接种的科室,应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动,温湿度适宜。此外,可以在接种室准备一些图书和玩具,并配置电视机,播放动画片,转移婴幼儿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消除婴幼儿恐惧心理,确保接种能顺利完成。

1.2.4 做好心理疏导

热情接待来我社区接种的婴幼儿及其家属,耐心与家属进行交流,增进彼此的信任度。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鼓励、夸奖等方式安抚婴幼儿不良情绪,提高临床依从性。

1.2.5 落实三查七对制度

接种前,仔细查阅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准确掌握其禁忌证;接种时,严格核查疫苗信息,批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有效期等,并观察疫苗是否有浑浊、破裂等异常情况,确认无误,才能进行接种;接种后,让婴幼儿及其家属休息片刻,确定无不良反应,方可让其离开。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儿童在5种常用计划接种疫苗时的接种时的计划接种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观察组儿童在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骨髓灰质炎、麻疹疫苗接种时的接种率分别为98.57%、99.52%、97.62%、98.10%、100.00%。

对照组儿童在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骨髓灰质炎、麻疹疫苗接种时的接种率分别为84.76%、86.67%、85.24%、82.38%、84.29%。

3 讨 论

目前我国已经将儿童计划免疫纳入到国家卫生计划,并将多种疫苗纳入到免费计划免疫内容中,以期提高我国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的效果。然后现实中,受多方面的影响,部分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甚至出现间断接种的状况,故提高婴幼儿接种率显得尤为重要。社区是城乡居民频繁的生活区域,做好社区居民接种教育工作对提高婴幼儿接种率意义重大。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方式,可以使婴幼儿家属获取更多的免疫知识,增强对婴幼儿健康的防护意识,进而积极的配合计划免疫接种,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婴幼儿在接种过程中,会因为疼痛、害怕等因素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对其耐心安抚,可以有效缓解婴幼儿的排斥心理,提高接种的配合度。此外,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七对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接种的安全性,避免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加强对社区婴幼儿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其计划免疫接种率,对于确保婴幼儿的生命健康安全和家庭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婴幼儿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预防接种门诊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