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体系五期工程中期建设成效

2017-04-05 15:42赵实
防护林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育林三北防护林

赵实

(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作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6)

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体系五期工程中期建设成效

赵实

(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作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6)

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体系五期工程从2011启动到2020年结束,2015年是三北五期工程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更好地完成三北五期工程的后5年工程建设的启动与实施,文章全面总结分析了三北五期工程中期建设成效及主要经验和做法。

三北五期工程;建设成效;经验做法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地势东西两侧为丘陵山地,中部为下降的辽河平原,地形地貌分异明显,陆域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辽宁处于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位置,是东北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是全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原材料基地。同时辽宁也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省份。三北工程建设作为辽宁省重要生态建设工程一直以来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1 涵盖地域及生态环境状况

辽宁省三北五期工程建设区域包括10个市47个县(市、区),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5.92%,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辽西北地区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由于科尔沁沙地不断南移和土地荒漠化趋势的不断加重,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是辽宁省防沙治沙工程的主战场,担负着防沙治沙的重要任务。

辽宁水资源匮乏,境内虽有大小河流300余条,但全省水资源总量仅为300多亿m3,属严重缺水省份,且省内各地区降水分布严重不均。辽宁东部山区每年提供的工农业用水量占辽宁中部用水总量的70%以上,而辽西山地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一半以上。

20世纪中叶开始,由于大范围的农业开发、过度放牧、采矿业建设等,土壤垦殖率增加,对植被造成较大破坏,工程建设区域大部分县(市)生态脆弱。可以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在辽宁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工程建设质量直接影响辽宁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2 三北五期工程中期建设成效

5年间,国家下达给辽宁省三北工程建设任务350 366 hm2,其中:人工造林174 533 hm2,封山(沙)育林175 833 hm2。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工程造林面积343 914 hm2,其中:人工造林167 420 hm2,封山(沙)育林176 494 hm2。

2.1 重点建设项目成效

辽宁省三北工程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建设项目范围为阜新市的阜蒙县、彰武县,朝阳市的朝阳县、北票市、建平县5个县(市)。

截至2015年底,全省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建设项目已累计完成工程造林合格面积88 319 hm2,其中:人工造林53 653 hm2,封山育林34 666 hm2。

五期工程以来,省三北防护林工作总站独立或合作完成了多项科技成果推广工作。

2.2 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

根据辽宁省三北五期工程规划,五期工程结束后使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期末的38%提高到2020年的42%,净增4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工程建设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9%,与“十一五”期末比,净增加了3.58个百分点。

2.3 新增森林面积

辽宁省三北五期工程营造林前五年规划建设任务为336 000 hm2,其中:人工造林168 000 hm2、封山(沙)育林168 000 hm2。国家下达给辽宁省建设总任务为350 366 hm2,其中:人工造林174 533 hm2、封山(沙)育林175 833 hm2。实际完成工程造林合格面积为343 914 hm2,其中:人工造林167 420 hm2、封山(沙)育林176 494 hm2,分别占规划任务和计划任务的102.35%和98.16%,超额完成了期限内的规划总任务。5年间,新增森林面积343 913 hm2。

2.4 沙化土地与水土流失治理成效

经过37年的建设,辽宁省三北工程建设区域的风沙危害明显减轻,沙区生态明显改善,科尔沁沙地南侵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据全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全省沙化土地5年间减少了7.1%,净减少3.89万 hm2。

5年间,辽宁省三北工程共建设水土保持林123680 hm2,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419.28万t。

2.5 农田林网化程度

5年间,辽宁省三北工程共建设农田防护林3 263.71 hm2,按照每1 hm2森林平均保护农田10.8 hm2,增产粮食478.5 kg计算,每年可增产粮食16 866.2 t,按2 240元·t-1折算成货币量,每年防护效益可达3 778.03万元。

3 主要经验和做法

3.1 典型示范

辽宁省的三北工程建设始终把“抓典型、建精品、树形象”作为工程建设的主线,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整体造林质量为出发点,示范和指导三北工程造林。各工程建设区工程造林积极性普遍提高,涌现出一批栽植规模大、苗木质量高、日常管理优、示范带动强的建设项目。

3.2 注重科技

辽宁省三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造林难度大,林业主管部门始终坚持以科技促精品,以精品带工程,以工程促发展的思想,大力推进三北工程建设。我站与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主持的“辽西北沙区防护林优化模式建设技术推广”项目,获2014年辽宁林业科技二等奖;2015年,由我站完成的辽宁省地方标准“沙化土地封沙育林育草技术规程”项目,获辽宁林业科技二等奖;2015年,由我站完成的“退化人工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获辽宁林业科技一等奖。此外,还重点应用了《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综合技术》《高效吸水剂应用技术》《薄膜覆盖造林技术》等多项适用技术以及大量的种苗新品种,辽西北地区普遍应用了“DJS”造林法,生根粉等技术措施,还首创了矿泉水瓶侧翼扎孔插根造林,栽植坑覆土后灌草覆盖、废报纸覆盖等保水保墒等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使工程造林质量逐年提高。

3.3 强化质量

辽宁省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将质量管理的触角延伸到规划设计、种苗培育、整地造林和经营管护等各个环节。

一是在三北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种苗的“三证一签”制度,出台了《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管理办法》。

二是坚持经常性地开展造林督察工作。每年由厅党组成员亲自挂帅、各相关处(室、站)组成造林绿化工作督察组,一直坚持开展造林绿化督察工作。为加大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工作, 2014年初,我厅专门成立林业工程稽查处,负责对造林绿化工作进行全年全方位的稽查。

三是坚持经常性地开展适用造林新技术及工程管理的培训工作。5年来,省三北防护林工作总站一直坚持在每年的造林和验收前都适时组织由各级工程管理部门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参加的工程造林适用新技术及工程管理培训班。各级工程管理部门也能结合各地实际,坚持开展业务培训工作。通过上述工作的经常开展,使辽宁省的三北工程造林逐步走向“设计标准化、栽植优质化、检查验收规范化、管护法制化”的轨道。

3.4 监管苗木

各工程建设区都加强了苗木质量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苗木质量管理文件和实施意见,严把苗木质量关,从而保证了三北工程建设质量。做到“六不栽”,即:不整地不栽、不是良种壮苗不栽、不浸泡不栽、不分级不栽、不浇水不栽、管护措施不落实不栽。保证栽一片、活一片、成一片。通过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各地栽植苗木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3.5 注重民生

辽宁省三北工程在突出生态建设主旋律的同时,注重发展民营林业、民心林业、民生林业,不断扩大工程建设内涵,与我省启动实施的青山工程、千万亩经济林工程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辽宁省几大重点林业工程的顺利实施。

3.6 加大宣传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很强的公益事业,工程的建设与开展,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依托广播电视台、报社、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开办工程建设专题栏目,开展领导访谈、走进直播间的活动,大力营造三北工程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宣传优惠政策、造林成果、先进典型。因此,广泛的宣传与动员就成为三北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的一环。

1005-5215(2017)03-0048-02

2017-01-03

赵实(1986-),男,辽宁抚顺人,大学,工程师,现从事三北工程建设工作.

S727.2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3.020

猜你喜欢
育林三北防护林
我的三北
邓育林作品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水利工程与生态效益探析
春日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美女主播:那个骗子栽了