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青光眼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探讨

2017-04-01 06:18严淑玲
关键词:眼压青光眼出院

严淑玲

(宾阳县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400)

联合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青光眼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探讨

严淑玲

(宾阳县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400)

目的探讨联合社区护理提高青光眼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社区护理,对比两组青光眼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自主回院复查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患者心理状态也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联合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青光眼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提高复查率,对延缓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

社区护理;青光眼;遵医行为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的特征,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1]。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也给家庭造成很大影响。而出院后有效地控制眼压尤为重要。我科联合社区对在我院眼科治疗出院的64例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督促患者严格按时用药,按时回院复诊等,达到预期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眼科收治并已出院的6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9例,女性23例;年龄42.5~71.4岁,平均年龄(49.9±4.6)岁;疾病分类:原发性青光眼23例,继发性青光眼7例,先天性青光眼2例。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25例;年龄42.6~71.2岁,平均年龄(49.7±4.8)岁;疾病分类:原发性青光眼22例,继发性青光眼6例,先天性青光眼4例。两组家属和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患者不存在认知和表达能力障碍,没有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临床症状及眼压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前均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干预[2-3],如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用药指导和饮食护理等,在患者出院时为观察组患者建立档案,登记其姓名、住址、电话和病情,对其进行出院后的社区干预,主要的干预形式为家庭随访和电话随访,主要内容为:(1)家庭随访: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后每月进行1次家庭随访,每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详细的了解患者家庭情况及其家庭生活、饮食习惯,找到适合每位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案,并尽可能获得患者家庭成员对社区护理的最大支持[4-5]。(2)在随访过程中要嘱咐患者饮食清淡,禁烟酒和浓茶,每次饮水不能超过300毫升,参与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和跳慢舞等。家属要起到对患者的监督作用,随时提醒患者要减少伏案工作的时间和在光线昏暗空间停留时间;当患者出现眼酸胀、头痛和视线模糊等青光眼发作的症状时,应立即到院诊治。(3)心理干预:患者眼压在受生理状态影响的同时还会受到情绪影响,随访中叮嘱家属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避免过度激动或情绪较大起伏。(4)用药干预:在随访中,了解患者用药情况,通过详细沟通帮助物色一个对患者病情重视、责任心强的家庭成员,告知这位患者家庭成员要随时叮嘱和监督患者遵医用药。(5)针对家属的健康教育:采用发放宣传册或者邀请患者和家属参与青光眼知识讲座等形式,让患者家属了解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治疗方法和护眼方法,指导家属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遵医行为,便于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用药进行监督。

1.3 疗效评价

按照《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疗效进行评价,显效:患者青光眼发作次数减少76%至100%;有效:青光眼发作次数减少了51%至75%;改善:次数减少26%至50%;低于50%或次数增加则为无效[6]。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近6个月的遵医行为,包括避免诱因、按时服药和自我检测、定期复查。并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数据分析,用x2检验和t检验法进行计数和计量资料的分析,并以(%)和(±s)来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如表1。

表1 患者SAS和SDS评价(±s)

表1 患者SAS和SDS评价(±s)

组别 n SAS SD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2 65.05±3.3932.65±3.09 64.01±3.6633.90±4.04对照组 32 64.12±3.4338.60±3.07 63.43±4.3237.28±3.49 t - 1.090 7.727 0.579 3.581 P - 0.279 0.000 0.564 0.000

2.2 两组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比较,如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遵医行为对比 [n(%)]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疗效比较,如表3。

表3 干预6个月后疗效对比 [n(%)]

3 讨 论

青光眼是指由于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眼压持续升高会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觉功能带来严重损害,青光眼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视野可能会全部丧失或是失明。在患者治疗出院后,需要对其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对出院后的眼部恢复有着积极意义。青光眼无法彻底达到治愈的效果,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其发作次数,需要控制眼压的稳定。由于患者和家属对青光眼知识了解不够,在生活中一些行为习惯可能导致青光眼频繁发作,最为严重时会导致失明,因此对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很有必要。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和家属对青光眼知识的认知程度,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能够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等[7]。眼压的升高和患者情绪也有一定关系,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更加健康,情绪稳定,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眼压持续或间断升高,有利于避免青光眼反复发作。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在经社区护理干预后,其SAS评分和SDS评分,以及治疗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大幅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对青光眼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不仅能提高其遵医行为,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青光眼发作次数。

[1] 惠延年主编.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131.

[2] 阮芬儿,陈 艳.家庭干预对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及疗效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88-2289.

[3] 陈晓云.社区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的影响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1):81-82.

[4] 陈小芬.青光眼病人出院随访的护理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21):2248-2249.

[5] 齐许红,韩晶晶,刘 婷.小儿脑瘫护理中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49-50. [6] 董智华.分析西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的护理干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1-2.

[7] 杨玉倩,施 炜,魏 伟,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致继发性青光眼、晶状体过敏性前葡萄膜炎1例[J].临床眼科杂志,2016,24(5):464.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2

B

ISSN.2096-2479.2017.03.20.02

猜你喜欢
眼压青光眼出院
青光眼问答
改善青光眼 吃什么好呢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