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7-04-01 06:18付维丽王玉生
关键词:心梗成功率心肌梗死

付维丽,王玉生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200)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付维丽,王玉生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200)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实施价值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治疗的3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采取分组护理干预,每组15例。实验组急性心梗患者均行院前急救人性化护理干预,参照组急性心梗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急性心梗患者的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组间各项实验指标对比,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更好地改善了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存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行院前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提高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实施价值。

个性化护理;常规护理;急性心梗;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

临床治疗工作中,急性心梗既属于常见病也属于危重疾病,疾病会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治疗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均会造成患者死亡问题。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情况,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有报道指出,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实施价值明显,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2]。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30例作为实验对象,并进行分组护理干预,总结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并对比常规护理干预效果。详细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30例作为实验对象,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5~72岁,年龄均值(58.0±10.0)岁;梗死部位:下壁患者8例,前臂患者5例,前间壁患者4例,高侧壁患者3例。将30例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心梗患者均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实验组心梗患者均行个性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接到急救电话后5 min内出车,并及时和家属沟通,简明指导救护方式。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支持,让其关注患者的身体变化情况,不可慌乱。急救人员达到现场后,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书写相关资料,了解患者疾病史情况,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对于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患者,要采取高浓度吸氧治疗。对于抢救中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要为其进行心肺复苏。另外,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进行疏导,并对患者进行鼓励,对于焦躁情绪持续未改善患者,要使用镇静剂[3]。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比两组急性心梗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心梗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n(%)]

2.2 组间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时间为(6.5±2.0)天,参照组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时间为(9.5±2.0)天。经统计学对比,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t=7.5000,P=0.0000。

2.3 组间患者生存状况对比

急性心梗患者经过抢救后,实验组患者中有14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93.3%。参照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60%。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x2=4.6584,P=0.0309。

3 讨 论

急性心梗患者病情会在短时间内变化,且并发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问题,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常见的诱因表现出过劳、激动、暴饮暴食、酗酒等。临床数据指出,我国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发生率有明显的递增趋势[5]。院前急救工作开展过程中,急救车出发的时间、急救医护工作人员对家属急救知识的指导、对患者心理情绪的指导等,都将直接影响到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结合本文实验研究结果,对我院收治治疗的3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以及个性化护理干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实验结果显示,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无论是护理满意度、患者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5。由此,说明相对于常规护理干预的个性化院前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家属进行急救方法指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对于改善急性心梗患者生存质量更具积极意义,符合患者及家属需求。另外,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抢救中要对医师下达的医嘱做到听清、看清、问清,并对药物使用具体情况进行复核。转运期间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告知家属,提高家属配合度,降低护理投诉事件发生几率。担架运送过程中,不能牵拉患者的四肢,并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与对接科室相关工作人员做好交接工作,为临床抢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王红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中的应用[J].家庭医药,2016,(8):148-149.

[2] 刘 颖,赵 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13-15.

[3] 丁海静.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6,22(5):859-861.

[4] 吴琦亮.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101-102.

[5] 刘 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探讨[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2):42,38.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3.44.02

猜你喜欢
心梗成功率心肌梗死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