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森林与人类健康

2017-04-05 04:32杨国亭李玉宝韩笑黑龙江省林业厅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防护林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康养人体森林

杨国亭,李玉宝,韩笑(黑龙江省林业厅,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论森林与人类健康

杨国亭,李玉宝,韩笑
(黑龙江省林业厅,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探讨了森林对人类生理及心理健康的有益影响,介绍了绿色运动、森林康养、森林体验的主要形式及益处,并对森林与人类健康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森林;绿色运动;森林康养;森林体验;人类健康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祖先就是从森林中走来的。“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构木为巢”是森林孕育人类文明的真实写照[1]。早在公元前6世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教文化,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乃自然的一部分学说。西方国家普遍观点认为,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从森林走向平原,从原始走向现代,是一种渐渐脱离本源生存环境的过程。因此,当前人类身心健康问题或许跟人类与自然逐渐隔离具有因果关系。

1 森林对人体健康的有益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森林资源评估(FRA)对森林的定义如下:森林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它被用来指林木覆盖率在10%以上且面积大于0.5公顷的陆地,一块陆地被确定为森林主要应有树木存在且没有其他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树木最低高度应为5米。众所周知,森林是 “地球之肺”,它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而最新的研究成果证明,森林对人体还具有保健及治疗疾病的功效。

1.1 森林的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植物枝叶过滤阳光,阻挡了部分紫外线,森林环境的光照强度适合人们在其中散步、休闲娱乐。森林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声环境等都明显优于城市环境,鸟鸣、溪流等自然声音还给人以美的享受[2],相关研究认为这些生态因子对人体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

1.2 负氧离子对人体的作用

森林是产生负氧离子的重要载体,树冠、枝叶尖端放电以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电效应会促使空气电解,产生负氧离子[3]。负氧离子被人体吸收后,产生生物效应,能够有效增强人体心脑、肺功能,减轻高血压、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缓解人体疲劳,同时还能吸附、沉降空气中的有害微粒,净化空气[4]。

1.3 植物杀菌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森林植物在其生理过程中产生植物杀菌素。不同树种分泌的植物杀菌素不同,桧柏分泌的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白杨、白皮松等分泌的杀菌素可杀死空气中流动的病毒及结核杆菌[5]。

1.4 森林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

森林环境主要通过大脑及神经系统影响人的心理反应。绿色的森林环境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舒适宜人的气候可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功能,再加上优于城市环境的声环境、森林植物分泌的芳香化合物、充满野趣的花卉,在森林中休憩有助于稳定情绪、缓解压力、消除疲劳,增进心理健康。

1.5 森林食品、生态产品对人的影响

森林食品是在优良的森林生态环境下,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用类林产品,包括森林蔬菜、森林药材、森林蜜源等。森林食品高营养、无污染,原料珍贵、纯净,医疗保健功效较高,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森林生态产品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调节环境等[6]。生态环境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森林生态产品通过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间接对人类身心健康产生积极作用。

2 森林与城市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对比

2.1 森林与城市环境对人体生理放松效果的对比

试验结果表明,观赏森林景观或在森林环境中步行后,唾液皮质醇浓度、心率、血压均有所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均大于城市环境。皮质醇是人体内分泌应激系统应对压力释放的激素,这说明森林环境通过影响内分泌应激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使人体放松和减压,并且比城市环境对人体的放松和减压作用更明显。

2.2 森林与城市环境对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

研究人员在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后发现,与城市环境相比,森林环境显著增强了人体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自然杀伤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对细菌、病毒和肿瘤的防御起重要作用,这说明森林相比城市环境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2.3 森林与城市环境对人体心血管和代谢指标影响的对比

试验结果显示,与在城市环境中相比,森林环境会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活动和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降低血压,对血清脂联素水平和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产生有益影响。因此,森林环境可以使人体的血压、血清指标等维持在健康稳定的水平,由此促进人体健康。

2.4 森林与城市环境对人心理影响的对比

在城市与森林环境中散步均可有效降低人的焦虑、抑郁、愤怒、疲劳及困惑等,但只有在森林环境内(包括城市公园、郊区森林公园等)散步后,人体活力显著提高[7]。

2.5 森林与城市对人类生活气候环境影响的对比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典型气候特征之一,其提高了城市温度,降低了城市舒适度,影响了城市居民健康[8]。近年来,全球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越来越长,这种情况可引发不同程度的疾病。轻度会引起中暑虚脱、恶心、失眠、呼吸不规律、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时,引发心血管、脑血管及呼吸道并发症,导致不同程度的热相关死亡。相对于城市环境,森林环境更让人感到舒适。夏季森林内气温比城市气温约低7~8 ℃[9]。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森林等大型绿地还可通过植物蒸腾作用、控制亮度及阳光辐射等方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改善城区热环境。

3 绿色运动介绍

绿色运动是指在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城市或乡村公园、草原、丘陵、山谷、私家花园等类型的绿色环境下进行的体育运动或活动,包括散步、跑步、骑自行车、钓鱼、园艺活动、划船、爬山等。

3.1 绿色运动产生的健康和社会效益

参与绿色运动有助于降低人体的心率、血压,放松神经系统,并通过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免疫系统。此外,能够有效降低人的紧张、困惑、愤怒、焦虑及压抑感,减轻压力,改善认知能力,促进精神恢复。开展绿色运动的户外环境本身对人群具有一定吸引力,而且部分绿色运动属于团体运动,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因此参与绿色运动可有效促进社会和谐。

3.2 绿色运动的最佳运动量

实验发现,在具有开阔水面的绿色环境中运动后,对人体情绪的改善效果最佳;在进行绿色运动最初5分钟,对情绪的积极影响最大;绿色运动的有效性与运动强度有关,轻强度运动对自尊改善效果最佳,中等强度运动对情绪产生的影响最小;与其他参与群体相比,老年人获得的健康效益最小,心理不健康群体获得的健康收益最大。因此,绿色运动的最佳运动量取决于绿色环境、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群体等许多变量。

3.3 促进绿色运动的方法

成年人对自然的访问频率与其童年时期对自然的访问频率、对生态知识的了解程度相关。倡导儿童多走进自然,并传授区域生态知识可以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兴趣,促使其成年后积极参加绿色运动。社区或公园绿地内的植物种类越丰富,居民访问绿地的频率越大,在绿地内停留的时间越长。所以,丰富城市绿地植物品种,合理搭配,倡导景观设计,优化城市绿色环境也是促进绿色运动的方法之一。针对特殊群体,如轻度抑郁症患者、学习障碍人群等,可将绿色运动与治疗相结合,促使其参加治疗性园艺、用于保健的农耕活动等,以改善身心健康状况[7]。

4 森林康养、森林体验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进一步利用,森林康养、森林体验渐渐走入公众的视野,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流行的休闲、健身方式。

4.1 森林康养、森林体验的主要形式和对人体的益处

森林康养、森林体验是我国林业发展的一种新业态,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也是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和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转型之路。森林康养的基本形式包括森林环境康养、森林温泉康养、森林饮食康养、森林文化心理康养和森林医学康养等。

(1)森林环境康养,包括森林氧吧、森林浴、健康步道、森林瑜伽、森林冥想、滑翔伞等,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抵抗力,消除神经紧张和视觉疲劳。适宜有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

(2)森林温泉康养,以森林活动+泡温泉为主,可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长期坚持有利于改变皮肤pH值,刺激自律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适宜有各种皮肤病、关节炎、消化及心血管等疾病的人群,疗效明显。

(3)森林饮食康养,以森林环境+森林食品+健康食谱为基本途径,合理利用林中资源等配制养生食谱,以增进健康、保健养生。适宜处于亚健康的人群,尤其是“三高”人群。

(4)森林文化心理康养,以森林环境+森林文化+心理咨询与治理为途径,借助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由养气层次过渡、升华至养心层次。适合工作、生活等压力较大、精神紧张的各类人群。

(5)森林医学康养,以森林环境+传统与现代医学为途径,以建立森林医院为形式所开展的森林医疗与养生。可通过创新机制与模式,如旅游养生、度假养生等,适合有此特别需求的社会中高收入人群[10]。

4.2 森林康养、森林体验的发展前景及策略

森林康养和森林体验是我国利用森林资源的新境界,是新的国民福祉,契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森林康养和森林体验前景广阔,伴随着国际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将成为新常态下我们迫切需要打造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森林康养和体验产业,可以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增强林区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力。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命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特别是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森林康养所特有的森林景观、养生环境、森林食品、绿色运动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群体的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市场潜力巨大。在国家林业局的规划和推动下,森林康养和体验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助力一方经济发展。对于这样一个新业态,我们应根据国情,进一步加深研究、科学规划,努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康养和森林体验道路。

5 森林与人类健康研究的发展趋势

森林与人类健康的研究贯穿于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而国际上对森林与人类健康的研究主要基于现代医学与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处于领先地位的主要是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的德国、挪威等。日本学者近年来开展的循证研究,为探索森林环境对人体的健康益处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及方法论。通过大量实验证明,森林环境对人体器官系统具有放松作用,可以使人的压力大大减缓。韩国把人类健康森林的概念写入了法律加以保障,并在韩国忠北国立大学研究生院新设立了森林疗法系,不断加强森林与人体健康的学术研究。

目前,大多数地区的森林管理部门普遍认同在自然和森林环境中工作与休闲可以获得健康益处,但对于健康部门来说似乎并不完全认同。森林的健康益处要想取得森林部门和医疗部门的一致认同,还需要注意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要将森林的健康益处最大化,二是要控制来自森林的健康方面的风险,包括媒传疾病(这种疾病的散布与滥伐森林及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相关)及树枝下落或起伏地形等不利风险因素。

虽然一些欧洲国家在健康方面的经费支出已经占到了GDP的8%-11%(WHO),但是,世界上关于森林与人类健康的益处方面的研究仍然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毫无疑问,未来对于森林与人类健康的研究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研究证明森林可改善人体健康结果的程度[7]。

[1] 黄巍,贺沁风,赵玉林,石长春.森林文化与人类文明[J].陕西林业科技,2006 (3) :72-74

[2] 胥玲.对森林医学认识的探究 [J].北京农业,2015(22):126

[3] 曾署才,苏志尧,陈北光.我国森林空气负氧离子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5):107-111

[4] 谢雪宇.基于空气负氧离子资源的森林公园保健养生项目规划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5] 周玉丽,任士福.谈森林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C].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281-284

[6] 高建中.论森林生态产品—基于产品概念的森林生态环境作用[J].中国林业经济,2007,(82):17-19

[7] 李卿.森林医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8] 彭少麟,叶有华.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5):59-63

[9] 薛静,王青,付雪婷,葛淼.森林与健康[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4,25(3):109-112

[10 ] 李梅.森林生态功能与人类健康[C].四川首届森林康养年会资料汇编,2015:46-51

On Forest and Human Health

Yang Guoting, Li Yubao, Han Xiao
(Forestry Depart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90, China)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forest on human physiology & mental health was discussed; the main forms and benefits of green movement, forest healthcare & forest experience were introduced, prospect for research trend of forest on human health was conducted .

forest; green sports; forest healthcare; forest experience; human health

1005-5215(2017)06-0001-03

2017-06-05

杨国亭(1962-),男,博士,教授,黑龙江省林业厅厅长,从事森林植物学研究.

S718.56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6.001

猜你喜欢
康养人体森林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