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中的应用疗效

2017-04-03 08:37王淑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危重急诊科例数

王淑霞

(灵宝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灵宝 472500)

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中的应用疗效

王淑霞

(灵宝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灵宝 472500)

目的:分析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过程中采用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危重患者326例作为实验组,患者在院前转运中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另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危重患者326例作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院前转运,比较和分析不同转运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转运中意外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死亡率明显较低(P<0.05),而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过程中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具有理想的效果,可将转运的安全性提升。

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院前转运

目前临床对于危重患者的院前转运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类是在基础医院已经接受治疗但需更进一步接受先进设备治疗的患者;另一类是已经在现场进行初步抢救的患者,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则对患者院前转运过程埋下安全隐患[1]。本文以我院收治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现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效果理想,本研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进一步分析,以下为分析过程和结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危重患者326例作为实验组,其中包括男性患者215例、女性患者111例,年龄最高者为78岁,年龄最小者为13岁,中位年龄为46.8±2.5岁;另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危重患者32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包括男性患者220例、女性患者106例,年龄最高者为80岁,年龄最小者为12岁,中位年龄为47.5±3.0岁,2组患者主要疾病包括休克、复合伤、宫外孕大出血、呼吸衰竭、心衰、猝死、颅脑外伤、急性心肌梗塞等。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方法,护送采用平车或担架床,护理人员在左右,给予常规给氧,心电监护仪监测,经浅静脉进行穿刺而输液,应用救护车运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实验组则给予护理安全管理,主要方法为:(1)安全意识的强化,转运流程的完善,急诊科医护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知识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培训,将院前转运中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的意识,尤其是法律意识增强;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将《急诊救护车接诊知情同意书》、《院前急救记录单》制定出来,对转运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对救护车上的设备等设施进行改善,相关用品及仪器由专人定期检查,专人负责运输工具,并做好保养及定期检修[2]。(2)准入制度进行完善,对医护人员的准入制度进行制定,经过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参与院前转运工作;培训出诊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常见的危重疾病护理抢救流程进行加强培训,将护理人员的抢救技术水平提升[3]。将出诊人员的急救意识提升,使得院前急救技术水平加以提升,培训相关操作,比如外伤包扎术、心电监护、电击除颤、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等,之后要进行考核[4]。(3)在进行转运之前要对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评估,对专人接线护理人员进行配备,对呼救电话及120指挥中心派遣要认真接听。对患者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及联系人、患者的病情进行询问清楚,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判断,对《院前急救记录单》认真填写,对出诊的相关人员进行及时通知,达到3 min之内出诊的要求。针对呼吸骤停及心跳骤停的患者出诊时间要在1 min之内,将需要的药物及抢救器材准备好;出诊的医护人员要讲通讯设备进行配备,实现有效的通讯联络,以便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联系,联系间隔时间为5 min,对患者情况进行了解,对患者家属在现场的急救进行指导。(4)转运前准备充分,处理妥当,必要的急救设施要配备在救护车上,处于时刻备用状态;器材、药品、物品交接班时,要专人管理,定量储备、指定位置放置,并且要定期进行保养、检查和维修,做到及时进行补充,特别是药物的有效期要特别注意[5];对转运中所用氧气筒储氧量及仪器电池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氧气和电量要保持充足;在转运之前,对患者呼吸道中分泌物进行清除,如果患者为血氧饱和度较低或呼吸困难,进行插管处理,使其气道保持通畅,便携式呼吸机在必要时要进行使用;如果患者伤口发生大出血,首先要进行快速有效的止血及包扎等;转运的危重患者均给予安全型留置针,浅静脉选择要粗大,弹力绷带应用于湿冷皮肤中进行固定,有理想的效果;在转运过程中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病情做好评估,对《危重患者转运评估护理单》进行认真记录,30分以下者,表示有较高的转运风险,要与医生进行沟通,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存在的风险性,对《急诊救护车接诊知情同意书》进行签订,时刻做好急救准备,防止发生医疗纠纷[6]。(5)在转运过程中要加强护理及安全,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对《院前急救记录单》进行准确填写,以便对病情变化进行观察[7];(6)对院前急救人员的言行进行规范,语言表达要注意,无关话题不要讨论,与急诊科做好沟通,以此做好接诊及诊治的准备,为患者获得宝贵的抢救时间[8]。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的转运意外发生情况、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数据表示方式为%,验证方式为χ2值,判定形成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比较2组患者转运中意外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

实验组患者中发生意外的例数为32例,发生率为9.82%;而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意外的例数为78例,发生率为23.93%,实验组意外发生情况明显低于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死亡的例数为1例,为呼吸心跳骤停,而对照组死亡的例数为10例,主要为5例为呼吸心跳骤停,3例休克,2例室颤,实验组死亡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中312例表示对转运满意,满意度为95.71%;对照组患者中261例表示对转运满意,满意度为80.06%,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在急诊科目前院前转运的危重患者主要为从附近乡镇医院转入本研究的危重患者及初步进行现场复苏及抢救处理后的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路程远、病情恶化、救护车条件限制、交通堵塞及人力不足等,造成安全隐患及护理风险存在于院前转运过程中,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因此,在转运中要尽量将护理风险降低,将急救水平提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升抢救效果。本研究给予护理安全管理于院前转运过程中,做好转运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规避护理风险,从本研究结果中显示,不但降低了意外发生率和死亡率,而且提升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产生,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过程中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具有理想的效果,可将转运的安全性提升。

1 张梓童,周细银,蒋彩霞,等. 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3): 540-541.

2 吴国庆,韦梅,夏敏,等. 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4): 682-684.

3 蒋晓华,陆蓉. SWOT分析法在S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2, 34(4):168-170.

4 张国秀, 谢小娟, 杨铁军,等. 心肺复苏及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意义及效果[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28(4):295-296.

5 王义梅,王从英. 急诊救护车物品的规范化管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8): 1868-1869.

6 卢俊红,王秀军. 危重患者术后院内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13): 1900-1902.

7 区利娟,林凤瑜. 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院前急救与转运[J]. 医药前沿, 2012, 02(5): 88-89.

8 陈玉琼,魏竹君,毛晓泉. 基层医院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的初步探讨[J]. 四川医学, 2011, 32(2): 281-282.

Application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pre-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ang Shu-xia

(Emergency Department,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Lingbao, Henna Lingbao 472500)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pre 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thods: In this study, 326 cas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before the transfer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Another 326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traditional pre hospital transport. The nursing effect of different transport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s (P<0.05), mortal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and the patient′s family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pre 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has an ideal effects, it can enhance the safety of transpor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Pre hospital transport

王淑霞,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急诊科护理安全工作,Email:1240371341@qq.com。

2017-1-6)

猜你喜欢
危重急诊科例数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