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首发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观察

2017-04-01 00:50代庆荣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常规意义高血压

代庆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二团医院内科,新疆 图木舒克 843301)

·内科护理·

心理护理干预对首发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观察

代庆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二团医院内科,新疆 图木舒克 84330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首发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510例首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55例。对比两组血压和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后两组SBP和DBP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BP和DBP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首发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首发高血压;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病,其并发症多,病程长,终生服药易引起患者情绪变化[1]。研究表明,给予药物控制的同时辅以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能有效提高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而且可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2]。本研究对我院就诊的首发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510例首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5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30例,女性125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1.64±6.48)岁;对照组男性132例,女性123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1.75±6.54)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2)小学以上文化程度;(3)无其他体并发症;(4)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严重高血压合并症者;(2)存在其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3)继发性高血压。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入院时护理人员采用SDS评分量表和SA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2)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和了解疾病;(3)合理应用护理学知识,对严重抑郁、焦虑患者重点关注,详细告知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加强沟通和交流,指导患者掌握心理减压正确方法,保持心理状态轻松和平稳,邀请心理状态理想和有较强沟通能力的患者现身说法,提高患者自信心,使其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4)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保持饮食均衡,告知患者健康饮食的意义和作用[3]。

1.4 观察指标

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压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SBP[(152.69±18.86)mmHg]和DBP[(88.36±8.94)mmHg]与对照组SBP[(152.70±18.64)mmHg]和DBP[(88.08±8.05)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SBP和DBP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但观察组SBP[(126.22±11.54)mmHg]和DBP[(81.83±6.67)mmHg]与对照组SBP[(128.21±10.57)mmHg]和DBP[(82.21±7.06)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 两组心理健康指标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SAS评分(54.23±11.51)分和SDS评分(54.98±10.91)分]与对照组SAS评分(54.90±10.61)分和SDS评分(55.36±9.5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SAS评分[(46.60±8.05)分]和SDS评分(43.36±8.5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AS评分(51.40±8.07)分和SDS评分(50.57±8.46)分(P<0.05)。

3 讨 论

高血压的临床发生率较高,其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血压的迁延不愈易引起患者焦虑、焦躁、恐惧、自卑等心理问题,其可直接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预后[4]。药物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已取代了单纯的降压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中护理后两组SBP和DBP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适当的护理干预均对维持患者血压平稳具有较好效果。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可使下丘脑神经功能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紊乱[5]。因此,心理护理干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中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首发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1] 周剑君,陈松芳.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降压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96-98.

[2] 陈玉颜.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96-98.

[3] 刘如如,党少农.膳食营养与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2,33(1)1:64-68.

[4] 王 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知性情绪调节、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5] 刘 靖.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8):1335-1337.

R544.1

B

ISSN.2096-2479.2017.48.7.02

李 豆

猜你喜欢
常规意义高血压
一件有意义的事
全国高血压日
常规之外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