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亲子节目的教育价值

2017-04-01 01:15刘广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育价值电视节目

刘广胜

摘 要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立足于江苏教育电视台的家有儿女节目本身,对其开始至今的节目形式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与其与当今时下很火的另一档爸爸去哪儿进行比较。发现两档节目之间的不同。

关键词 教育价值 节目形式 电视节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亲子活动是指,父母陪着孩子在假期参加一些社团或者企业组织的一些有益于儿童成长的活动,促进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让孩子结识更多的好朋友。通过活动锻炼孩子参与探索的性格,能让孩子在少年时期,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社会大环境、家庭资源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特点会形成不同形式的亲子关系。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观点,然而“养不教,父之过”这样的千古良训也并不是空穴来风,这样看来,良好的教育,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而家庭教育通过亲子关系来实现,不良的亲子关系又通过不好的模仿、孩子收到挫折、家庭暴力等方式产生。因而我们需要从社会大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社会保障的健全等方面)以及父母自身入手(包括态度转变、减少家庭惩罚和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修养等)来优化亲子关系,以降低青少年发生问题行为的机率。

本文查阅大量文献了解家有儿女和爸爸去哪儿的教育价值,从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中学习其精华,两者进行对比,最后根据自身实力和状况作出相应地调整。

1家有儿女节目的概况

1.1家有儿女节目形式的进程

毋庸置疑,江苏教育电视台播出的家有儿女节目的形式从2013年5月至今,大体是没有变过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首先从录制方式来说,大部分的形式是电视台内部录制(部分是在户外录制的),录制后台内审核,然后每周固定时间播出,节假日或停播,或连播。

1.2家有儿女节目的教育价值

教育和价值应该先分开解释,在合在一起解释。何为教育?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和养育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教育在社会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而教育又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加在一起对孩子的引导作用相当重要。

两者合起来,教育价值,也可以说是教育作用,指的就是教育活动的有用性或者说是“效用”,是人们有意识的掌握、利用、接受及享有教育时,对教育活动有用性的看法和评价。在审视和判断教育的价值时,人们总是以一定的利益和需要为根据的。从节目内容来说的话,家有儿女的节目内容与当时的实时内容链接比较紧密,比如1-2月份,就是春节的话题,7-8月份是中高考以及毕业季的话题诸如此类的。话题虽然与时下的节日和热点话题相近但几年下来老是这几个循环,不免落了俗套。

2爸爸去哪儿节目的概况

2.1爸爸去哪儿节目形式的进程

同样作为2013年开播的电视節目,其节目形式从未改变过:户外录制的的真人秀节目,各路明星带着自家的孩子在全国不同的地方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希望通过明星抛去身上的光环,和孩子一起融入到游戏中,明星们只是孩子的父亲。从节目形式来说的话,还是更偏向真人秀的亲子类节目。

2.2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的教育价值

爸爸去哪儿是个面向各个年龄群的电视节目,其受众是广泛的:面向孩子:爸爸去哪儿里面有的是孩子的游戏及天真可爱;面向16-24的青少年:有的是自己喜欢的明星,有的是喜欢孩子;面向25-40的成年已婚男女:追星有,同样为人父母的寻求共通的存在感,等等;面向40以上:喜爱孩子或许是这个年龄段最主要的原因了吧。说了这么多,不同的人看爸爸去哪儿有不同的理由,因此受到的教育程度和内容也是不同的,但毋庸置疑的是爸爸去哪儿节目通过其合理的配乐和专业的剪辑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作为亲自户外类真人秀节目,从其收视率上来看其绝对是成功的,其教育价值或许没有那么的大,但也是不言而喻存在的。

3亲子节目家有儿女与爸爸去哪儿的教育价值比较分析

3.1从节目本身投入资金进行比较分析

江苏教育电视台的家有儿女由于其录制的地点大部分是在室内的缘故,其投入资金与爸爸去哪儿相比的话,自然是少之又少。再从爸爸去哪儿来说,里面的明星,每个明星爸爸每集的出场费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了(从其10多亿的广告赞助就可看出),而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却是其金字招牌之一,再加上户外拍摄的各种设备,食宿等问题,因此其投资资金必然是高于家有儿女的。仅从传播率上来看的话,爸爸去哪儿的受众是大于家有儿女的,因此仅从这一点儿上来看,投资投入越大,其教育价值传播的范围越广,其教育价值越大。

3.2从节目本身的收视率进行比较分析

收视率,是深入分析电视收视市场的科学基础,是节目制作、编排及调整的重要参考,是节目评估的主要指标,是制定与评估媒介计划、提高广告投放效益的有力工具。以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在CSM全国网的收视率为例,从第一期到第十二期的收视份额是从7.67%-22.45%的一个递增趋势的数据,中间未曾下降过。虽然其第二季和第三季的收视率不如第一季,但其第三季第十一期的历史最低的7.64%的收视率,对于江苏教育电视台家有儿女节目,也是一个无法达到的数据。从“第一次看,节目形式稍微单一了,但观看了一期后觉得有收获,还不错吧。教育价值的话,我觉得没有爸爸去哪儿大,毕竟收视率在那里摆着。这节目不知道的好吗。”这样的问卷反馈来看,对于受众来说,或者说绝大部分受众来说,收视率是一个电视节目能否创造教育价值关键的因素。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总的来说,对此次接受调查的受众来说,江苏教育电视台的《家有儿女》节目的教育价值是大于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节目的。

这种在人脑中潜在并且存在的教育价值会对一个人一个阶段甚至整个人生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一时表现出来的,是在人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觉得这就是家有儿女节目存在,也可以说是其教育价值所在。

资金投入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节目的收视率,收视率与教育价值挂钩,受众多,受影响的可能越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收到教育的可能性越大。

收视率对于受众们能否获得教育价值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文化水平只是一个方面,由于受众个体的差异化明显,社会阅历及个人性格等也是其判断两档电视节目所蕴含教育价值的因素。

4.2建议

爸爸去哪儿在泛娱乐化的今天仍能不忘初心,传播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这是值得家有儿女学习的,要把握“教育”和“价值”,更好的进行发展。

家有儿女节目组的未来发展应有针对性,对于不同受众,应该拿出不同的播出内容,根据不同受众们不同的在线时间,合理地安排节目的放送等。

参考文献

[1]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N].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25.

[2] 申青慧.亲子关系与幼儿抗挫折能力的相关研究[R].重庆:西南大学,2014.10.08.

[3] 刘晶.亲子关系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4] 方丹.基于准社会关系的亲子类综艺节目传播效果研究—以《爸爸去哪儿》为例[D].浙江:浙江传媒学院,2015:1-6.

[5] 袁书华.不良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中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3,(02).

[6] 刘晓梅,李康.亲子关系研究浅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3).

[7] 王云峰,冯维.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6,(07).

[8] 吴念阳,张东昀.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4,(04).

猜你喜欢
教育价值电视节目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周四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