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传播中的灰色文献发行利用探析
——以“脆弱国家”议题为例

2017-04-02 19:24刘天旭刘晴晴
关键词:灰色文献国家

刘天旭, 刘晴晴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美国外交政策传播中的灰色文献发行利用探析
——以“脆弱国家”议题为例

刘天旭, 刘晴晴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灰色文献是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外交政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美国外交和学术界在激起“脆弱国家”议题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以灰色文献形式有效扩大了美国的影响力。因为灰色文献能在议题设置方面抢占先机,网络免费发行能扩大受众面,非正式传播途径相对中立有助于减少阻力。美国的这种做法,对于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灰色文献; 外交政策; 脆弱国家; 文化软实力

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自己的软实力,在文化交往中,美国高举知识产权保护的大旗,攫取经济利益;同时,美国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大量免费提供灰色文献,特别是社科类灰色文献,扩大美国外交政策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提升美国的影响力。那么,灰色文献为什么会有助于美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这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目前,国内对灰色文献的讨论,大多数是由图书馆工作者完成的,讨论的主题着眼于灰色文献信息收集系统的建设,对灰色文献价值的开发利用偏向于挖掘出其“黑色”价值(情报价值),较少从国际关系、出版发行、传播学等角度分析灰色文献的社会价值,特别是其在提升国际话语权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灰色文献的内涵及特征入手,通过分析灰色文献与话语权的内在关联,即灰色文献抢占学术(政策)前沿议题、免费传播构成行动者网络、学科知识与政治话语的内在转换机制,揭示美国“脆弱国家”研究助推美国话语权这一国际政治现实,指出其对中国的启示意义。

一、灰色文献:涵义及特征

人们对灰色文献的认识在不同时期是变化的。最常用的关于灰色文献(Grey Literature)的定义是由1997年举行的第三次灰色文献国际会议上讨论并通过的,认为灰色文献是指“由各级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工商业界生产的,不受出版商控制的各类印刷或电子形式的文献资料。”[1]。这届会议是在卢森堡举办的,所以这个定义被称为卢森堡定义。不过仅仅从出版商角度限定还不够,而且“不受出版商控制”含义不明,可见,卢森堡定义存在明显缺陷。有鉴于此,2004年在美国纽约市举办的第六届灰色文献国际会议上,为卢森堡定义增加了一个附言,对“出版商控制”做出限定,“即出版行为不是创作主体的原初行为。”这一定义的基本特征是基于日渐消退的传统印刷体系的商业、出版以及发行模式,从经济角度界定灰色文献。但纽约定义仍然过于宽泛,缺乏灰色文献的基本特征。

随着研究的深化,有学者提出需要一个新的概念框架:“灰色文献是指那些不受出版商控制,由各级政府、学术机构、工商组织等原创主体制作的,以印刷或电子格式存在的,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拥有充分质量被图书馆或研究机构收录资料库的各种文档。”[2]该定义从文档性质、法律地位、质量标准和中介联系四个方面总结了灰色文献的特征。该定义是2010年在布拉格举办的第12届国际灰色文献大会的会议论文中提出的,被称为布拉格定义。

基于灰色文献的最新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其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灰色文献的“灰质”性。

这是就文档性质而言的。既然被称为灰色文献,“灰质”就是这类文档的首要特征。“灰色”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间,所以,“灰色文献”就是介于“白色文献”和“黑色文献”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文献。“白色文献”是指“公开”、“正式”、“商业化”方式发行的文献材料,比如拥有书刊号的书籍、期刊、报纸等;“黑色文献”是指不允许公开出版或未公开发行的文献资料,比如政府部门产生的不少档案或文件是秘密级别或者绝密级别,是处于“黑箱”状态的文献。可见,介于公开出版和非公开出版之间,非正式、“半出版性”是灰色文献的特征,本文称其为“灰质”性。

第二,专业性(质量水准)。

处于半出版状态的文献信息数量异常庞大,但并非所有处在半出版状态的信息都值得划归灰色文献的范畴。只有那些满足一定质量要求的半公开文献才能被称为灰色文献,这就是灰色文献的质量水准。灰色文献一般未满足期刊杂志或书籍正式出版的规定,但专业工作者同行评估后认可其内在价值。一般来说,技术文件、科技报告、博士论文、会议论文、工作论文、非商业出版的官方文件、研究报告等是灰色文献的主要类别,而一般人的聊天记录、商业性的广告册子等就不必归入灰色文献范畴。

第三,直接性。

灰色文献的还有一个特征是其发布的直接性,即由文献的生产者直接发布,不经过中间出版商正式发行。灰色文献还具有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虽然不少国家出现了一些情报信息机构专门收集灰色文献,并对外免费或象征性收费提供各学科领域的灰色文献信息,这些机构只是灰色文献的整理者和汇集者,并非直接发布者,灰色文献的直接源头仍可追溯到各政府机构、学术团体、研究机构等。

二、灰色文献扩大了美国的国际话语权

美国的灰色文献数量大,种类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普及,灰色文献的数量急剧增长,速度是传统文献的三四倍,其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而变成以电子文档为主。就灰色文献的呈现类型而言,主要有博士论文、会议论文、工作论文、非商业出版的官方文件、研究报告等;就学科类型划分,灰色文献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内容,而且以自然科学内容为主。本文中,我们集中关注灰色文献中的社会科学类内容,特别是与本文主题密切相关的外交政策、国家安全、国际发展与援助等领域的灰色文献,主要涉及新闻传播、政治学、国际关系、经济学等学科。

美国等西方国家很早就认识到了灰色文献的重要价值,但美国灰色文献的搜集利用比较分散,没有统一管理,散布在大学、智库、政府机构等。政府也建立了一些专门搜集灰色文献的数据库,比如“灰色文献网络”(GrayLIT Network),这是美国最全面的灰色文献门户网站,隶属于美国国防技术情报中心(DTIC)的“科学技术信息网”(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Network(STINET)),主要收藏技术报告。

美国不仅重视灰色文献的科技价值、情报价值,也非常重视社会科学类灰色文献的社会价值、政治价值。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发达国家中人口最多,信息技术也最先进,软实力在全球也首屈一指。经济全球化的背后也不可避免伴随着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价值观念的全球渗透和扩张。美国国际话语权的强势扩散,能够明显看得见的途径是通过传统的书籍、报刊、影视作品等正式出版物传播,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更大更隐蔽的渠道是通过大量非正式渠道传播,其中灰色文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就是说,美国在通过正式出版物传播美国的相关价值之前,已经通过大量灰色文献做了大量铺垫,在“润物无声”之中已经为美国话语权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我们以“脆弱国家”研究主题为例来展示美国运用灰色文献扩张影响力的做法。十多年来,国外关于“脆弱国家”的学术文献大量涌现,在主要的国际组织和西方大国的外交领域,脆弱国家问题已经跻身为中心议题,很少有其他政治词汇能像“脆弱国家”一样,如此迅速地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国际关系学术研究和外交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核心,这正是美国国际话语权的体现。但关于“脆弱国家”理论的研究中,除了部分正式出版的期刊论文和书籍之外,还有大量的研究报告、会议论文和工作论文等灰色文献,有学者正确指出:“脆弱国家概念通过灰色文献得以巩固”[3]。美国和平基金会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发布《脆弱国家指数(FSI)研究报告》(2013年前名为“失败国家指数”),该报告除了在《外交政策》杂志上正式公布具体指数外,整体报告是以灰色文献形式在该机构门户网站发布的,影响很大。另如系统和平研究中心两年发布一次的脆弱国家指数,也主要以灰色文献形式存在。还有研究者甚至单独设立了研究脆弱国家的个人门户网站。

为推动脆弱国家议题的广泛传播,美国和英国政府对此项基础研究提供了财政资助。199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领导设立了一个“失败国家特别小组”,展开关于国家失败的数据搜集和预测分析工作,研究地点设在乔治梅森大学,后来,该研究项目更名为“政治不稳定特别小组”(PITF)。从1998年开始,该研究项目每个月都向美国政府提交月度报告。2004-2006年,美国国际发展署开展了“国别分析支撑”计划(CAS),形成了一套“脆弱国家指标”(FSI)。美国政府还资助了其他一些项目,政府资助推动了脆弱国家研究的扩散和深化。另外,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网站上也存在关于脆弱国家研究的大量灰色文献,尽管这两个国际组织似乎不属于美国,美英“两国政府对经合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等国际型组织规范性工作的重要影响力也是推动国家脆弱性文献大量出现的一个强有力因素”[3]。灰色文献对美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为何灰色文献繁荣有利于美国扩大影响力

美国灰色文献繁荣为什么有利于巩固话语权,提升美国的文化软实力?根本原因可能在于知识产品本身的价值——知识就是力量!一个国家知识产品的类型多样化、竞争力都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而灰色文献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品,其政治文化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发行方式和存在方式。就社科类灰色文献而言,根据澳大利亚学者的研究,“向公众告知公共政策并提供政策依据”是生产灰色文献的最重要目的,90%的受访机构认同这一点,也就是说,“政策性灰色文献常常为拓展影响力而产出。”[4]一个国家灰色文献数量越多,影响力就越大,该国的话语权自然也越大。

首先,发布灰色文献能争取时间,抢占知识产权的先机。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品的重要价值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颁行为人们创造知识提供了强大激励机制。一种知识产品的产权归属往往遵循时间优先原则,即谁最先发布这种信息,谁最有资格拥有其产权。一般来说,学术研究、科学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数据等都需要快速发表或公布,以便在时间上抢占先机,证明自己的优先权,当然也有方便同行间交流、加快知识传播的考虑,而传统的图书期刊等正式出版方式在时效上、规则上往往抑制了这种需求。因特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这种需求的表达提供了适宜的技术条件,由于省去了正式出版的诸多中介环节,信息公开的时间大幅缩短,它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满足了研究机构将本机构研究成果影响力最大化的原初动机。特别是社科类创新的前沿研究,往往没有什么特殊的技术机密,只需要证明哪个机构或研究者最先提出某个新概念就足以构成其影响力的重要条件了。美国研究脆弱国家主题的一些学者或机构,如和平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系统和平研究中心以及美国国际开发署等,都将大量的研究报告、工作论文或者相关的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率先在官方网站上公布,部分工作论文或会议论文经过随后一段时间的讨论修改,再正式发表在期刊上,或者以图书形式正式出版。政府允许这类灰色文献大量出现,无疑顺应了文献生产者抢占先机的要求,激发了知识的创新生产。

其次,免费直接发行、方便用户使用,能有效扩大影响力。

在传统印刷时代,一种知识体系或理论的影响力往往是通过正式印刷品,如期刊、报纸、图书等途径传播的,知识产品的正式化发行,一是可能产生信息扭曲,不利于作者意图的准确表达;二是从这些出版机构获取印刷品,阅读者几乎都需要购买,因此受众面比较小,产品的影响力受到了很大限制。灰色文献由作者或研究机构直接发布,在互联网条件下读者往往可以免费获得,无疑有效扩大了受众面,方便了知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沟通、讨论,扩大了该知识产品的影响力。传统商业观点往往将知识产权保护与读者付费等同起来,这其实是个误解。美国灰色文献的产权也同样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即阅读者、使用者在引用有关研究和相关观点时都要明确注明引用来源。比如,美国和平基金会2014年发布的脆弱国家指数报告明确标明了版权,同时注明该指数也在《外交政策》杂志正式发布,我们不用购买《外交政策》杂志,就可以在该机构的专门网站上免费下载PDF格式的报告全文[5]。可见,为了某个议题影响力的扩大,占领学术研究乃至政治话题的制高点,不少西方机构在研究初期,往往将初步构想以工作论文、会议论文或者总结报告等形式免费公布出来,以引起同行或相关者的兴趣与关注,这并不意味着不主张自己的知识产权。这与物质商品的商业推广程序和手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有些物质商品在产品切入市场的初期,往往采取免费赠送、免费试用等手段,目的是吸引注意力,激起消费欲望,一旦影响力达到一定规模,形成稳定的消费市场后,生产者能够从中获益,知识产权保护意义就能显现出来,前期的免费就会得到回报。当然,也有部分作者生产灰色文献的目的纯粹在于促进知识增殖,向公众传播知识,根本就不打算从中获利。

再次,非官方渠道相对中立,有助于减少价值传播的阻力。

美国软实力的强大,一定程度上也与美国政府的价值观传播技巧有关。在脆弱国家理论的传播中,美国将外交实践与外交政策的理论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将报纸、广播电视、图书杂志等正式出版物与政策研究报告、会议论文、工作论文等灰色文献的大量传播结合起来,伴随着激烈的学术争辩或者价值分歧。有学者将“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缩略ANT)运用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以脆弱(失败)国家概念的形成过程为例,揭示了美国是如何通过这一概念主导国际政治议题的[6]。

按照行动者网络理论,一个概念的传播是在由行动者与文本组成的网络中共同完成的,经过行动者的登记、概念的转义、代言人形成以及强制通行点等程序,最终形成了脆弱国家概念的传播。在脆弱国家概念提出的最初阶段,参与的行动者较少,而且多是外交实践者,概念出现在政府的外交政策报告等灰色文献中;第二阶段,学术界开始介入讨论,对概念的争论加大,学术期刊等正式文献中开始出现该研究议题;第三阶段,各个领域的参与讨论者数量快速增加,正式文章和灰色文献大量出现,激烈争论;第四个阶段,研究深度的同质化提升与批判性的异质化趋势并行,出现了一些拥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专家主导此后的研究进程,被引用的文章多出现在正式学术刊物上,而国际组织、外交政策制定者、发展机构以及智库等的研究报告、工作论文等灰色文献引用程度减少。该研究揭示出,许多类似脆弱国家概念的那些名词,既是一个科学分析的框架,也同时是一个政治工具。它表明,“研究科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是多么重要,理解学科知识的生产和转换的结构就等于理解当代政治词汇的意义。”[6]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美国灰色文献繁荣与巩固国际话语权之间的内在逻辑。

四、启示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经济贸易第一大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却处于弱势地位,我们的话语权远落后于实际的国际经济地位。由于历史原因,英语成为当今国际上舆论传播、文化交流的主导语言,西方文化仍是当今世界文化的主流内容,西方价值仍在全世界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发达国家依然掌控着国际舆论的主导权。从我们自身主观方面分析,中国媒体的议题设置能力不强,无力引导国际舆论,而且“话语传播模式创新性不够,表现在叙事方式不够成熟,话语传播体系不够完善,在国际交流中说教色彩过浓,空泛直白,简单僵硬;同时,对新媒体认识不够、研究不多进而重视不够。”[7]在议题设置方面,我们尚未出现西方“脆弱国家”这样有影响的研究议题;传播方式上,我们学术基本理论研究基础不够宽厚,单纯依靠官方对外宣传,使得说教色彩过浓;重视利用正式出版物,忽视了灰色文献在议题设置中抢占先机的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改进、弥补的地方。美国脆弱国家研究中大量利用灰色文献的案例,对中国提升话语权无疑是个有益的启示。因此,我们建议:第一,在加强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宣传功能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网络灰色文献的作用;第二,在把握宣传的政治导向时,要注意加强学术基础理论研究;第三,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时,不要陷入唯利是图的误区,需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基础研究的力度,使更多的社会科学类研究成果对读者免费开放,实现更大的影响力。

[1]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Perspectives on the Design and Transf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M]//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Literature. Amsterdam: Transatlantic,1997.

[2] Joachim Sch?pfel, Towards a Prague Definition of Grey Literature[M]// Twel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Literature: Transparency in Grey Literature. Grey Tech Approaches to High Tech Issues. Prague, 2010:11-26.

[3] Oliver Nay, Fragile and Failed States: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Conceptual Hybrids[J].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2013(3):326-341.

[4] Lawrence, A, Houghton, J, Thomas, J & Weldon, Where is the evidence: realising the value of grey literature for public policy and practice[R]. Swinburne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Melbourne, Australia. 2014. http://apo.org.au/research/where-evidence-realising-value-grey-literature-public-policy-and-practice.

[5] www.fragilestatesindex.org.

[6] Christian Bueger & Felix Bethke, Actor-networking the “Failed State”——An Enquiry Into the Life of Concept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evelopment, 2014(1).

[7] 胡正荣 李继东.如何构建中国话语权[N].光明日报,2014-11-17(11).

[责任编辑:赵秀丽]

2017-01-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西方脆弱国家理论研究”(14YJA810006)。

刘天旭,男,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刘晴晴,女,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10.13393/j.cnki.1672-6219.2017.03.008

D 815.5

A

1672-6219(2017)03-0039-04

猜你喜欢
灰色文献国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浅灰色的小猪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把国家“租”出去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