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研究

2017-04-05 05:11王国良
农业与技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可持续经营生态公益林森林

王国良

(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浙江 嵊州 312462)

摘 要:近年来浙江省在生态公益林方面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这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将森林划分成为生态公益林之后,势必会对经营者的收入产生影响,而具体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从宏观方面来讲,生态公益林建设对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是一个需要实证探究的问题。本文就主要结合浙江省嵊州市当前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对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予以简单分析。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森林;可持续经营;影响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63

森林在保持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森林储能还是全球碳平衡、水源涵养,森林所发挥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服务功能就是水源涵养,在森林生态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其能够通过土壤层、枯落物层、林冠层等来实现降水的再分配,从而发挥涵蓄水分的作用,并且能够对径流实施有效的调节。此外,森林在固持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也是众多周知的,其能够发挥的一个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就是釋放氧气,有研究数据表明,陆地生物碳固定量的2/3都是由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这一功能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全球温室效应不断加剧的情况,森林生态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1]。在对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转化情况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指标就是植物热值,该值能够直接反映出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将日光转化成为化学能的能力,并且能对植物生长状况的差异予以准确的反应。而生态公益林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非常的重要,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发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旦将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就会采取相应的封育措施,这对于改善森林资源的结构状况、质量、数量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而有效的促进生态可持续性,在这整个过程中,森林经营者也将禁止开展一切商业性的采伐,政府会给予其一定程度的补偿,但是与商业性采伐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相比,政府所给予的补偿标准是比较低的,这势必会影响到森林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所以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影响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2]。

1 浙江省嵊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概况

浙江省依据《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和《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制定了《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指出: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对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了较大影响。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治理国土、改善生态环境工作,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浙江省于1994年消灭了所有宜林荒山,2000年如期实现了“绿化浙江”的目标,全省森林覆盖率上升到了59.4%,居全国前列,实现了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也得到了初步治理,全省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森林过量采伐,原生植被破坏严重,森林总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林分质量差。全省林分平均郁闭度仅0.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低郁闭度(≤0.5)林分有253.3万hm2,占林分总面积的70%,林分单位面积的蓄积量和单位面积年生长量也均低于全国水平;林分树种结构不合理。浙江省现有有林地面积553.9万hm2,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84.6%,但从林分结构看,存在用材林多,防护林、特用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中幼林多,近成熟林少;人工林多,天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的现象;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减小,濒危物种增加;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弱。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9万km2,占丘陵山地面积30.7%,其中中度以上侵蚀面积约占50%,强度、极强度侵蚀面积不断增加。浙江省生态环境的基础还比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在一些地方,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林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因此,浙江省在2001年开始省级公益林建设工作,到2004年完成区划界定,后再经过四次扩面,全省现有省级公益林302.4万hm2,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45.73%。另外还有市县级公益林26.667万hm2。加快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对于建设“浙江秀美山川”,进一步促进浙江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意义十分重大。

嵊州市处于浙江省东中部,其气候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润多雨、四季分明的特点,其平均气温值为12.6~17.3℃,降水量为1200~1600mm,相对湿度为77%,由于具备雨量充沛、温度适宜、春夏雨热同步、秋冬光温互补等特点,使得其具有非常丰富的水资源与光热资源。嵊州市是浙江省生态公益林重点县市,2002年开始省级公益林建设工作,2004年完成区划界定成果,面积为3.8万hm2,占全市林地面积的32%;经过2009年扩面,新增省级公益林2.2万hm2。全市现有省级公益林6.007万hm2,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50%。分布于1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312个村(林区、单位)、2个国有林场的4729个小班。2004年起,全面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2004—2008年累计发放重点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金和管护费3000万元。以后年年增加补偿力度,到2015年已经达到年补偿每667m230元。嵊州市将以开展“公益林建设示范县创建活动”为载体,努力探索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的规范化模式,切实推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落实,加快提高全市各地公益林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巩固公益林建设与保护的成效,为嵊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2 嵊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

2.1 嵊州市生态公益林涵养水源效益

通过分析嵊州市水文气象及森林生态定位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嵊州市的平均降雨量大约为1500~1700mm,依据生态公益林涵养水源价值评估法对涵养水源量的价值进行估算,总的涵养水源量达4407.63万m3,总价值36145万元,其中调节水量的价值为26933万元,净化水质的价值为9211万元。其中,不同林型的涵养水源能力如表1所示[3]:

除此之外,嵊州市处于曹娥江流域的上游,在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过程中,为水系及流域下游的水质净化、减灾以及减少下游泥沙淤积等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这其中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2.2 嵊州市生态公益林森林储能效益

在开展生态学功能研究的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能量,在对植物所含能量水平进行度量时,所应用到的度量单位就是植物热值,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可以从热值变化上看出来,同时对森林植物的热值进行测定,得到嵊州市生態公益林储能总值为60521万元,新增储能的价值为5334万元[3,4]。

2.3 嵊州市生态公益林固碳释氧效益

应用工业制氧法及碳税率法,结合野外样地的调查数据对嵊州市生态公益林的固碳释氧量开展计算,得到嵊州市生态公益林年净固碳量为130200t,计算得到固碳释氧价值为50408万元,其中释氧的价值占到了34784万元。不同林型的公益林固碳释氧价值如表2所示[3]。

2.4 嵊州市生态公益林生物量分析

对于任何一片森林来说,其发挥生态效益的基础就是生物量,不管是发挥森林储能、固碳释氧还是涵养水源的价值,都需要生物量来发挥,同时这也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高低及结构优劣进行评价的最基本保证。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嵊州市生态公益林生物量总量为615.29万t,单位面积中的平均生物量为102.54t,在森林群落当中,松林的生物量最大,其在总的公益林生物量中所占比值超过50%,并且主要是以成熟林为主,其大多生长在生长条件较好的地区,这使得其具有非常好的生物量。不同群落类型植被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5]。

2.5 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森林经营者收入的影响

站在理论的角度开展分析,在将山林规划成生态公益林之后,森林经营者对于森林资源的经营利用受到了限制,这会导致森林经营者的收入有所降低,为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研究该理论的正确性,对生态公益林建设之前某林区农民的收入进行统计,并将其与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之后,该林区农民收入进行比较,在收入统计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直接询问与森林经营者收入考察2种方式开展,发现在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之后,森林经营者的收入水平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趋势,其中林业的收入所占的比例能够基本上维持稳定,再加上农民的收入当中对于木质林产品的直接依赖程度本来就比较低[6]。所以说,生态公益林建设对于林农的收入影响非常低。

2.6 森林经营者对生态公益林建设意愿分析

森林经营者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态度与意愿,是综合考虑生态公益林建设对其产生的各种成本及收益(包括经济的、生态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反映,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可持续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森林经营者对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支持程度主要取决于其所经营的山林的状况,以及收入来源结构,总的来说,从宏观方面来讲,森林经营者对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意愿是比较高的。

3 结束语

总体上来讲,通过开展本文的分析发现,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对于森林资源的质量及数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其释氧能力、固碳能力、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生态公益林建设对于森林经营者收入的负面影响是比较小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生态公益林建设对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正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永明,陈兴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及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0(2).

[2]周训芳,张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背景下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与展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3]张华柳.嵊州市公益林生态效益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2011.

[4]刘世荣,代力民,温远光,等.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现状、挑战与展望[J].生态学报,2015(1).

[5]管杰然,伊力塔,钱逸凡,何德汀,余树全.嵊州市公益林生物量及碳储量[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

[6]姜霞,李兰英,沈月琴,等.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林农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长兴县和衢江区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7]彭祥,朱玉林,杨灿,韦国安.九万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湖南林业科技,2016(3).

猜你喜欢
可持续经营生态公益林森林
南华森林抚育的技术与措施
哈Q森林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配问题研究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