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狗,莫让文明“溜”走

2017-04-04 14:24杨果平
兽医导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养狗广场公园

遛狗,莫让文明“溜”走

天气闷热,酷暑难耐,清晨或晚上到广场或公园里散步纳凉消暑的市民越来越多,但现在养狗的人很多,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爱狗人士,出门在外时刻将爱宠带在身边,放任其在广场公园撒欢,草坪绿地便溺,不仅影响市民休闲体验,任意践踏损毁花草,而且带来了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与环境污染隐患。如何提高公民的文明素养,规范城市养狗行为,避免狗患成灾,已经成为当下城市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狗在城市中看家护院的功能正在逐渐消失,而更多地成为人们追求生活情趣的一种方式,以至于有了从“动物”到“宠物”的衍变。但是,随着城市养狗热的持续升温也衍生出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噪声扰民、污染环境、随意放养、传播疾病、咬人伤害”已成为城市狗患的“五大主题”。

如今,许多人抱着狗在繁华的大街上、闹市区甚至地铁车站招摇过市,将其当作身份地位、富有的象征,而从不去过问狗狗的排泄问题;有的人盲目喂养收养,热情过后将其随意抛弃,导致大街小巷的流浪犬越来越多,犬类粪便污物在广场公园、草地树林、街边楼角随处可见;还有的年轻人牵引着类似藏獒的大型犬,在广场公园里遛达,全然不顾公众感受,令人忐忑不安,咬人伤害事件更是频频发生。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能给人带来快乐和慰藉。作为主人必须给其应有的尊重和福利待遇,尽到自己的管护责任,否则可能事与愿违,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与环境污染隐患。

在我国由于养狗数量庞大,免疫接种率低下,近年来狂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维持高位,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人类感染狂犬病的病毒主要由犬、猫携带和传播。犬是狂犬病毒的主要宿主,犬一旦得了这种病,便可以通过咬伤将病毒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因为患病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

此外,长期养狗而不注意卫生保健,还可以使人罹患旋毛虫、弓形虫、钩端螺旋体病、皮肤真菌病;容易诱发老年性哮喘等多种疾病。不过当人们对这些问题大伤脑筋时,理应明白,这些“过错”本不在宠物,正是人们自身的不检点行为带来的苦果。

现实生活中,爱狗如子者虽然大有人在,但真正尽到责任者似乎不多。这些与狗主人的文明素质、知识储备、个人修养、公德意识缺失密切相关。

事实上,要解决饲养宠物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首先“养狗族”应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公德,科学管理、文明养殖;另外,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管理漏洞尚多,相关执法资源缺位,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虽然城市养狗的免疫、检疫和办理相关证牌已有法律依据,但对限制饲养大型犬、规定活动时间、具体强制监管等方面尚缺乏专门的切实可行的法律规章。

业内人士表示,养狗是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精神需求,业已被大家所认可,盲目禁止显然不是良策,关键是制订规则,完善管理,严格执法。如何在遵守社会公德和尊重他人利益的范围内,既尊重养狗人的生活方式,保证“卡拉”们的福利待遇和幸福生活,又不污染生活环境,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探索出各得其所、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不仅考验着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者的智慧,更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实行社会综合共治。

据调查了解,当前针对存在于广场公园的遛狗问题,很多公园在管理中也仅是张贴“禁止遛狗”标语,对遛狗行为简单的一禁了之,但因没有相应可行的具体处罚措施,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很难形成实质性的遏制效果。

笔者认为,“一禁了之”往往难以治本,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对“公园遛狗”行为的管理,当务之急是要出台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确保在管理中有章可循,也可让爱狗人士明白底线,形成自律。

遛狗狗小事大,它是一座城市文明的真实写照,莫要在遛狗的同时也“溜”走了文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向前推进,各地绿色卫生城市创建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每一位市民都有责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狗主人更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律,文明遛狗。遛狗时自觉带上“文明袋”,牵好“文明绳”,做一个文明的养犬人。毕竟,城市的公共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呵护才能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本文系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立场)

杨果平

猜你喜欢
养狗广场公园
布鲁塞尔大广场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养狗的好处
在广场上玩
在公园里玩
什么,养狗还能治病?
养狗和养猫,哪家主人幸福
《养狗》
广场上的大钟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