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野生动物疾病及发病原因分析

2017-04-05 11:36
兽医导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圈养疾病防治野生动物

常 亮

(锦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局,辽宁锦州 121000)

圈养野生动物疾病及发病原因分析

常 亮

(锦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局,辽宁锦州 121000)

圈养野生动物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而在这之中最受人关注的正是野生动物疾病问题。由于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其患病的症状以及发病原因都各不相同,所以作为圈养野生动物工作人员,应首先从野生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入手,准确的确定病症类型并给予治疗。本文对圈养野生动物的疾病系统以及发病原因做出了分析,以北京动物园为实例分析了野生动物发病最多的系统、最主要的发病原因以及概率最大的发病月份,并提出了几项减少野生动物发病的措施。

圈养野生动物;疾病;发病原因

在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上,疾病防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应给予高度重视。但因为野生动物的种类繁杂、数量较少、种族特点明显、应激反应严重、国内兽医技术水平较低等因素,导致野生动物疾病防治工作不够完善。下文从野生动物的生理系统以及发病症状入手,将野生动物按照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众多系统进行划分,一方面能够高效的对病症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能够保障分析的科学性。本文按照食性将野生动物分为肉食类、杂食类和禽类,同时结合野生动物发病月份的数据做出分析,分析了野生动物发病最多的系统、最主要的发病原因以及概率最大的发病月份,为野生动物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发病原因分析

以北京动物园的野生动物发病记录为对象进行统计,得出在所有发病原因中,野生动物发病原因大多数都是生物因素导致。发病案例中超过60%的发病原因是生物因素所导致,其中肉食动物更甚,受到生物因素影响而发病的肉食动物比例达到68%。影响第二大的是物理因素,病例中受到物理因素影响而发病的动物比例接近20%。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因素是导致野生动物发病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对动物机体伤害较大的病原体,例如,引导致野生动物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是菌魏氏梭菌,同时还是野生动物致死率最高的病菌。

2 发病系统分析

在各系统疾病中,消化系统发病率高达40%,尤其是肉食动物,其消化系统的发病率超过50%。发病率第二高的系统是呼吸系统,杂食动物呼吸系统发病率相对更高,约为30%。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日常需要耗费大的时间用于捕猎、竞争、特别情况下还会进食腐败食物。但圈养野生动物的食物质量相对高很多,且会人为的按照该物种所需的营养物质供给食物,圈养动物的消化系统病症多为腹泻、消化不良、胃肠道感染等。尤其是游客较多的旺季,大量游客喂食野生动物导致动物出现腹泻、消化不良情况的频率大大增加。不仅如此,对于群居动物来说,动物会相互竞争食物,因而有一些动物也会因为进食过多导致消化不良。

3 发病月份分析

7月到8月是野生动物发病频率最高的月份,杂食动物发病频率最高的月份是5月,除此之外其他动物的发病频率均在7月为最高。其中禽类动物8月的发病频率也相对较高,草食动物6到8月发病频率相对较高,杂食动物11月发病频率相对较高。而且夏季是游客较多的旺季,大量游客毫无管制的喂食导致动物出现腹泻、消化不良情况的频率大大增加。草食动物的分娩时期通常6月,因此6月到8月草食动物的生殖系统发病率急剧上升,幼年动物常出现脐带感染、营养不良、发育不良等病症。

4 减少野生动物发病的措施

4.1 注射疫苗、保障环境卫生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因素是导致野生动物发病的最主要原因。对于动物机体侵害性较强的病原体,商业疫苗是最有效、最科学的首选疾病防治措施。对于动物机体侵害性较弱的病原体,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消毒、保障环境卫生、确保野生动物食物的质量以及进食环境,能够科学、有效的实现疾病防治。

4.2 合理供应饲料

工作人员要供应适当的饲料量,确保饲料营养结构的科学以及质量。在游客较多的旺季要一定程度上减少精料的供应量,同时还可以选择适当的对群体野生动物进行分群饲养,同样能够有效的降低野生动物发病率。

4.3 提升游客保护意识

在游客较多的旺季要充分保障疾病预防措施,确保饲料的质量、积极宣传和教育以提升游客的动物保护意识。并且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幼年动物的保护和防治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野生动物发病率。

5 结语

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其患病的症状以及发病原因都各不相同,作为圈养野生动物工作人员,应首先从野生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入手,准确的确定病症类型并给予治疗。本文从从野生动物的生理系统以及发病症状入手,按照食性将野生动物分为肉食类、杂食类和禽类,同时结合野生动物发病月份的数据做出分析。得出结论为野生动物发病最多的系统是消化系统、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生物因素、概率最大的发病月份为7月到8月,为野生动物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余华,杨光友,严玉宝,等.出入境大熊猫常见体内外寄生虫病与检验检疫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10):12-15.

[2]李同义,刘洁,王建堂,等.幼龄猫科动物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6):202-203,285-286.

[3]付雪,仇建华,邹希明,等.四家动物园观赏杂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6):197-199.

[4]张强,王有民,陈正洪,等.圈养野生动物疾病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及其预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4):431-436.

猜你喜欢
圈养疾病防治野生动物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保护野生动物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被“圈养”的童年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