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镇秋季桑园管理技术要点

2017-04-05 14:25起林丽徐春丽
农业与技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秋季技术要点

起林丽+徐春丽

(大姚县石羊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大姚 675400)

摘 要:本文通过石羊镇蚕桑产业发展实际,结合石羊镇秋季气候的自然条件和栽桑养蚕技术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仅对石羊镇的桑园秋季管理,从桑园施肥、桑园除草、桑园病虫害防治、雨季防涝、间作培肥5方面进行技术归纳,形成要点,阐明秋季桑园管理在全年蚕桑生产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秋季;桑园管理;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8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95

石羊镇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区乡镇,海拨在1440~2762m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环境变化小,无霜期较长,较适宜桑树生长。到2016年底,石羊镇有桑园面积1717.93hm2,其中田桑746.67hm2,一年可养蚕4季(春、夏、秋、晚秋),养蚕农户有2525多户,养种9499张,产茧332.5t、产值1330万元,并且每年新植桑园以上千亩的速度在增长。

进入秋季后,石羊镇高温多湿,平均气温24℃,雨量比较集中。桑园中桑蓟马、红蜘蛛等虫害、白粉病和褐斑病等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入秋后,各种树木生长旺盛,肥效吸收快,且经过前2个季节的采叶养蚕,桑树的树体已受到很大的伤害,营养严重缺乏。为此,从管理的角度仅对石羊镇的秋季桑园管理提出以下几方面技术要点。

1 秋季桑园施肥技术

秋肥又称增叶肥,秋季桑树进入旺盛生长时期,需大量养分,8月中旬前施入。秋季桑园施肥:可充分利用高温多湿环境,促使肥效分解,有利于桑树的吸收,从而使桑树生长旺盛,叶质好,不仅有利于养好秋蚕,也有利于养好晚秋蚕;秋季桑园施肥有利于在枝条中形成饱满芽,对次年封稍和饲养春蚕有利;有利于桑树体内贮存养分,抵御病害和安全越冬。施肥以施速效性肥料为主,适当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一般1kg氮肥可以增产桑叶16~20kg。方法要点:夏伐后桑芽长至2~3片叶时,每667m2施尿素15kg,蚕桑专用复合肥(18-9-5,13-6-6)40kg;施肥采用沟施或穴施,深度15~20cm处为宜,施后覆土;施肥范围离树干20~30cm。秋肥施用不宜过迟,否则会延缓枝梢木栓化而遭受冻害,一般在8月15—25号前结束。秋肥占全年施肥量的20%~30%。

2 秋季桑园除草技术

2.1 人工除草

要掌握“除早、除少、除了”的原则,秋除结子草,在杂草开花结实前应除尽。

2.2 机械除草

主要是用微耕机等小型农业机械在桑园进行中耕除草,可以大大提高除草效率。株间杂草可用人工和化学除草剂除灭。

2.3 化学除草

草甘膦,对桑树、蚕安全。每667m2桑园用含有效成分15%的草甘膦1kg,加水100kg、洗衣粉0.2kg,混合后喷洒生长茂盛的杂草;敌草隆,属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在桑园杂草萌发前,每667m2 用有效成分25%的可湿性粉剂0.5kg,加水100kg、喷洒土壤,可有效防治双子叶杂草。采用除草剂除草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桑树的安全性和家蚕的安全性,先试后喂。

2.4 生态灭草

合理密植,加強田间管理,播种豆料作物,地面覆盖干草垃圾污泥等,促进桑树长势,压倒杂草,保持一个浓密的叶幕,造成地面覆盖、荫蔽,杂草难以旺盛生长,就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3 秋季桑园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桑园虫害防治

防治桑蓟马、红蜘蛛,用药时兼顾秋蚕的布局和药物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具体在秋蚕发种前10d用8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桑树或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3.2 桑园病害防治

防治桑褐斑病可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发病初期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喷洒叶片,隔10~15d再喷1次,连续2次,基本上可控制大规模病害发生。

防治桑白粉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防治,要喷叶片正反两面,隔10~15d用1次,连续2~3次,可取得显著效果。晚秋蚕采茧结束,用菊酯类农药全面喷施桑园,防治关门虫,降低越冬虫口密度。

4 雨季防涝技术

石羊秋季雨水较多且较集中,桑树根系容易遭受渍害,造成无氧呼吸,影响桑树正常生长。河滩地、田桑、密植桑园应及时清理桑园沟系,排水防涝。

5 间作培肥技术

桑园中提倡种植绿肥,是“以地养地”的好办法,秋蚕采叶后,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到地面,为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可间作绿肥如苜蓿、苕子、紫云英等,一般在9月份播种为宜,也可在10月份种植经济作物、中草药或蚕豆、豌豆等,提高桑园综合产出率,增加桑园综合收入。

猜你喜欢
秋季技术要点
秋季养蚕关键技术
秋季温室番茄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果树秋季修剪技术
果树嫁接改良技术要点
对秋季植树造林的一孔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