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7-04-03 05:06曾于林
关键词:满意率内科心血管

曾于林

(澄江县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 652599)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曾于林

(澄江县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 652599)

目的进行心血管内科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心血管内科患者200例,依据住院时间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风险风险管理,进行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2.0%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具有8.0%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具有97.0%护理满意率,对照组具有85.0%护理满意率。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促进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降低,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应用效果

护理风险指的是在临床护理中可能对患者、医院造成的伤害和损失,为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保证患者安全,应当开展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本文将选择我院收治200例患者,对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心血管内科患者200例,依据住院时间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40例女、60例男,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7.5±4.6)岁。对照组43例女、57例男,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67.7±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包括预估和防范风险因素,避免发生护理危及,防止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1.3 危险因素

①意外事件因素:在病情影响下患者器官功能会出现退化,进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患者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测的危险,常见的包括跌倒、坠床、滑到等,若是用力排便则可能出现心肌梗塞等,以上这些危险可能随时发生于患者身上,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当给予充分重视。

②药物因素:心血管内科患者通常需要服用多个种类药物,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药物配送出错,患者服用后会对治疗和健康造成影响。实际中部分特殊药物需要严格控制输送速度,若未严控控制速度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刺激,进而出现危险。护理人员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当自注意以上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③管理因素:实际护理中一些年龄护理人员由于缺乏经验,会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和失误,进而对患者造成影响并引起护患纠纷。所以护理人员应当重视这类风险的存在,并通过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章,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1.4 效果评价指标

进行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对比,护理满意度评价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10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事件2例,具有2.0%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1例管路脱落、1例意外伤害;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时间8例,具有8.0%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2例给药错误、5例管路脱落、1例意外伤害。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100例患者中67例患者非常满意、30例满意,具有97.0%护理满意率;对照组100例患者中65例患者非常满意、20满意,具有85.0%护理满意率。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

3 讨 论

心血管内科主要是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所以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应当开展严格护理风险管理,促进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降低。实际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①对相关护理制度进行完善:应当引导护理人员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并在护理操作中严格观察相应制度,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后应当立即上报管理人员,并运用合理方法进行处理。同时对护理风险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构建,负责对护理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②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应当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接受知识培养,使其能够充分掌握先关护理知识和技能,进而在具体护理过程中规范操作,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应当对护理人员相应仪器使用情况、护理流程进行考核,并通过相应奖惩制度调动患者积极性。③强化和患者、家属的沟通:护理人员应当通过科学的方式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并将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家属,使其和护理人员一道做好患者风险管理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赢得患者、家属的信任,进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④对住院环境进行完善:实际中应当在厕所设置扶手,避免患者如厕过程中滑到。同时还应当合理放置危险物品,避免患者触碰后出现危险。另外,还应当将相关护理风险和预防促使制作成小册子,让患者通过阅读了解可能遇到的风险,防患于未然。本研究中,观察组具有2.0%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具有8.0%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具有97.0%护理满意率,对照组具有85.0%护理满意率。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可见,在心血管内科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促进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降低,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 鱼秀丽,王小亚.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26):5939-5939.

[2] 冯翠连.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12):77-79.

[3] 尤艳军,高喜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心血管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7):383-383.

[4] 韦柳青.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264.

[5] 万淑芳,万晓芳.护理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实践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32):89.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3.153.02

猜你喜欢
满意率内科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