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60例胸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7-04-04 03:05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300270袁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2期
关键词:病史胸痛夹层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300270)袁静

胸痛是临床常见急诊症状之一,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差异明显,既有一般性疾病也有可危及生命的严重病症,急救过程中快速的评估,诊断及正确的处置是为患者赢得宝贵治疗时间的先决条件,及时有效的护理又是各项救治措施得以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因此,急诊护士对胸痛患者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1]。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60例以胸痛为主诉的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男性35例,女性25例,患者的年龄为31~78岁,平均年龄61.4岁。

2 结果

胸痛急诊患者中,心源性胸痛41例(心肌梗塞8例,心绞痛24例,急性心力衰竭6例,主动脉夹层3例),非心源性胸痛19例(肺癌2例,气胸2例,带状疱疹3例,肺炎8例,肋间神经痛4例)。

3 护理措施

3.1 分诊 护士对胸痛患者实施优化服务流程,询问病史同时完成心电图,根据患者心电图表现、临床症状及既往有无缺血性胸痛病史进行初步判断病情,按危险程度分类就医,可缩短胸痛患者的就诊时间。及时正确的做出诊断、危险分层及适当分流,不仅能使高危患者收益最大化,而且可高工作效率,保证急诊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医疗费用[2]。护士接诊时和蔼的态度,细致的询问,周到的服务,娴熟的操作技术使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增加,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

3.2 严密观察 要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本次发生胸痛的诱因、发病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对诊治有较大帮助的信息要做到详细认真询问,根据患者的病情、主诉、病史等进行初步评估,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治疗。心源性胸痛对患者的危害极大,因此,必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绞痛。心肌梗塞临床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且疼痛时间超过15min以上,并伴随着气短、胸闷、恐惧感、大汗昏厥等特征。心绞痛则表现为在心前区或者胸骨后区的绞痛,持续时间保持在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心绞痛产生的原因常常与患者的情绪激动、运动不当、饮食不正常有一定关系,一般可以服用硝酸甘油缓解症状。

3.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措施 经心电图、心肌酶学、肌钙蛋白、D-二聚体检测等检查后确定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吸氧不但可以迅速改善心肌缺氧,缓解疼痛症状,且能够稳定患者紧张心理;给予心电监测,以便及早发现心律失常;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如果发病时间在溶栓时间窗内,排除患者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等溶栓禁忌症的情况下,可遵医嘱在急诊室给予溶栓。溶栓过程中,护士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再灌注后的一过性低血压和心律失常,观察患者胸痛有无缓解。

3.4 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措施 主动脉夹层患者胸痛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呈撕裂样,且向肩背部、腹部放射,测双上肢、下肢血压不等,结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初步判断主动脉夹层成立。护士需要严密监测心电、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疼痛反应可以反射性地导致血压升高,同时造成患者烦躁,从而增加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机会;需积极控制高血压,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3.5 气胸患者的护理措施 遵医嘱备齐胸腔闭式引流装置,配合医生紧急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给予排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3.6 一般患者护理措施 对于以胸痛就诊的肺癌、带状疱疹、肺炎、肋间神经痛患者,在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恐惧心理,稳定患者情绪。

3.7 心理护理 胸痛患者在急诊阶段大多烦躁、焦虑,因为疾病的突然袭击而不知所措,担心自己的健康,担心疾病的预后,这些负面的心理反应,轻者影响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严重的可能直接导致病情恶化,在急诊阶段就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病史胸痛夹层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有些胸痛会猝死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MRVE夹层梁随机振动的最优跳变参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