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用途肢体固定带在婴幼儿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2017-04-01 06:18梁文婷王玉英王学梅陈改灵
关键词:管率多用途管路

梁文婷,王玉英,王学梅,陈改灵

(吕梁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山西 吕梁 033000)

小儿多用途肢体固定带在婴幼儿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梁文婷,王玉英,王学梅,陈改灵

(吕梁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山西 吕梁 033000)

目的应用自主发明的“小儿多用途肢体固定带”来降低婴幼儿静脉留置管路脱管率,减少患儿痛苦,确保静脉置管安全。方法从2014年7月~2015年3月,在吕梁市人民医院儿科有静脉置管的患儿佩戴“小儿多用途肢体固定带”,进行防脱管效果观察,共调查2115例,其中观察组为佩戴“小儿多用途肢体固定带”610例患儿,对照组1为无保护具患儿780例,对照组2为使用传统保护具725例患儿。结果观察组的脱管率为1.96%、对照组1、对照组2的脱管率分别为52.18%、30.75%。该固定带较无保护具者脱管率降低了50.22%,较传统保护具者脱管率降低了28.79%。结论“小儿多用途肢体固定带”能降低婴幼儿静脉置管脱管率,降幅为50.22%,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小儿多用途肢体固定带;婴幼儿;静脉置管;脱管效果观察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3月到7月吕梁市人民医院住院患儿输液率约为99.23%,静脉留置针使用率高达99.50%。置管期间,多数患儿存在异物感,在置管部位反复抓、挠、拔、拽、蹭、蹬,造成看护困难,极易脱管,不仅增加患儿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还严重影响患儿静脉治疗安全。

医学领域非常重视安全管理,实施静脉留置针的安全管理,可有效杜绝不安全隐患的发生[1],而规范留置针固定方法,可减少留置针脱管次数[2]。目前,婴幼儿外周静脉留置针除贴膜固定外,还用弹力网帽和医用绷带进行辅助固定,而戴弹力网帽使患儿主动抓挠增多,用绷带包裹易脱落,两者都不易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存在脱管安全隐患。为此,我科通过品管圈进行静脉置管脱管的真因验证,针对性的进行实物设计,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静脉治疗辅助工具“小儿多用途肢体固定带”,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效果观察。该固定带在降低婴幼儿静脉留置管路脱管率方面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7月~2015年3月在吕梁市城市人民医院儿科范围内进行临床实践应用,共观察2115例,其中观察组为佩戴“小儿多用途肢体固定带”患儿610例,对照组1为无保护具患儿780例,对照组2为使用传统保护具患儿725例。观察人员:选择有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留置管路护理经验的护士和置管期间长期陪侍的家属作为观察人员。观察对象:凡有静脉留置管路的婴幼儿。

1.2 方法

1.2.1 材料及用物

(1)静脉留置针:均选用三鑫医疗公司生产的24 G×0.75单翼密闭式Y型-03的静脉留置针,贴膜选用3 M透明敷贴。使用前对留置针的质量进行检查,选择外包装无破损、在有效期范围内、套管无碎裂、针头无弯勾等[3]。

(2)小儿多用途肢体固定带:采用双层布料,由一个胸带两个臂带外加粘扣组成的胸臂一体套式固定带,外层布料均为可粘性极强的材质,内层布料为柔软亲肤材质缝制而成,宽度一致,均为6~8 cm,胸围带长60~70 cm,臂围带长32~35 cm,(固定带大小可根据使用患儿的体重、年龄而制作成多种型号)它还将胸带和臂带分别开设有缺口,通过移动固定带上黏扣的黏贴位置来调节固定带松紧度。

1.2.2 穿刺方法

由受过留置针穿刺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儿科专科护士进行留置针穿刺,标准是参照山西省护理学会编制的静脉留置针操作标准与流程进行。分别对婴幼儿进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

1.2.3 辅助固定方法

(1)无辅助用具:按照标准规范固定贴膜。

(2)传统固定带:用弹力网帽对头皮静脉留置管路进行辅助固定,用医用绷带对外周静脉留置留置管路进行辅助固定。

(3)小儿多用途肢体固定带:先给患儿穿单衣做好准备,解开胸带的粘扣并将其围绕于患儿胸部,调节松紧,以伸入四指为宜,黏紧粘扣;再解开两侧臂围带的粘扣,将患儿双上肢分别固定其中,松紧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活动以患儿上肢外展30度左右,双手最高可达耳垂高度为宜,不影响其玩耍、吃食物为最佳。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使用“小儿多用途固定带”者和无保护具者脱管情况对比

对照组1对780例婴幼儿进行脱管观察,脱管407例,脱管率为52.18%。观察组对610例婴幼儿进行脱管观察,脱管12例,脱管率为1.96%,使用小儿多用途固定带者较无保护具者,脱管率降低了50.22%。见表1。

表1 使用“小儿多用途固定带”者和无保护具者脱管情况对比

2.2 使用传统保护具者和“小儿多用途固定带”脱管情况对比

对照组2对725例婴幼儿进行脱管观察,脱管223例,脱管率为30.75%。观察组对610例婴幼儿进行脱管观察,脱管12例,脱管率为1.96%,使用小儿多用途固定带者较无保护具者,脱管率降低了28.79%。见表2。

表2 使用传统保护具者和“小儿多用途固定带”脱管情况对比

3 讨 论

婴幼儿静脉置管期间,在不使用任何保护具辅助固定的情况下,静脉留置管路完全暴露,异物侵入机体,患儿本能抵触去抓挠,安全隐患极大,客观上造成了脱管的必然性,脱管率高达52.18%。

使用弹力网帽和绷带辅助固定时,弹力网帽易致皮肤瘙痒、皮疹等不适,头皮压痕明显,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患儿不自主抓挠的行为;绷带能有效预防小儿静脉置管脱管[4],但均为遮盖物,使用后造成穿刺部位的观察障碍。

预防静脉置管导管脱出,应使用约束带适当制动[5]。适度约束患儿四肢的活动范围,可保证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及患儿的安全[6]。“小儿多用途肢体固定带”是根据小儿不同时期生理发育的特点,结合临床上静脉治疗时对留置管路的使用需求和安全管理要求来进行设计的,将肢体固定于侧胸,缩小肢体活动范围,能有效防止因触碰置管部位而影响管路固定的牢固性,制动效果显著,确保静脉置管安全。该固定带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舒适、可随身佩戴、适度活动、重复使用等优点,设计人性化,制作贴心,材质舒适,充分保留了婴幼儿好动、爱玩的天性。

经临床实践证实,该固定带可有效预防婴幼儿头皮和外周静脉置管脱管,无论输液与否、是睡是醒、白天或晚上都能有效预防脱管,脱管率仅为1.96%。该固定带脱管率较无保护具者降低了50.22%,较传统保护具者降低了28.79%,干预效果显著。作为静脉治疗辅助固定工具之一,能有效制动患儿,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陈瑞琴,刘金凤.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安全管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7):148-149.

[2] 刘妍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81-82.

[3] 韦香葵,张风清,潘冰雪,等.出爪亮翅式运动训练对延长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7(29):2481-2483.

[4] 黄丽娟,黄小芳,农利平,等.自我粘缠绷带在预防小儿留置针脱管中应用[J].广西医学,2007,29(9):1467.

[5] 张海燕,赵宝春,修 红,等.两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报,2013,11(20):62-63.

[6] 李 娜.自制小儿四肢约束带的方法及应用[J].当代护士旬刊,2015,12:161.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03.115.02

梁文婷,主管护理师,儿内科护士长,本科

猜你喜欢
管率多用途管路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5万吨长货舱多用途船舶开发设计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
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管置管率
关于低压锅炉对流管胀接技术规范的探讨
颈椎管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病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成功着陆
美航天服漏水或因管路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