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远程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4-03 06:31张翠玲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应用研究

张翠玲,祝 玲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榆林市分校,陕西 榆林 719000)

【远程教育】

手机在远程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翠玲1,祝 玲2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榆林市分校,陕西 榆林 719000)

手持终端,尤其手机已被大众普遍所拥有,鉴于终身学习和泛在学习理念的提倡,以及解决当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数字鸿沟以及个体自身面临的工学矛盾等问题的迫切需求,研究者更加关注手机的教育价值。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实践角度就手机在远程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本课题梳理了手机短信、微信、手机上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对远程教育以手机为载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撑。[关键词] ]手持终端;移动学习;应用研究

目前,短信、微信以及上网功能是较为普遍被使用的手机功能,当某一事物普遍被使用或掌握时,那么该事物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具有了一种必然性。因此,本研究主要从短信 和微信、手机上网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现状的分析。

一、手机短信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手机短信服务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手机终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理论上也证明了手机短信对学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手机短信移植到教学中而进行的手机播报教学具有可行性。

2、手机短信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信息以指数级增长的时代,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一些培训等存在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即“工学矛盾”。另外,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一些不可克服的地理等因素造成区域之间信息化的发展程度不同,进而会造成教育机会不公平、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以及考虑到越来越人性化的教育教学的开展,即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的需求。因此面对现在社会存在的问题,可以完成及时、交互的且被人们普遍应用的手机短信息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存在的“工学矛盾”、数字鸿沟等问题,因此手机短信息服务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必要性,不仅解决了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还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具有深远意义。

3、手机短信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手机短信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针对成人教育,完成通知学员学校的面授时间和地点、收缴作业的最后期限、通知学生进行考试注册、提醒学生查收校方寄出的学习资料等管理任务,相较于邮寄服务等形式,手机短信这种服务方式更具时效性并能节约成本。手机短信在电大教学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兰卓移动校园”短信群发业务。手机短信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指通过手机短信传递教学内容。手机短信作为教学过程中交流互动的工具。手机短信最基本功能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而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基于其的交流互动主要是师生、生生以及学习者与教材之间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双向交互。

4、手机短信息在教学中应用的结论和反思

通过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实现移动教学的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是完全可以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进行移动教学。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进行移动教学实现了教学中课前师生之间的沟通及学习者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内容的传递及学习信息的反馈,以及课后的教学辅导答疑三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二是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进行的移动教学充分体现了手机强大的信息发布功能。课前发布的授课信息短信对学习者起到了提醒作用,尤其对地域及工作行业分散的学习者的作用更为明显。手机短信更为不受环境的限制,可以直接及时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三是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进行的移动教学增加了异地师生互动的途径及特色。综上所述,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进行的移动教学正在引起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手机微信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手机微信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在2015年10月调查时,新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拥有比例为94.2%;2016年3月调查时,新生智能手机的拥有比例达98.7%。这个数据表明,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在迅速增长,移动设备主要以智能手机为主,开展移动学习在设备上基本达到要求。2015年调查时,学生使用微信的比例为88%,大多数是用于聊天、阅读网页、阅读电子图书;2016年调查时,使用微信的比例提高到98.7%。也就是说,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都有使用微信的经历,用途基本相近。这表明,学生利用微信开展正常的学习活动基本具备条件,都能利用设备进行网页浏览、下载资源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两次调查中,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100%的认为利用手机微信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辅助方式,它可以把自己的零碎时间得到利用,也便于和教师及时取得联系。学习过程有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2、手机微信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连续两学期对学生参与微信平台学习的行为进行统计,以某一门课程回复教师提问为参考,其平均结果是52%的学生能够利用微信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一学期参与学习次数在30次以上者占31%, 20次到29次者占18%,10次到19次者占3%,10次以下者占48%,不参与学习活动者占22%。这一结果表明,学生利用微信学习的参与率不高,比期望的结果少。这与学生学习的态度、家庭经济收入状况、输入法掌握的程度、学习内容等都有关系。

3、手机微信在教学中应用的结论和反思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师生对使用微信进行学习给予高度认可,但也认为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3.1手机微信教学的优点:

(1)学习随时随地可以发生。学生利用手机微信可以在空闲的时间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学习,真正突破了设备、地点、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可以把自己的零碎时间充分利用于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

(2)与老师的沟通更为方便。应用微信技术,适时的交互基本得以实现而且更加方便快捷。

(3)个别学习更有针对性。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既可面对全体,也可面对个别,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4)能与更多的人进行学习上的沟通。微信朋友圈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同时分享好的学习资源,也可以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2手机微信教学的缺点:

(1)知识的掌握容易分散,系统性较差;

(2)有用没用的内容都出现在交流平台,信息量太大,真正想学习的学生要过滤有效学习内容,比较费时且容易疲劳和烦躁;

(3)学习费用比较大,特别是视频类的课程;

(4)由于学生和教师个体差异,特别是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如文字输入法),学习的效率、态度、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手机上网在远程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手机上网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依据

利用手机浏览的到的网络资源不仅满足了用户对数量的需求,而且还满足了用户对资源的个性化、全面性的需求。

2、手机上网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手机对WAP的支持率相当高,已达到90%以上,因此,WAP网站成为移动学习重要途径之一。新浪、网易、搜狐等知名网站推出了WAP方式的教学辅导服务。博客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领域,进而伴随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移动学习的兴起,移动博客也成为服务于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样,移动博客具有博客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功能。例如,可以利用移动博客就教与学的问题发起讨论,发挥参与者的能动性与协作性,同时对自己的教与学随时的反思与记录,移动博客的特殊性在于其移动性。

3、手机上网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性分析

移动技术的介入,从空间维度上来讲,为学习者创造了学习空间连续体;从时间维度上来讲,则为学习者创造了学习时间连续体。即在硬件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学习者可以随时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然而手机上网服务于教育教学在时间上则受到学习者特点、学习方式、学习空间、学习内容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或制约下,使得手机上网服务于教育教学在时间属性上具有如下特点:手机上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时间变长。首先手机上网为学习者提供了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诸如吃饭间隙、课间间隙、走路时、坐车时)进行学习的保障,进而使得学习者的课外学习时间得以延长;其次,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设备持不限制甚至鼓励的态度,使得学习者在没有其他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手机上网作为学习工具,为及时解决遇到的学习上的障碍提供了支持,进而避免了学习者有效学习时间的浪费。学习者选择手机上网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行为多发生在课外时间,而且使用的手机上网的功能比较多,诸如浏览网页、博客、论坛等;而在课内,学习者多是一种被驱动式的应用,引用最多的手机上网功能搜索引擎,即遇到问题时,通过手机上的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源。学习者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长短是不同的,上网时间长短除了与学习者特征相关外,它还受到学习空间、学习任务、学习目的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当学习者处在比较开放的环境中,学习一些非结构化的资料时,则手机上网的时间就会相对比较长;而在封闭的空间环境中,查找一些结构化的资料时,则手机上网的时间就会相对比较短。

4、手机上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论及分析

通过对学员上网动机调查可以看出,基于手机上网获取的信息多是与专业不相关的信息,因此对手机上网能够辅助专业学习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员手机上网行为在时间上体现出手机上网频率多、每次上网时间短等特点,这种现象除了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使人产生信息焦虑的症状。手机上网的互动行为调查表明,手机上网更适合于用户与静态的网络资源交互,而在与其他用户直接或者间接的交互方面相对比较弱;然而从交互的效果角度讲,基于手机上网的实时互动效果要强于非实时的互动效果,既然手机上网为用户创造了实时互动的条件,因此建议要挖掘基于手机上网实时互动的潜能,从而提高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质量。学生手机上网检索行为调查数据表明,与电脑上网检索行为相比,手机上网检索行为变化不大,即时变化,基本上也是朝向不利的方向变化,诸如一些检索技巧的使用、就检索条目浏览量减少等。在提倡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今天,手机等移动设备也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学习工具,因此本研究认为有必要对学生就移动设备的应用进行相应的培训。另外,从对学习者就通过手机上网浏览到的资源的态度研究讲,网络资源的开发要有针对性,且要考量用户的需求,如手机屏幕信息的容纳量,专业网络资源的建设及发布方式等,进而使手机上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最大化。

四、总结与展望

本文主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证了手持设备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以手机为例,验证了手机各个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可实施性,并进一步做了理论上的探讨。具体工作和研究结论如下:

一是通过行动研究验证了手机短信、微信和上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主要围绕以手机短信、微信为载体的教育内容(资源)的开发,手机短信和微信发送等方面展开的,最后为基于手机的互动平台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模板。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归纳总结出开放教育学员手机上网行为特点,主要是从手机上网时长、互动行为、检索行为以及对网络资源的态度四个方面展开,为指导学员在以学习为目的时正确使用手机上网提供了依据。

[1]李伊白.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学习:现状、需求与发展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10(09).

[2]周济,等.引入移动学习技术满足学生随时之需[J].中国远程教育,2012(8).

[3]王伟,等.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2).

[责任编辑 张宇龙]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Phone in Distance Education

Zhang Cuiling,Zhu Ling

(Yulin radio & TV Univercity, Yulin 719000)

The handheld terminal, especially mobile phone has been popular with the promo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ubiquitous learning concept, the urgent needs of the problem and solve the current unfair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digital divide and individual facing the contradiction, resear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mobile phone.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makes a further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phone in Distance Education from the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combs the mobile phone SMS, WeChat mobile phone Internet,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 in order to distance education to mobile phone as the carrier of the new teaching model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

Handheld terminal; Mobile learning; Application research

2017-04-07

1.张翠玲(1970—),女,陕西省洋县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榆林市分校副教授;2.祝玲(1971—),女,陕西省武功县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榆林市分校副教授。

本文系陕西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度科研课题“基层教学点以手机为终端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5D-04-B20,项目负责人:张翠玲.

G728

A

1008-4649(2017)02-0013-04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应用研究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