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17-04-05 19:34李晓英张珈铭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化设计

李晓英+张珈铭

摘 要: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中蕴含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本文希望通过对传统家具中文化元素的分析阐释,让大家能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传统家具的设计有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传统家具;文化;设计

以中国传统家具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简单来说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深埋于中华民族内心中的儒、释、道三家,此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所有的传统器物的精神内核,包括传统中式家具文化,都是这个文化宝库的衍生品;二是有别于阳春白雪的文化,它存在于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正所谓“道在瓦砾,道在屎溺”。家具作为世俗生活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传统的世俗文化天然的载体。

“中庸”与“和谐”是儒家思想的两大主题,是儒家思想的筋骨,在此基础之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感,构成了儒家思想的血肉。这样的文化底蕴和主流价值观,使得中国传统家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庄严肃穆的高贵气质。成套的中国传统家具置于厅堂之上,自然而然会有一种井井有条、按部就班的感觉,这也映射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遵守的原则:一个有独立灵魂的中国人,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无论是在职当差,还是在世为人,都是堂堂正正、静默而有尊严的。以“中正”“中行”为核心内容的中庸之道,无论在内涵还是在形式上都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恰如其分”是中庸思想的精神内核和实践原则,也是事物发展的最佳状态;反之,则会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和“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的窘境”。现今流传于世的传统家具式样有一种“深宫幽殿”的气质,散发着古典文化尊贵的魅力,图案和造型的设计总是浑然一体、一丝不苟,有一种严正工整的美感,作为儒家文化灵魂的中庸思想跃然其上。

除此之外,入世精神也是儒家安身立命之本,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士大夫精神,体现在家具线条上就是横平竖直、方正质朴。因此,中国传统家具有一种顶天立地的伟岸之感。中国传统家具讲究比例关系上的严谨和尺度上的恰到好处,以达到功能价值和美学价值上的平衡统一,与士大夫玄端章甫、正襟危坐的形象无比契合。

佛教文化在两千多年前由中亚进入华夏之后,迅速完成了其本土化的进程,无论是大乘佛教还是小乘佛教,无论是修成佛还是修成阿罗汉,无论是普度众生还是独善其身,在僧侣们的青灯黄卷当中,在中华文化的浸淫之下都化作潜心求索的禅味。形而上的意义上,佛学带给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一种兼容并包的气度。如果从形而下的维度上来说,佛教文化使中国传统家具在器物层面增添了许多内容,如佛龛、供桌等,这些器物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传统工艺的高超。

话锋一转,李青莲有诗云“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这暗合了道家思想的核心“天人合一”。自盘古开天辟地,一花一草一木,山川河流大海,皆有性灵。明代大儒王阳明曾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道家恰与其相反,认为天地独立于人心之外,但也可内化于心,与人融为一体。所以道家的实践原则是尊重自然规律,此类原则体现在家具的设计和制作上,就是转角的精细处理、线面之间的和谐布局、各部分之间的圆润过渡等,道法自然的张弛法度不言自明。如果将“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思想高度概括,就是“和谐”——和谐在自然的发展变化之中,和谐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之中,和谐在人与人的相处之中,和谐也在外部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的相互转化,和谐是揽万象于其中的。中国传统家具钟爱选用的黄花梨、紫檀、红酸枝等质地坚硬、色泽优雅、肌理华美的原料,体现了设计者和工匠们对自然之美、和谐之美的不懈追求。每当一件作品在我们的工匠手中被创造出来,都自带自然材料的美感,纤维和花纹的接合搭配天衣无缝,这正是青莲居士之所谓“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感。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家具美学的影响无疑是宏观的,从微观的角度上来讲,则是在中国传统家具美学中无处不在的纹饰和图案。祥瑞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意象,就是所有美好意义的具象化,用纹饰来表现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希冀和对吉祥如意的企盼。其中,庄严如龙纹、凤纹,俊美如日月纹、山水纹、云纹等,都蕴含了对祥瑞的模拟和憧憬。从遥远的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把让人赏心悦目但超出人类解释范围的现象看作祥瑞,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当中。

在现今阶段,许多年轻人一看到造型古朴的中国传统家具就会被其艺术魅力所感染,并惊叹于中国工匠所营造出的独特美感,这恰恰说明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对寓意吉祥的祥瑞图案有与生俱来的好感。其实从客观上来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体系和中国传统的器物之学内涵最深刻,而最形式多样、最天衣无缝的结合就是中国传统家具。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无一不被包含在中国传统家具的纹饰、造型和使用习俗上。

从恢宏的中华文化大体系看中国传统家具,同样也难以避免触及那些存在于微观角度上的世俗文化,“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之所以可以历久而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宽宏大气的包容性和生机盎然的世俗性,而不是过分神化的宗教性。与西方的基督教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伊斯兰国家相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世俗生活永远高于宗教生活,宗教生活需要根据世俗生活的改变而作出改变。中国文化得以延续的动因是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祖先崇拜,而不像神教国家一样,推行以宗教伦理为基础的神灵崇拜。因此,中国文化比其他文化更有人情味儿、更有温度,也更加可爱。正因如此,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的传统家具制作艺术都是一个摆脱了宗教束缚的领域,即使宗教思想对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和制作产生了些许影响,也是以世俗文化和世俗生活实践为最终的基础和最后的归宿的。在数千年农耕生活的历练中,传统的中国人认为“天道远,人道迩”,所以中国的主体文化中对世俗幸福生活的向往恰是内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这也是对每一个制作中国传统家具的工匠的内在精神要求。在天下四方的维度上,古代中国的终极外交理想就是“协和万邦”使得“四海宾服”,这也在传统的中式家具的设计中有所体现。实际上,此种理想也只能在世俗文化的助力之下才能得以实现,因为宗教文化是一种较为封闭的文化,很难和其他文化进行兼容。世俗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家具向更广阔空间发展的强劲动力。

家具作為一个世俗生活的器物,首先满足了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需求,而后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文化作为一个形而上的现象,已被高度概念化,概念化的存在终究是要具体化的存在来承载。文化是源于世俗生活而高于世俗生活的,文化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作为千千万万中国老百姓数千年来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家具就变成了中国文化最完美的载体。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

参考文献:

[1]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05.

[2] 方松华. 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6:67.

猜你喜欢
文化设计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设计之味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