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04-01 06:18
关键词:脑血栓优质满意度

余 芳

(余姚市人民医院,浙江 宁波 315400)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余 芳

(余姚市人民医院,浙江 宁波 315400)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脑血栓患者130例,由于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5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65例患者应用科学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血栓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于疾病恢复的效果作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优质护理;脑血栓;应用效果

脑血栓是临床上脑梗死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从而进一步使脑管腔变得狭窄,血流缓慢导致血栓形成,最终使脑部出现供血不足。脑血栓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最初表现为反应迟缓、言语不清以及肢体发麻等,不能及时的治疗,发展至后期会出现昏迷状态,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1]。本文就脑血栓疾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脑血栓患者130例,由于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患者,对照组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3.1)岁;观察组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5±2.7)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精神疾病以及意识障碍疾病,各小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后显示,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各组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具体内容有:①健康知识指导:首先要给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主要知识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式等;疾病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瞳孔)并做好详细记录,患者有不适情况时及时汇报医生,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心理护理:患者面对疾病会存在诸多不良情绪,例如焦虑、惶恐、不安等,这些不良情绪都不利于患者恢复,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者解除或者减轻这些不良情绪的影响,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时语气要平和,要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拉近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信任制度,鼓励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般护理:为患者提供宽敞光照条件好的病室,注意按时通风,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并且定期对病室进行消毒;要保证患者的安全问题,必要时增加床栏,防止患者坠床;④饮食护理:为患者提供低肪、低盐、低糖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嘱患者多饮水,多食用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⑤并发症护理:患者由于疾病需求需要长时间卧床,压疮就成为了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勤翻身,平均每2 h翻一次身,此外还要保持患者床铺清洁整洁干燥,同时,定期给患者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对于疾病发展严重,形成尿失禁的患者要进行导尿,为患者做好皮肤护理,必要时给患者涂抹甘油或者润肤霜[2]。

1.3 观察指标

经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利用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进行评分(满分60分,<20分生活质量极差;20~30范围为生活质量相对较差;30~40分范围为质量一般;40~50范围指生活质量良好;>50分为生活质量优,并在护理后,问卷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 16.0版进行本次研究数据的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为护理后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为结果指数中护理后满意的例数以n(%)表示,统计指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分析

护理干预后,各个小组患者对不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也各不相同,具体内容如表1。

表1 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分析(n,%)

2.2 各小组生活质量情况分析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63.2±3.1)、(45.9±4.2)、(61.7±4.8)、(52.1±4.5),对照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51.9±4.7)、(38.6±5.2)、(52.8±4.9)、(58.6±3.7)。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脑血栓是近几年来神经内科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是指大脑血液供应不足,使椎动脉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以及血块,从而引起大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状态,最终导致其脑细胞坏死的一类疾病。该疾病发生后主要的临床特点包括感觉障碍、失语以及偏瘫等,严重者甚至出现猝死,若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3]。由于脑血栓发病率高,且致残率和死亡率也颇高,因此,在进行治疗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步骤。在本文研究中,首先要树立“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给予优质化服务,不断的满足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多关心、尊重患者,转移注意力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同时又增强了患者治疗的自信心,提高了配合度。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模式,全面的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分析评估,在患者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可以感受温暖,这一护理模式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及其家属的认可。

综上所述,针对脑血栓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于疾病恢复的效果作用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1] 高 远.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8(06):234-235.

[2] 陈爱萍,陈尚萍.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疗效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6,15(01):1864-1865.

[3] 伍宏英.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5,23(05):742-743.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03.53.02

猜你喜欢
脑血栓优质满意度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